宁杰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开展,走出国门已成为大势所趋,大部分国企经历了市场经济变革,都已成为巨大的资本独立经营实体。在市场经济下,国企也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全球化盘活了国企资产。文章从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方面出发,研究探索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掌控企业不确定风险,了解分析未知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使企业每一项投资可以获得应有的资产增值,以期保障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 风险控制体系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已融入国际大环境中。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系,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及领导权,国有企业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当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济业务,获取经济利益。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同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降低我国国有企业在相关国际投资活动中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前应做好风险控制,进行相关投资活动时需要有一定的对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的敏感性,才能达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避免企业发生风险,有效降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的风险概率。本文将通过探讨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及管理模式,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希望可以对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当前我国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相关法律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任何市场行为以及生产经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为了加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保证企业可以在市场中快速稳定成长,我国会计法律就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计的相关职能就是需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可以充分降低企业出现经营风险的可能性,所以会计法要求企业会计职能部门做好企业市场行为的风险管理,保障企业任何经营活动都可以在完善的工作体系下进行。只有市场中企业稳定开展经营活动,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市场获得稳定长久发展。在2008年,财政部推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做出了进一步指导说明,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保证企业组织可以实现有效的生产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及完整性,保证企业可以在国家的法律规定范围内,高效率地完成相关市场活动。这样就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生产活动时避免管理松弛、投资无序、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情况的出现,全方面保证我国市场中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1]。
(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的硬性需求
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系,我国公司上市的审核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加严格,股票市场是象征国家经济走向的主体,如果上市公司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那么上市公司由于杂乱无序的生产动作或者投资行为,很有可能会导致股票市场全面崩盘,而对我国经济市场造成致命性打击。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为上市公司,因此会对股票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稳定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已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主业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已强化内部监管体系,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资产运行质量。这样既满足了我国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相关市场经营行为、质量监管要求,也使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帮助国有企业将未来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控制力,提高内部监管力度,保证我国国有企业可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且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话语权,但是国有企业并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这就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普遍存在漏洞,如出资不到位,产权界定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制度责任不落实等问题。这样就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缺乏相关管理和监督机制,如若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出现风险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投资行为、资金管理和控制链条都有可能发生断裂,投资活动回报率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直线上升。由于对外投资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国有企业领导在遇到相关风险问题时只能根据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来解决可能出现的投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相关经济行为杂乱无章,没有实效。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投资决策不规范、应收账款额度大、预算执行偏差大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的队伍稳定性更差,所以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急需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来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问题。
二、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特点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对外投资份额逐年上升
受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已与全世界经济发展不可分离,加上“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未来的对外投资必然逐年上升,这就更加要求国有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201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就已达48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外投资的额度也会快速上升。我国对外投资已成为全面开放重要领域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对外投资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
(二)对外投资项目质量不断上升
对外投资是一项市场行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可以获得丰富可观经济效益,国家财政也积极影响对外投资活动,国资委强调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在国内金融领域防风险、去杠杆、严管理已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必然条件。随着对外投资份额的不斷上升,国家对对外投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一套和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对外投资管理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一)对外投资项目审核不严谨,导致投资收益低下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动需要庞大的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进行演算和审核,运作过程复杂烦琐、专业性强,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拥有大量资产,急于盘活这部分资产用于投资项目,以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核中并不十分严谨,很多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项目展开前对项目的可行性研讨论证不够充分,对于市场的未来发展走向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分析和预判,所以导致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直线上升。国有企业个别项目负责人为了快速促成某个项目投资,甚至美化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最终造成国有企业投资的损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机会成本[2]。
(二)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较为盲目,未形成统一的投资方向
我国国有企业在项目的选择方面较为盲目,在投资活动之前只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的初审,缺乏全局性、长远性、层次性考虑,无法保证企业在完成投资活动之后获得长久的利益。还有一部分企业投资只瞄准目前的风投项目,投资已经偏离了企业的核心业务,导致企业在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时没有生产经营经验和能力,无法及时发现市场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盲目的投资活动导致企业资金过于分散,不利于企业形成具有规模效应,无法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审计不合格
