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应如何培养

2019-09-10 05:50万静兰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0期
关键词:估算数感观察

万静 兰彬

摘要: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本文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观察、活动、估算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感,情感,观察,活动,估算,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它摆在了六个核心概念的首要位置,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非常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就是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那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形成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数,理解数的意义,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形成数感。例如:在一年级学生“认识1—5”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既熟悉又特别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这样渐渐唤醒了学生们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着:1只滑滑梯,2个秋千,3个跷跷板,4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容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初步形成。

二.在具体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数开始,就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7、8、9小,引导学生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三.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例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

(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克,4袋)。

(2)数一数:学生点数,1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

(3)掂一掂:让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

(4)找一找: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外型一样而重量各异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秤称,只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

四.在估算中,增强数感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对于他们形成数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你妈妈多少岁吗?有个学生大声说:“我今年7岁,我妈妈今年32岁。”老师把7和32写到黑板上并问:“谁能把这两个年龄放进去,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7比32小,32比7大”,“妈妈的年龄比孩子的大得多”,“孩子的年龄比妈妈的小多了”,“妈妈比孩子大25岁,孩子比妈妈小25岁”。老师又问:“你们想不想猜猜我今年几岁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28岁”;"20岁”;“22岁”……老师提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得多,跟刚才那位同学的妈妈的岁数差不多。给你们三个答案:20、26、30,请问我今年可能多少岁?”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26岁”,准确地猜中了老师的年龄。这样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形成了数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的,让学生学习暖暖的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估算的策略,养成对数值做出判断的习惯”,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像,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在解决问题中,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的探索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生活中去,讓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装有各式各样(已标价)食品图片的小袋子,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请你用15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秋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总之,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它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丽华:《走进生活 走进数感》,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11期

[2]阮福海:《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6期

[3]袁凤珍:《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04期

猜你喜欢
估算数感观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