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张显锋 农静
摘 要:在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背景下,本文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共建企业管理学院为例,提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双赢,以加深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2017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同年5月,浙江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实施方案》,到2020年嘉兴将力争成为上海创新政策率先接轨地、上海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上海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浙沪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地、浙沪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建成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为全省全面接轨上海提供示范。
一、研究背景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极大促进了各城市间资源与技术的流动与相融,也给全面接轨上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政策,以上海交大科技园园区为基础,政校行企联合,共建企业学院,共育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缩小企业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距离,将企业学院打造成校企人才联合培养、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研发、竞赛辅导、创新创业孵化等多功能、紧密型和资源共享型教学实践基地。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一)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共建管理学院,共育管理人才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生产,亦指我们实践环节的学做,是实践教育的范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指校企合作,把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性与生产性相融合,专业核心能力与生产技术相融合。只有将上述内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培育出来的学生才能接地气,为企业所需。为此,在嘉兴市政府、欣禾职教集团、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支持下,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共建企业管理学院,以期能更好共育一线人才。
(三)建设管理机构,开辟实践教学岗位
校企双方合作,成立管理学院理事会,校企双方人员工共同管理管理学院,建立有效管理机构,明晰各方权责关系。企业方担任管理学院院长,校方担任副院长,产学合作办人员由校企双方共同担任,针对管理学院的建设目标,双方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日常事务运行标准,同时,加强日常监督,以确保规章及制度地有效执行。企业人员整合相关资源,向学校提供学生教学实践岗位,教、学、做一体。
三、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一)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嘉兴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为主体,以上海交大科技园管理学院为平台,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衔接的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管理学院为纽带,使校企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校企双方人员互聘,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一体,企业师傅与学校老师一体,逐步往“管理上校企双参与、师资上教师师傅双导师、培育对象上学生职工双身份”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校企共同探讨制定招生招工制度及方案,通过前期的学生的认知实习,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的状态及性质有一个总体认识,之后,通过企业师傅来校授课、面试等方式,把有专业发展潜力、能吃苦耐劳、愿意入企进行锻炼实践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联合培养。
同时,成立由学校和企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议。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共同商议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产业、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提升育人环境。
(二)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立现代学徒制班级
职教集团及上海交大科技园出资在园区建立众创空间、创业实验室、多媒体实训教学场所、活动中心以及各入驻企业的设施设备供学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以及跟岗和顶岗实习。学校则利用校内营销工作策划室、沙盘实训室、信息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各类培训及继续教育。基于科技园这个平台,学校和园区企业组建了现代学徒制班级,不仅缓解了科技园入驻企业尤其是种子期企业的用工压力,也提升了校内师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共同培养师资
联合嘉兴地方职业院校、上海交大科技园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进行教师互聘,实现师资共建共享。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授课,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及需求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一线实务讲解,既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也能让学生所学更贴近实际。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入企锻炼,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把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科研资源匮乏问题,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四)共建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分为2部分,企业员工培训及继续教育课程和在校生理论及实践课程。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员工培训及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统筹,构建相对应的培训课程,定期为企业员工提供分层分岗、多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服务。
学生方面则以准员工的身份通过企业学院的综合锻炼学习。根据企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任务安排进行了调整,学校负责理论课程以及部分实践课程,进入企业后以企业导师负责制用工作任务形式替代实操课程,并制定好相应的学分互换制度完成培养计划。
課程建设是企业学院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企业、产业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企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我们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围绕关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制定企业课程标准。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共建课程4门,共享课程2门。
四、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经过2年的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管理学院已为成员院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班3期,校企实现合作共赢。企业学院在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师资培育、课程建设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行业的需求侧不平衡问题。学生通过“真枪实战”获得了工作经验,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同时也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问题。企业获得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称号,同时得到了政府资金奖励,以更好的热情融入到校企合作中去,企业员工接受了校方培训,提升了员工的知识及素养,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学校教师在企业也获得了较好地锻炼,也为企业解决了部分难题,既提升了教学水平,也提升了科研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参考文献:
[1]陈国钦.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6(4)
[2]梁小红.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与改革[J].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8)
[3]冯益芙,魏会贤.高职院校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5)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http://www.gov.cn/xinwen/2017-12/19/content_5248592.htm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2017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