我国国有企业市场管理和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都处于初步阶段,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大部分投资项目由董事会统一决定,投资职能部门只是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投资分析核算,缺乏一整套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外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和办法。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投资职能、会计职能无法在对外投资业务中发挥专业作用,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每一个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利益情况,也不利于企业客观全面地进行投资经验总结,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对称性,所以在遇到风险事件时,无法及时地做出调整。企业管理者对于市场的变化敏感性较弱,会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探讨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地對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模式
内部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主要操作流程,对于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可预见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相关体系规定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所以,针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应当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内部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相互预警的工作机制。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可由以下方面构成。
(一)决策系统
国有企业在决定一项对外投资项目时,首先需要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项目决策,通过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领导者相互制衡的管理模式。决策在企业开展投资项目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项目是否投资成功,如若企业对某项投资决策失误,很有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投资成本无法收回,出现坏账、乱账。而企业决策系统主要包含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企业领导人员具体职能与责任,保证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相互分离,避免贪污腐败情况出现。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监管体系需要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相关决策进行监督与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投资计划是否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二)专项控制系统
专项控制系统主要是指企业在决定开展某一对外投资项目时,需由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控制,保证所有资金资产可以在企业的监督管理下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监督,确保企业资金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投资项目中。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结算管理系统,资金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的动力源泉,只有加强对资金的流向监控才能明确资金的动向,保证资金用在实际投资项目中。其次,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手续,保证企业内部相关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按照某一操作流程来完成,确保所有工作由责任人来管控,加强内部控制。控制系统同时需要能够预测市场的风险,市场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企业投资活动过程中,企业的控制系统需要针对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剔除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风险的管理因素,化解系统性运作所产生的风险。最后,抓好安全问责制度,保证每一项投资活动都可以落实到人,管理者对国有资产负责,投资者对投资项目负责,防止国有资产的不明流失,保证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管理人员职责清晰,监管到位。
(三)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监督管理力度是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会计职能部门、企业监事会需要对企业的所有外部投资活动进行监督核算管理。在监督管理系统中需要完善以下内容。第一,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规则。保证工作人员与企业决策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相隔离,避免监督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从而保证监督管理效果。第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节点控制,保证项目工作节点,工作节点内容落实到责任人,确保企业的投资活动在安全的操作下完成。第三,做好应收账款清欠工作,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因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所以应针对应收账款增加工作强度,减少企业应收账款所占资产份额,保证清欠效果。确保投资项目全过程在内部控制管理监管体制下,监管人员要加大行政监察的监察力度,在企业管理工作活动中及时发现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
五、提高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收益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核力度,完善决策前可行性论证
是否开展某一项对外投资项目,需要由管理者进行最终确认,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要依据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做出决策。一方面,可行性论证除了要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进行分析,对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要适当增加非经营性效益指标。由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特殊的地位,除了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作用,所以也需要将这一部分的成本带入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核中。另一方面,对可行性投资项目等资金回收进行核算,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资金是企业日常运营的血液,良好的资金链条可以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所以在开展投资项目之前需要对资金的使用与回收进行预测,形成多个并行的可行性预案,最终采用一种最优方案来完成对外投资项目[3]。
(二)明确投资方向及投资领域
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往往看重市场中的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由于企业对于这些投资行业并不了解,所以容易导致企业领导者对于这些投资行业的投资活动产生误判。如果国有企业可以投资与本企业相同或者类似的产业项目,由于在市场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对于项目的盈利程度和可行性程度把握得更为准确。同时,如果国有企业可以针对某一行业进行投资,那么就会加强国有企业在该行业的控制力度和话语权,可以充分提高国有企业在某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投资项目的相关产业技术可以回馈给国有企业,帮助国有企业更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投资方向可有以下两种战略展开。一种是纵向投资,纵向投资更加关注与本企业相同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投资,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原材料供给以及销售渠道,能保证本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業机会。另一种方式是横向投资,横向投资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兼并的方式扩大生产,这样的项目投资可以快速帮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可以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技术支持,达到快速扩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三)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备方案
即使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之前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但市场是不可控的,部分风险也是不可回避的,所以企业需要通过限制性政策和标准对某些高风险经营活动和交易行为进行限制,保证企业有效地规避市场中不可回避的风险。企业要建立风险管控方案,除了要通过政策和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外,还需要在经营活动中签订或者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嫁到其他地方,使得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即使发生投资风险,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摆脱风险带来的危害。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做好风险预备方案,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真正遇到风险时可以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六、结语
国有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项目时,主动创新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尽可能避免市场风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使得国有企业可以在对外投资项目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提升技术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健刚.构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的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02):87- 89.
[2]赵春林.浅谈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110.
[3]黄海雁,徐永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4):37-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