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枚
【摘要】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微时代的今天,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笔者就如何从传统的预习方式到利用“微视频+导学单+课堂检测”这一方式的转变进行探究,试图将预习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预习;微视频;挖掘教材;直观演示
一、缘起
某日外出学习,未来得及布置作业,匆忙之中布置当天的作业为“预习《掷一掷》”。第二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要求预习的内容毫不熟悉。据了解,他们的预习就是单纯看一下书本例题并未深入理解。
“该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到位?”这个问题一直在笔者脑海中思考。时值微课流行,一位同事发来《用字母表示数》的小视频,笔者看过之后感觉非常新颖,于是将它转发到班级微信群,并布置预习。第二天还没到上课时间,好几个学生跑过来说:“老师,昨天的视频好有趣啊,我都明白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了……”惊喜之余,笔者带着这个视频再次走进课堂,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时,班里竟然唰唰地举起了一堆的小手,大家的学习热情都极高,当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利用微视频让学生进行预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学生的反应为何如此不同呢?笔者陷入了沉思……
二、思考——剖析传统预习的局限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关于预习情况,笔者对本校五六年级10余位教师及两百多个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有效预习的习惯。而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的只占少数,大部分都是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看书本上的例题,流于形式,给学生造成“预习可做可不做”的误解。(调查结果如下:)
三、行动——让微视频在预习中绽放精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中,微视频以其特有的魅力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上课之前,引入微视频,借用微视频的讲解,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鲜活生动化,可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让他们体验学习上的成就感。
1.“微视频”引路预习
预习式的微视频指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学生独立自主地通过微视频来进行自学新课内容,从而对新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
①挖掘教学素材,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出课题。因此,要制作一个微视频,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从多方寻找该知识点适用的素材,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书本的例子。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这个内容,其中一个知识点就是对“高”的理解。平时一讲到圆柱的高,老師们都会给学生出示这样的图: 。但在数学的解决问题中,关于圆柱的高,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普通的圆柱形,还会有很多其它不同的表达方式。于是,笔者在制作微视频时特地列举了“高”在不同的物体中不同的表达,如1元硬币的高可以叫作“厚”;水管的高可以叫作“长”;水井的高可以叫作“深”……
这些不同的例子列举出各种生活中对圆柱的“高”的定义,让学生对“圆柱的高”的认识更加清晰,而不会单单停留在书本例子中所见到的一般圆柱的高的认识上。
②利用动画演示,扫清知识障碍
在预习中引入微视频,将知识难点通过动态演示给学生观看,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特别深刻。
这一种演示的方法在学习“图形与几何”一类的知识中效果尤佳。微视频预习中加入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案例: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在制作微视频时,我利用动画效果,将推导过程分解如下:先将圆柱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将它们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底面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利用这个微视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并且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头脑中除了有公式,还有图象和动画,直观又具体。
③预设解题问题,给予思考空间
每个微视频的最后,基本都会将该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提出一个课后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不只是看视频,还要根据视频的讲解思考相关的问题。课堂中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发表看法,从而检测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
同样以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计算》微视频预习为例,在演示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已知圆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3)已知圆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这三个思考问题能直接从微视频中得到吗?不能,但却可以根据视频的内容,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像这样利用微视频在课前巧妙发问,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启发学生思维。
2.“导学单”落实预习
在给学生发布预习的微视频的同时,不能忘了给学生相对应的“导学单”。学生根据导学单的指引,带着问题去观看,去思考。导学单的内容不多,但都可以从微视频的观看中得到。这样的落实方法比单纯看视频效果更好一些。
3.“微+导”检测预习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前预习之后,第二天的新授课堂可以成为检查预习效果的场所。有了微视频的铺垫,学生对新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收获。在课堂中,学生分享自己所得,教师可以充当倾听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当出现大家都理解不了,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再站出来为学生解惑。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不少的劳动强度。
利用微视频预习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它让学生在预习中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积累经验。相信在微视频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缔造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张仕凯.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6).
[3]张毅,周仲武,李忠勋.“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2(01).
[4]张瑰丽.微视频导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