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要: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态,是当下国际文化交流认同度比较高的语言,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纪录片独特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正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近两年,国内涌现出以《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质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冈仁波齐》等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电影也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
关键词:纪录片;视听语言;光线
相比过去,国产纪录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与此同时,观众的观影需求不断提升,观影习惯日渐成熟,播出平台也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扩充,因此市场对作品的艺术性、技术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浅层化特征非常明显,影片不再单纯追求深层次的探索,而是将浅层的、娱乐化的、新奇化的表现作为重点,影片的叙事不再是宏大和完整的,而是力求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小而美的记录。
2017年,在国家大力扶持纪录片政策的带动下,笔者申报的纪录片《从制造到智造》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纪录片创作“双百”计划。该片塑造了一位叫阿里木江的新时代维吾尔族青年服装设计师关于寻梦和圆梦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勇于追梦、将现代理念和古老工艺完美结合从而完成“智造”的生动形象,希望从另一个角度让外界看到新疆之美,讓民族特色文化呈现在国际T台,演绎出专属于新疆的时尚态度。
如何去讲好这样一个年轻人的故事,找到最准确的表达方式适应今天的受众,成为导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主人公给我看了很多媒体拍摄过的关于他的影片,如何突破固有的讲故事套路、赋予内容新的表达方式成为我创作过程中始终在思考的问题。阿里木江从事的是时尚产业,霓裳艳影,靓装炫服,成为了片中重要的拍摄内容。我参阅了大量的时装图片和国外的时尚产业的影片,让我对时尚这个新兴产业多了一份了解,也给了我很多艺术创作上的灵感和启发。
我曾经听到有人把艺术和技术比喻成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两个车轮,艺术提供梦想,技术完成梦想。今天,数字时代带来整个影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各种便携、轻巧的影视设备被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正让过去高昂的技术成本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多地出现在小成本的影视制作中,航拍、水下拍摄等技术丰富着我们创作的手段,真正实现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从制造到智造》的拍摄中,有几段主人公设计师阿里木江行走在喀什老城和艾德莱斯市场中的拍摄,轻巧的“如影”稳定器,让摄影师从容地跟随主人公阿里木江走街串巷,展现了喀什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的风貌。在火洲吐鲁番,航空拍摄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角度,最重要的是画面在表型的同时也起到了表意的作用,正是这新疆的山山水水给了设计师阿里木江创作的灵感,根植在这块土地上才能创作出充满魅力的艺术作品。
在把控全片的节奏时,我们要摆脱传统纪录片慢条斯理的叙事方式。纪录片《从制造到智造》创作伊始,就确定了明快的全片剪辑叙事节奏。
举个例子,20年前,我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剪辑师总是会根据镜头的景别来决定镜头在成片中的长度,景别越大的镜头,剪辑的时长也会越长,这好像成了一条铁律。时至今日,这种剪辑的节奏已经不能为观众所接受。我们面对的主流观众群体都是看着好莱坞大片、上着互联网、打着电玩长大的一代。缓慢的节奏和过多的背景铺垫等都不符合今天受众的欣赏习惯,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中,叙事节奏和结构的安排要更加突出互联网时代下影片的传播和网络用户的欣赏习惯,力求用紧凑的节奏和多样的结构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完成一个段落的情节交代。
碎片化、扁平化成为最直接的特征,只有符合这一特征,才有可能将影片在深层次上的意义尽可能地呈现给观众。视听语言的使用是一部影视作品能否称得上是佳作的关键,找到一部影片的最准确的视听语言也是影片创作的关键,要让所有的视听元素更好地服务纪录片的主题。
在拍摄中将视觉效果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拍摄的是艾德莱斯,这些见证着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世间美物给了我们色彩上的很大启发,艾德莱斯本身色彩绚丽、五彩斑斓,从色彩上我们取浓郁而舍弃清淡,无论从被摄体的固有色、光线的色彩还是前后期技术的处理上,我们都遵从了这一色彩原则,使得该片最大程度地呈现出一种时尚气息。人物所处的环境固有色以及人物情感的心理色彩,这些点点滴滴的要素都不断地清晰起来,让我们对色彩有了明确的选择和取舍。快节奏配合热情欢快的音乐,尤其是阿里木江和未婚妻的婚纱照片段和婚礼现场片段,色彩浓郁,再配以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充满了时尚气息和异域风情,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光线对于影片来说,代表着创造者内心的想法,每一种光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意,光线绝不仅仅是完成简单的照明技术要求,更参与到了影片的叙事表达中。在全片中,光线在整体上应该是风格化的,在场景上应该是典型化的,在具体造型上应该是个性化的。我们在实际拍摄中,强调气氛的渲染,用背景纱、烟雾、特效等多种手段营造各种光线效果,突出人物形象。面对今天技术上的革新换代,我们绝不能回避传统美感的精美和细微,而是要从中找到一种以变化为核心的统一体。
“法无定法,式无定式”是我国古人的思维习惯,任何手段也没有高低之分,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参看了大量的时尚杂志和高端时装品牌网站中的参考图片和视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和新想法。构图是一个人把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艺术,新颖的构图和时尚元素画面主体,准确地传达了纪录片的内容,此外,在具体的拍摄上我们觉得晃动、虚焦等这些表面看起来的技术失误,也都可以成为影片中的视觉元素,传递出一种区别以往的视觉效果,产生一种艺术上的张力,凸现时装艺术的魅力。
景别上,我们尽量选择两极镜头,全景取气势、近景抓细节,角度上,我们更加强调变化,原则上不将同一方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两极镜头的组接强化了明快的全片节奏,更好地服务主题。
《从制造到智造》的创作团队集合了众多年轻的成员,他们在影像的表达方面更加大胆、更加直接,也帮助导演呈现了在自己以往的作品中不曾尝试的一些视觉表现方法。
比如,在《从制造到智造》“婚礼”这个段落中,视听语言的表现尤为突出,婚礼本身呈现出了文化的多元,既有西式婚礼的浪漫唯美,也有维吾尔族传统婚礼的热烈和奔放。其实,这个段落本身并无太多的故事情节,但是唯美的画面、快节奏的剪辑形成了这一段落的视听语言特色。在这样的段落中,涵盖了大量的视觉信息,形式就是内容,观众在这种视听享受中能够感受到这对年轻人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年轻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导演在这一段落中的创作目的。我时常也会把自己放在观众的角度,摒弃一些技术方面对创作中的固化思维,事实证明,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作为创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去改变、去适应、去学习,固守则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影视行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最为公平的行业,观众的评判最为客观公正。《从制造到智造》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首播的新疆卫视取得了0.41的收视率,一枝独秀。同时,该片还荣获2019年第二十五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十佳短片。
时代在高速发展,有时甚至顾不上和你说一声“再见”,对于我们这个和技术、观念紧密联系的行业,状况似乎无比残酷。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才能创作出人民满意的好作品,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风味人间》与《人生一串》:两种类型美食纪录片的叙事手法分析[J].阎旭.新媒体研究.2019(04)
[2]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纪录片的空间转向——以《人生一串》为例[J].周悦,王建.传播与版权.2018(12)
[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分析[J].赵红勋.新闻研究导刊.2012(12)
[4]从《森林之歌》到《自然的力量》:国产生态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策略分析[J].冯俊苗,郑英明.大众文艺.2018(21)
[5]从“故宫”题材作品看纪录片叙事的空间转型[J].张欣.中国电视.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