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生
摘 要:素质教育日益深刻地被提上日程,初中英语教学开始使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它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独具优势。英语老师也要转变教学思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侧重他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牛津版初中英语;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182-01
新课程改革在推进,初中英语教学开始使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它一改以前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要求英语老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争取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侧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能力素质的培养,它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班集体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的特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共存。他们的稳定性使老师进行因材施教,可变性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倾向,老师可以进行教育疏导并指导学生改正。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性,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首先,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上门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特性及心理需求。就现在社会而言,老师会由于很多原因不能上門家访工作,只能进行电话家访。电话家访时能了解的学生信息比较少。所以说,教师还是要适当地进行上门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子女教育情况等,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自身的关心,启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在班集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其次,抓住时机让学生心理营养得到补充,细微处能见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及爱护。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他们非常需要爱及信任。教师更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再次,以竞争的方式,启发学生好胜的心理。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只有以一个整体方式呈现,才称得上是课堂主体,学生应处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让课程以学生为本进行。
以往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而是被动接受学习,这都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要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英语老师需要从这两点出发:第一方面,倡导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法方面的指导,引导一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预设一个主题活动,请学生们进行讨论研究,让学生全体参与进行。第二方面,以对话表演活动方式进行交流、交际是英语的本质功能,基于此,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对话表演能够引起学生的表演欲望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得学生的才华施展出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例如,在7A Unit 1 “This is me!”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用英语进行一下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们学习一些重要的日常问候表达用语之类的知识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请学生们进行对话练习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让学生们的才华、特长尽情地施展出来,唤起他们更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它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也将教学的人文性原则得以有效体现,满足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
3.善用任务型教学方式
学习通常需要练习来检验成果,学习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老师需要悉心设置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老师力求做到一方面使得教材的内容很好地展示出来,另一方面使所讲授的内容被学生理解接受。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老师可以设计部分思考问题,请学生讨论或独立进行思考。这种形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老师加以适当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例如,在7B Unit 3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并让他们对文本内容概括总结,让学生们自己领悟文章的思想,深化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接下来,老师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学习任务,请学生们自己完成;最后请学生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活动,学生以小组方式呈现,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这样,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也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牛津版初中英语》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进行,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感知英语,加深对英语语言的领悟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见识面拓宽,技能得到提高。它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同时也迎合了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为生.探究牛津版初中英语的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7):118
[2]徐嘉瞳.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练习系统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