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搭建阅读之桥

2019-09-10 07:22:44夏登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课外阅读语文

夏登华

摘要:文本是神奇的,它可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而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还没有找到阅读之路,他们需要成年人的指导,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从课内阅读走向独立自主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

引言

2019年4月,接合肥市经开区教研室通知要求录制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之春节童谣》视频课,经过精心备课以后,我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执教了这一课。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园地里的一个全新专栏,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篇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有童谣,有儿歌,充满童趣,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促使学生爱上阅读的“佳肴”。“大人”可以是老师、家长、亲戚等,他们在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中设此专栏,就是提倡低年级孩子借助亲子阅读方式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在此过程中如何借助教材中的文本将课堂阅读引向独立自主的课外阅读?对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一、课堂回放

1.第一次课

我的设计思路是:《春节童谣》非常有节奏和音韵美,因此,孩子借助拼音读完一两遍之后,基本上能够毫不费力地读准确、读熟练。在学生熟读童谣的基础上,详细讲解老北京人从腊八到正月初一、初二的春节习俗。这首童谣除了具有节奏美的特点,还富有趣味性,如“二十七宰公鸡”,孩子们一读到这儿,就会哈哈大笑起来,觉得非常有意思,那怎样保留这份有意思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我说你猜”这样有意思的游戏环节来读这首童谣,教师说日期,孩子说习俗,用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品尝到阅读的快乐,也收获了阅读的成功和喜悦。最后出示亲子共读卡,要求学生回家将童谣读给家长听,和家长共同完成亲子阅读卡,以此创造亲子阅读的机会。

整堂课下来拖堂五分钟,将过多的时间放在了讲解春节习俗上面,过多地关注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而忽略了教材编者设计《和大人一起读》编创意图在于通过教材安排的童谣、儿歌,激发、唤醒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望,而不是重点放在文本的解读上,所以改动之后我又换了一个平行班上课。

2.第二次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基于此,在第二次执教过程中,我删去第一次课教学环节中详细讲解习俗的环节,增加“演一演”环节。“演一演”环节中,我和学生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演示老北京人的习俗,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朗读春节童谣,了解春节的习俗。角色的代入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这才有了他们对课堂的难舍难分,这才能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孩子们并不是与生俱来就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一年级孩子处于阅读入门阶段,书中的阅读材料只是媒体。图书和孩子之间必须借助那些能引领学生走进图书世界的“大人”,通过与他们一起阅读从而进入书籍世界。因此,学习阅读进而喜欢上阅读的过程,以及与“大人”一起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即“学生不会读”到“逐步参与阅读”再到“自我阅读”,这个过程持续很长时间,如何让孩子的阅读由“大人陪伴读”到“自主读”?如何为孩子搭建由“课内读”走向“课外读”的桥梁?基于本堂课的教学和教材编创者的意图,结合平时课外阅读工作的实施,我有如下思考:

二、三点思考

1.创设“读”的环境

一年级学生的意识和学习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多种渠道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1)学校层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方法的主要阵地。创造轻松的课外阅读环境是让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第一步。对此,学校应确保学生阅读基本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可用空间设置文化标志,如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在教学楼的每个空位设置阅读吧,使学生的阅读触手可及。让孩子们被书中的香气所包围,在潜移默化中“泡”在书中,让校园书吧、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最佳场所。

(2)家庭层面

兴趣阅读是“随时阅读”,而“和大人一起读”是追求阅读兴趣的自然发展。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母亲喜欢阅读,父亲喜欢阅读,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当儿童和家长经常一起学习时,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在友好和无压力的阅读环境中得到发展。父母的陪伴和丰富的藏书是家庭阅读环境形成的保障,也是儿童课外阅读质量的保障。

(3)教师层面

班级是学生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成为喜欢阅读和享受阅读的人,教室不应该仅是知识的灌输场所,还应该是阅读世界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并以各种形式收集书籍。当学生走进教室时,他们会被面前的书籍所吸引。当学生一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书的世界,让书籍触手可及,让孩子被书籍吸引,营造一种书香环境,迫使学生去阅读,徜徉于书海之中。

2.做好“读”的指导

如何让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孩子爱上干巴巴的文字,而且能将这种爱持续到课外呢?“和大人一起读”是衔接课内外最好的“阅读模板”,所选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有的充满童趣,有的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但是在亲子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家庭阅读习惯尚未养成之前,教师应在教室内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和大人一起读”,示范引领家庭阅读。比如,在教学《春节童谣》这首节奏鲜明的童谣时,我就用让学生使用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加上动作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读童谣,读的形式和方法多样。课堂中会发现有的孩子手舞足蹈读,有的摇头晃脑读,有的孩子拍着小手读,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阅读,再将这些方法用视频课的形式推送给家长,帮助家长掌握“一起读”的方法,实现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让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从而达到“课虽上、气还在、味还浓”的效果。

3.搭建“读”的展示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为了评价班级孩子课外阅读的进展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激励作用,可以给课外阅读搭建展示的平台,在学期开始建立一个“我们一起读”班级微信群,定期在群里进行“和大人一起读”反馈,将优秀作品及时在群里展示、表扬。在学期末举行“与大人一起阅读”的成果分享会等,孩子和家长在多种形式的展示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的兴趣,形成“家校联手”的阅读氛围。

约翰·钱伯斯说:“无论别人的书单有多好,孩子都不会因为这个书单而成为忠实的读者。”成年人的陪伴是阅读的最大魅力,與成年人一起阅读,孩子并不孤单,大手拉小手,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孩子们在课外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这些也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朱永宏.让语文课件用得更精当些吧[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课外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38:58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4:10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42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