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口流动不断激增大环境下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这一社会关注热点给予研究。分析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创新性的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提出改善对策,以期在流动人口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流动人口群体;子女;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 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183-0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浪潮,随之而来的是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随迁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给其父母迁入地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难题的同时,其自身也或多或少的经历了以不能受到与本地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与待遇为代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时至今日,虽然问题的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基于对全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研究,我们发现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1.流动人口群体子女的教育中存在问题
(1)教育教学中存在困境
人口流动多发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新生入学往往在知识掌握方面与本地子女间存在不小的差距。致使流动人口子女有相当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打乱了原有的教师教学进度与策略。重新调整势必牵扯教师更多精力的投入,在追赶期内,教师精力投入的激增与学生平均成绩的拉低间存在矛盾,极大的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成就感,易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产生抱怨情绪,最终流动人口子女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必然受其波及。
(2)學生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不可否认的是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实在不容乐观。处于社会就业人群下层的流动人口由于自身的局限,往往单纯看重学习成绩轻视子女教育,甚至将学校当做托管机构但求子女有人管、有事做、能认字、会算账即可。多数家长的从“惩罚打骂”到“不闻不问”的家庭教育方式,难以承担起对其子女的家庭教育责任,终致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家庭教育作用十分堪忧。
(3)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问题
流动人口中一种现状普遍存在—离开了农村社会又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与农村相分离又与城市相脱离。故而导致了流动人口子女的诸多特点—心理自卑又极其敏感,极强的自尊心与虚荣心兼备。现行的各地新课标改革致使流动人口子女在随父母辗转过程中,不仅要面临教材的差异而且要面临教学方式的差异。激增的学习难度一次次的挫败了他们的自信心,一次次的成绩失利又激增了成就感与认同感的获取难度,终致学生心理上的厌学与抵触。
2.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秉持“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匹配流动人口子女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的方式—在保护的初衷下与本地子女区别对待,为其营造更友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教师适度点拨指引与学生自我摸索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弥补差距。
(2)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而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应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课堂,引导家长走进学校,进而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与教育观念。通过传授与分享子女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方式方法,让家长有能力有信心参与到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去。在父母与子女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彼此精进共同进步。
(3)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搭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平台
如今的子女教育是牵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大工程”,诸多方面的教育能否平顺团融终成合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终极保障。故而以学校为代表的学校教育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必须形成有效配合的家校合作。“家长校访”联系方式旨在为家长表达学校教育的建议意见提供窗口,以期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深入教育互动;“校讯通”联系方式旨在为家长及时推送针对子女在校情况的家庭教育建议意见,以期促使学校家庭间更加紧密的协同合作。日渐成熟的学校家庭间的交流互动,匹配日益丰富的以媒体资讯为代表的社会教育资源,势必将有益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良性发展与成效收获。
(4)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鉴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自卑又极其敏感,极强的自尊心与虚荣心兼备特点,就读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从内心深处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第二故乡”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人文关怀。
3.结论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除了依靠学校、家长、学生自身条件以外,更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构筑“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滔.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51(15):165-166
[2]佚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05)
[3]刘巍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04)
[4]张永嘉.教育的群体间公平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基于广东省地级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