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19-09-10 13:22李颖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融入初中生物新课标

李颖

摘  要:《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形成生物生活化教学,这是教与学的新局面,是适应新课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一举两得。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生活化;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71-02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要求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作为生物教师,应加强实际生活与生物教学的联系,将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

1.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生物学很重要,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理论是对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的研究;应用则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生物学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农业、牧业提高生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还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的发展,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在生活中自如运用生物知识。但由于生物课本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化,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很难将生物和生活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在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从而不能掌握生物的基本理论同时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的生活中渗透抽象的生物知识,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是主导,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将生活中处处体现的生物知识实例融入到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比如,在教学《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内容时,用夏天肉汤放室温中,隔天变味冒泡,让学生明白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落入肉汤中是引起食物腐败的罪魁祸首,只有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才可以防止食物的腐败,那我们就应该将肉汤放入冰箱或煮开。罐装奶的巴氏消毒,腊肉腊肠的烟熏晒制,香菇的脱水法,蜜饯果脯的渗透法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保存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细菌和真菌有利有弊,美酒佳酿,面包蛋糕等要归功于这些微生物,利用多媒体播放食物中运用细菌发酵制作的酸奶和酒酿等的短片,让学生了解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使细菌具体化,详细介绍不同细菌的不同作用,增强生活和理论知识的联系。又比如真菌性的传染病“灰指甲”等,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保持自身的清洁和生活环境的清洁,不经意间,学生就在课堂上学会了如何保存食品,知道了真菌、细菌的相关知识。如此的初中生物生活化,丰富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

生物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直接开始新的教学课堂,这样的课堂导入非常生硬,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学习状态。就生物学科本质而言,生物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并且生物知识较为抽象难懂,这样一来,学生更是无法对生物学科提起学习兴趣。部分的初中生物知识有些抽象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下降。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将生活与理论相结合,将抽象化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巩固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讲述《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时,做好课前导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饮食入手,设置问题情景:“你们中午都吃了什么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什么营养?这样搭配全面吗?不合理的话需要怎么更正?”等问题,让学生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比例,自行搭配食物,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再比如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一章《认识生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装着一条小鱼的鱼缸,在鱼缸里可以放一些小鱼需要生存的生物,向学生提出问题:“小鱼生存需要哪些生物?”“鱼缸内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缸进行学习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环境的组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自然融入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活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习的内容,体验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鞏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发展。

(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

实践是初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实践的动手操作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教学《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时,首先让学生自行准备被子植物的种子,将种子进行解剖并观察,充分了解种子内部的构成,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将种子的组成图放映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的重要部位,自己找出手中种子所对应的结构。其次,让学生动手种植植物,从种子的萌芽,到植株的生长,到开花和结果,让学生详细地记录自己种植的过程,要求学生对实践结果和自己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实践经验,使学生亲自参与体会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体验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操作,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生活知识,提高了观察、思考能力。与此之外,植物还具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首先,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蒸腾作用还可以使植株较高部分获得水分,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蒸腾作用可以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所以蒸腾作用对无机盐等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最后,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而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因此,蒸腾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受伤害。因此,植物的作用对于人来说具有制造氧气和减少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吸尘,防风固沙,降温,转化无机物,降低噪声,调节气候等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植物的保护,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不要乱砍乱伐,尽量少用化学农药,肥料等,控制空气污染,防止酸雨腐蚀,绿色植物合理谨慎引入外来物种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绿色植物;学生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对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多学习植物的知识,提升爱护植物的兴趣,不仅自己学习,还要督促、影响他人一起学习,动手养一些花草,等等。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必要的,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将复杂难懂的生物知识融入我们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轻松有效率,这就是新课标的总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利于自己的生活,会用生物知识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2]段可然.生活化素材对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郭雨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4]莫树标,蒙绍铁.紧密结合生活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2017:21

[5]彭俊.生活化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6]邸同锐.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0

猜你喜欢
融入初中生物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