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叶霞
【摘要】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阅读是学生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英语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与英语语感。学生通过英语阅读积累单词,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开拓视野。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发展阅读思维,掌握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好基础。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思维的同时,丰富学生阅读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10-02
0
前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英语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让学生学会阅读,是教学重点所在。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以清晰的思维路线构建学生科学、严谨、全面的阅读思维,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对信息加工的处理能力
思维导图是思维形象化体现,由一个点进行扩展,体现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与科学性。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而言,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的提示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有意识捕捉重点信息,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而反过来,也可以在学生阅读时,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以一定的相互关系呈现,如图表、图文、特殊的符号,促使学生进行信息提取转换,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主动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形象具体的事物更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在思维导图下,将篇幅较长、抽象、逻辑思维强的阅读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能够直接且迅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慧,将思维导图设计得丰富多彩,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时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教学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再三强调下进行的,而在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中,趣味性导向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其本身信息提煉、加工体现学生高级的思维心智活动,学生在不知觉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再者,思维导图将在一定程度上把学习任务具体化,符合小学高年级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的思维特点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让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教师利用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教学作用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比如,以一周为中心点,以星期一到星期日为展开点,就可以生动活泼,趣味性地呈现知识点了;比如,体现递进关系或者步骤关系的阅读,思维导图可以设计为箭头加卡通图像,使得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2.方法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因而在小学高年级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方法提示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究阅读世界。比如,在阅读一篇“my room”为主题的阅读,让学生完成图画,图画按照语篇介绍的顺序出现物品。联系该单元的语言技能目标:用“Thereis/are…”句型描述房间里物品的位置。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时,引导学生将提示物品与位置的单词圈点出来,有理有据地完成学习任务。将方法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理性阅读思维。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旨在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丰富知识与技能,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要坚持启发性原则,需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受到启发。比如《OurFutureJobs》和《MyParents’ Jobs》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思维导图以“Jobs”为中心点,再到与之相关的职能,其体现所属的关系,在学生阅读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OurFutureJobs单元),让学生进行回想,从而将之运用,学习《MyParents’ Jobs》单元,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
3.梯度性原则
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要体现梯度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向到多向,让学生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逐渐渗透学生阅读方法教学。此层面上,不仅要求阅读内容具有梯度性,也要求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阅读学习过程具有梯度性。比如,从一开始的图文思维导图到图表、表文综合的思维导图阅读,比如在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中,从教师提问学生到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进步。
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举措
1.运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语篇分析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过于重视语法、单词、句型的教学,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语篇分析能力,因而无法分析语篇中逻辑思维体系,阅读过程中只是将篇后的问题解决,并没有真正领悟阅读篇章的行文思路与独特的文风。学生具备语篇分析能力后,能够以清晰的思维分析语篇的内容,不仅仅学习语篇本身,并超脱语篇,汲取其优点,及对不足之处的个性进行思考。思维导图在阅读中运用,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语篇的骨架出发,逐渐深入语篇的内容内涵,体现严谨的思维体系。
如阅读一篇有关季节的短文阅读,文章将四个季节spring、summer、autumn 、winter 描述,分别描述了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以及可以玩乐的活动,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语篇:以四个季节为中心点,在分别将气候特征和娱乐活动相关联起来,清晰地展示语篇的写作思路。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以思维导图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对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阅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慧,设计不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语篇分析。
2.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构建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在互动中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考。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具有启发的互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是让学生有所收获的互动。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挖掘促进课堂互动的因子,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积极主动思考。英语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增加了趣味性,促进师生互动。
比如,关于“某一天活动”主题的阅读,其体现先后顺序的关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时间为顺序节点进行。比如下文《ThefirstDayofSchool》短篇阅读,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成对语篇的基本分析,基于思维导图内容增进师生互动:
ThefirstDayofSchool
It’sthefirstdayofschool.Lilywantstogobacktoschool.Shewantstoseeherfriends,Shewantstomeethernewteachers.
Lilygetsup at 7:00am.Shewashesthefaceandeatsthebreakfast at 7:30am.Thensheridesherbiketoschool.After 30munites(分钟),she arrivals in school,Sheseesherfriendsontheplayground.Sheplayshide-and-seek(捉迷藏)withthem.Intheclassroom,it is 8:30am,Lilymeetshernewmathteacher.HernameisMrsGreen.LilylikesMrsGreen.ShecanspeakEnglishverywell.Lilythinkssheisaniceteacher.
At 4:00 pm , Lily go home , and she have a nice day, she is happy.
思維导图中以时间顺序分析语篇内容,接着教师以具体时间点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问学生Lily 在起床到7:30am之前,还做了什么呢?Lily从家里到学校花了多长时间?Lily 从家到学校和从学校到家的时间是一样的,那么Lily几点可以到家呢?等等。教育心理学提及,当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精度加工时,则能够加深记忆。学生在做思维导图过程中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在与教师互动时直接且准确提取信息,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甚至可以以此为内容进行对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新学期开始时,来学校的第一天,以类似的思维导图进行描述,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促进与学生互动,同时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
3.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实际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常常有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或者阅读完了也不知道语篇的内容,学生往往是被动阅读。究其原因,其一,学生对对阅读缺乏兴趣;其二,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由此,教师要智慧性发掘阅读的趣味性所在,激发学生内在阅读的原动力。此外,还要以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加趣味性,可以渗透阅读方法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以思维导图指引学生阅读,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圈点原文中对应的内容,学生阅读时就会思考问题,而不是走马观花的阅读。比如,为学生阅读设计好框架,学生仔细阅读原文才能将一些内容填写完整,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实际中,有学者指出将语篇的内容设计成闯关模式,学生完成一个内容就可以摘取一个晋级称号。通过如此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阅读模式,有效指导了学生自主阅读活动。
4.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触类旁通,由一个知识点学习,懂得一类知识点的学习,对于阅读也是如此。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迁移,本质上是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体系特点,让学生将思维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全面地发展学生。
比如,对语篇分析时利用思维导图将主要内容呈现出来,那么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思维,先列出内容框架,再依据内容去扩充,使得思路清晰。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以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写作中,有利于学生打基础。
比如,在口语教学时,常常发现学生一般只能表达一句话,学生并没有逻辑性进行扩展,呈现碎片化的表达。而在阅读中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懂得将相关的信息罗列出来,使得口语表达更加顺畅,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可见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其他技能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学生随着学习的加深,也能够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
结 语
思维导图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中运用,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需要积极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杨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校园英语2016( 28): 151-151.
[2]许小.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 3):37-41.
[3]马丽.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银川市L小学为例[D] .宁夏大学2016.
[4]张哲.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 .校园英语2017(4): 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