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
摘 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开展幼儿绘本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幼儿绘本促进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在绘本教育中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全方位更好地成长,帮助幼儿慢慢进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利用绘本教育为幼儿打开新的天地,让幼儿在绘本教育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提高幼儿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绘本教育;幼儿教育;情感体验
绘本是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图画故事书,在绘本中图画是故事的生命。利用幼儿对图画的兴趣,引导幼儿阅读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绘本教育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提高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幼儿交流能力,让幼儿在绘本教育中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社交能力
幼儿是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形成口语的关键阶段。教师是幼儿在成长时期接触较多的外在个体,教师利用比较形象化的图片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勇于表达自己,为幼儿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幼儿进行互动,提高幼儿对外交流能力,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与提高。
比如,在引导幼儿学习《你真好》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用绘本上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同时,为幼儿介绍霸王龙的基本知识,让幼儿了解霸王龙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打开书籍,仔细观察观察图画上霸王龙的形象,让幼儿跟着教师的讲解对霸王龙有更深一层的印象。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猜测霸王龙会如何回答薄片龙提出的问题,让幼儿学会讲述霸王龙和薄片龙在一起的日子。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会霸王龙在成长中的变化,思考霸王龙变化的原因,并且与周边的幼儿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能力,完善思维想法。在故事讲述完成后,让幼儿说出此时自己对霸王龙的看法。幼儿就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让幼儿在绘本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拉近幼儿之间关系,帮助幼儿快速成长。
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情感认知
社会情感主要有依恋、愉快、同情和责任感,而幼儿则是以依恋情感为主,情感体验相对较为单一。教师利用绘本教学,在教学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对图画故事的理解,产生一些较为直观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在绘本教学中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情感,促进幼儿发育更加全面。
比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我有友情要出租》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以首先将“出租”二字拿出来,让幼儿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词,有哪些物品可以出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而后放出大猩猩的出租的图片,引导幼儿正式进入绘本内容的学习。师:“大猩猩为什么出租友情?”生:“因为大猩猩觉得无聊寂寞。”师:“大猩猩最终出租到友情了吗?”生:“咪咪的出现,让大猩猩出租到了友情。”根据绘本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大猩猩和咪咪之间的情感变化,思考后来的咪咪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出现。让幼儿通过游戏和思考体验到真正的友情,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阅读时,回忆自己身边是否有被忽略的情感,引导幼儿深入挖掘,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通过学习促进幼儿之间友谊的培养,帮助幼儿学习进步。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教师利用绘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习惯。利用绘本教育,让幼儿逐渐了解到阅读的乐趣和方法,引导幼儿对阅读的长期坚持,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幼儿之后的正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利用绘本提高幼儿的阅读量,丰富幼儿的眼界和知识,逐步提高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
比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月亮生日快乐》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幼儿展示绘本的封面,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向幼儿介绍故事题目、作者等,询问幼儿在看到封面之后的想法,出示月亮上升的图片,引导幼儿与教师合作,完成小熊和月亮的對话。故事学习结束之后,询问幼儿对小熊的看法,让幼儿猜测,小熊以后每年还会这个时候为月亮过生日吗?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小熊,明年的生日会送给月亮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受到乐趣。通过阅读一步步提高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让幼儿在绘本中吸收新的知识,发现绘本阅读的乐趣,逐步提高幼儿知识积累,引导幼儿更好发展。
总而言之,绘本教学对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利用绘本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幼儿对绘本的兴趣,促进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吸收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也在绘本阅读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充实幼儿的内心世界,在幼儿成长道路上给予更好的帮助,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芳.善用绘本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93.
[2]陈蝶.浅析如何借助绘本对幼儿进行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