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宝静
摘 要: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新课改要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对小学生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索,结合一些真实案例,提出了独特的布置作业的方法,不仅减轻了学生课业中的负担,而且使作业成为“玩”,在“玩”中“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知识的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175-01
1.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是从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来获取其他知识,并形成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即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英语学习能力。
2.如何在小学英语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已不再是看教师每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看学生每节课学会了什么,能否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学生学会知识只是起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归宿。要加强知识的巩固训练,精心设计作业自然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少而精、精而优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灵活性的作业,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变“苦学”为“乐学”,变“机械记忆”为“灵活运用”。真正从学生出发,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乐”中求知,“动”中求知。下面,谈谈本人在小学英语作业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尝试。
(1)操作性作业,实践中求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为了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我常常设计一些可实际操作的作业,使学生在“做”、“观”、“编”中加强知识的巩固训练,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知识可信度,使知识生活化。
第一,做一做。通过做,可以浅化知识难点,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字母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些字母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字母卡片,上课时运用卡片开展教学和游戏,让学生根据图画猜字母,根据字母练拼读、练书写,使学生手、脑、口同时得到锻炼。
第二,观一观,体验生活。“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因此我常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如在学完“Shopping”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营业员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顾客是如何回答的,讓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语言的真实性。结果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语言点,扮演的角色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第三,编一编,取长补短。为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时我也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编写试卷或英语小幽默、小故事,然后同学之间交换答题或赏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3.表述性作业,生活中找快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常常设计一些表述性作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知识,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唱一唱,激发兴趣。学习了Happy New Year、Hello!How Are You? 等歌曲后,尝试家庭作业以口头形式布置,让学生回家唱给家人听,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强了知识的巩固训练。
(2)录一录,自我感觉,自我改进。当教育遇上了互联网+,教育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网络型作业便是小学英语作业的一种创新形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利用资源能力,使得小学生信息素质得以加强,学生学英语兴趣和自主学习、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
(3)演一演,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演,就是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对话,自己编写对话。学生自愿组成2-3人或多人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编写课本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生动形象的作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了自我成就,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思维品质、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作业成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对话,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马红娟.辽宁教育,2018(05)
[2]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J].许丽红.福建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