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三策略”

2019-09-10 07:22涂秋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故事类三策略齐景公

涂秋玲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故事类课文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对于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有效落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课文主题,引导整体阅读;基于课文情节,引导深入品读;基于课文特征,引导对比阅读”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历史故事  优化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历史相关的故事,历史故事类课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历史类课文都有较长的篇幅,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有效落点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以此促进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基于课文主题,引导整体阅读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其主题。教师在教学历史故事类课文时,应从课文主题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总体设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整体阅读。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这样紧扣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师:你们之前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吗?

生:我知道,课文中所讲的故事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生:我之前也了解过,我是从电影《赤壁》中了解的。影片里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情况,推算起雾时间,从而把握住了草船借箭的时机。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之后引导他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一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课文描写了周瑜因诸葛亮料事如神而心生忌妒。一次,为了应对曹操大军的进攻,周瑜下令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情况,设下计谋,在二十只兵船的两边绑上草人,然后下令驶向曹操军营。曹操见此情况以为敌军发起进攻,就让士兵放箭迎敌。这样,诸葛亮派出去的船只上就插满了箭,完成了周瑜造箭的任务。为此,周瑜也心生敬佩,对诸葛亮表示赞赏。

师:请说说你对课文最感兴趣之处和不解之处。

生:我对课文题目表示疑惑,为什么文中对借箭仅作了简要描写,而题目却用《草船借箭》呢?而且文中花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想法,但我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

生:我对文中描写的曹操见敌军来犯,下令己方士兵放箭杀敌的部分很感兴趣。不过,我想了解一下“都督”是什么样的职位。

从课前交流环节可知,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看出尽管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兴趣浓厚,但要深刻理解人物形象仍有一定的难度。

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历史故事类课文的特征,结合主题进行问题设计,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既达到了教学的关键目的,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基于课文情节,引导深入品读

历史故事类课文比较长,并且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一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基于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读,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晏子使楚》这一篇课文描写了晏子到楚国出使访问时,为了让祖国的尊严不受损毁而进行的巧妙斗争的故事,体现出晏子的智慧,刻画了他不卑不亢的形象,表现了一个外交家应有的智慧和善辩。以上这些特点都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去感受,为此,教师通过如下教学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领悟。

(一)铺垫背景材料,奠定阅读基础

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这一历史故事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解读更加深入。为此,需要找到课文中晏子反驳楚王侮辱齐人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就找准了欣赏的角度,从而把握了晏子高超的表达技巧。故而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相关背景进行了解,从而为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语言艺术的品味打好基础。 齐景公即位后,晋国因记恨齐景公当年的狂妄而出兵震慑齐国。起初齐景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而后随着晋国军队攻势强劲,快要兵临城下时,齐景公才不得已向晋国服软。也正是经过这次兵临城下,齐景公才明白要与晋国抗衡,必须与楚国交好。不过,楚国在楚庄王的带领下,国力日渐强盛,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而晏子出使时,正值楚灵王执政,他因国力强盛而看不起弱小的齐国。晏子对于楚王的反驳,正是在楚强齐弱的背景下发生的,他通过巧妙的语言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还维护了楚王的脸面,完成了与楚国交好的任务。

通过了解以上背景,学生就更能感受到晏子语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为课堂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导读问题,深入文本对话

对于晏子,教师以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其高超的语言技巧进行领悟:晏子在楚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有怎样的困难?通过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而得出答案:第一,尽管晏子知晓楚王是在诬陷齐人“善盗”,但他却没有进行直接的澄清,这就是他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晏子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必须对此事件进行反驳;第三,倘若言语表达不当,恐得罪楚王而失去与楚国交好的机会,影响齐国未来的发展。

这样,学生通过深入品读,就能夠深刻体会到晏子所面临的是尽管难以辩驳,却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而必须辩驳的难题;为此他需要在顾及对方脸面的情况下,让对方心服口服地认同自己。这样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晏子通过精妙的语言陈述,楚王不得不表示认同,承认自己的错误。由此可以看出,晏子的语言艺术之精妙。学生只有深刻体会到晏子所处的困境,才能更透彻地感受到其语言水平之高。

三、基于课文特征,引导对比阅读

对于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故事的情节,更要从文本特征的角度出发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理解。同时,学生亦能借此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阅读学习,从而更全面细致地把握课文内容,从文章的学习中收获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基于文本的语言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对比阅读,以此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涉及“完璧归赵”的故事,学生对此是比较熟悉的。蔺相如临危受命出使秦国献宝,且在秦国朝堂上,见秦王没有诚意,假意说玉上有瑕疵而拿回和氏璧,提出要换取和氏璧,秦国需交出十五座城池。而在秦王答应后,蔺相如通过与秦王的交流发现其并非真心交换,于是命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以便后期两国商议时,能无后顾之忧地为祖国谋取利益。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对蔺相如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假意装出誓与和氏璧共存亡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蔺相如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亦可体会到蔺相如有勇有谋,人物特征尽现于学生眼前。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基于文本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十分重要,在把握有效落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化的文本解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故事类三策略齐景公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浅议故事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故事类文本复述策略的研究
歇后语知多少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晏子的说话之道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
齐景公以酒试忠臣
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