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的特点分析

2019-09-10 07:22:44刘黔敏,黄淋琳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刘黔敏,黄淋琳

【摘要】为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有必要了解其工作时间运筹把控的特点。本研究以一位因时间运筹把控无法达到园方要求而转岗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1软件进行访谈资料编码,发现该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中存在如下问题:行为速度明显慢于组织“共享社会时间”,同一时间内难以做到“注意力有效分配”,在师生共享时间场内时常“脱奏”。由此带来的影响有:教师之间配合出现困难,影响教育目标达成,影响到幼儿安全保障。基于此,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具有如下特点:关系之维——具有时间上的同侪相依性;共时之维——具有时间上的多向性;历时之维——定时性与前置性并存。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转岗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2-0021-05

【作者简介】刘黔敏(1978-),女,贵州遵义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黄淋琳(1994-),女,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成为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多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角度对此进行研究[1]。事实上较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亦体现在工作时间的运筹把控上。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与工作时间管理不同。工作时间管理指的是以时间为管理对象,对时间进行有效规划、监控和评估的行为[2]。工作时间的运筹把控指在工作中对时间的实然运用和调控的方式,不一定具有主观的目的性。把握这方面的特点,职前“准幼儿教师”可以据此对自我运筹把控时间风格的匹配度进行思考,更充分地做好职前准备;职后幼儿教师则可以从时间维度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提升工作效率。本研究以一位因时间运筹把控上无法达到园方要求而被转岗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的编码和分析,试图管中窥豹,对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在社会学领域,社会时间涵括了丰富的话语语境、经验性事实。笔者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有关社会时间结构和意义的相关理论作为本研究的逻辑支撑。

2. 访谈法。本研究采用结构性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探寻幼儿教师工作时间的特殊性。访谈聚焦于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位教师为什么会从教师岗被转至保育岗?②这位教师在时间运筹把控上具有怎样的风格?在工作中具体是如何体现的?③这位教师的时间运筹把控风格对其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④园方对其做出调岗的决定是基于怎样的考量?选择园长作为访谈对象,一是基于研究伦理的考量,二是考虑到园长是管理层的代表,承担着评估在园教职工的责任。让这位教师转岗是管理层面的决定,对园长进行访谈能够获得丰富翔实的信息,得到的访谈资料更具有说服力。对访谈中收集的资料,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和分析。这一软件能够实现资料管理、编码、查询、可视化等功能,将定性统计和定量统计相结合,是目前最主流的质性分析工具[3]。

三、个案分析

(一)个案背景呈现

该教师通过公招考试进入一所省级公办幼儿园。在做了8年教师之后,被调至保育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园方逐渐发现其在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上存在较大问题,并给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经长时间的沟通磨合,管理层认为她还是无法有效胜任教学岗位的工作,经过综合考量将其调整至保育岗位。幼儿园中教师转岗至保育岗位属于小概率事件,发生这种转变一般因教师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或教师有特殊需求需要照顾。这位教师的调岗原因却是其对工作时间的运筹把控达不到管理要求,显得比较特殊。

(二)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首先进行初始编码,采用逐词编码的形式,逐字逐句地浏览访谈资料,将资料中所有有意义的词语逐个编码。接着进行主轴编码,发现和建立初始编码中的联系,再进行次级编码。根据资料,具体用“一定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跟不上孩子节奏”“性格好但是动作慢”三个主要类属把初始编码联系起来,每个主类属下又分别有相关的分类属,例如:“一定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下面有“无法一心多用”和“接送环节需要另一个老师帮忙”两个分类属;最后采用核心编码,将其以“该教师时间把控特点”作为核心类属将所有编码调整为树状节点[4]。由图1可知,根据Nvivo11软件分析,这位教师在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上主要存在如下問题:

1. 行为速度明显慢于组织“共享社会时间”:性格太好了,就是太慢了。在访谈中,园长频繁提到一句话“性格太好了,就是太慢了”。就此问题,园长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

园长:她起初是老师,然后因为她的动作太慢,就没办法让她继续当老师了。

访谈者:慢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具体体现?

园长:她组织孩子也慢,做事也慢,做什么事情都跟不上节奏。当老师时,别人半个小时布置好墙面,她要花掉一个半小时。她做保育员,其他班的保育员一般十二点钟就走了,她是差不多一点半走。

访谈者:那这个老师的德行是没有问题的?

园长:没有问题。有耐心呀,脾气也好。性格太好了,就是太慢了。

在访谈中,园长用“性格太好了”来形容这位转岗教师,表明这位教师在师德方面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这个“慢”字。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指出了时间的社会意义。他强调时间是一种集体现象,是集体意识的产物。某一社会的集体成员都共享一种共同的时间意识,它是一种社会性的思想范畴,一种社会产物[5]。涂尔干指出:“集体生活的节奏控制并包含了所有各种不同的基本生活节奏,它就来自于这些生活节奏;因而,集体生活所表达的时间也最终控制和包含了所有特定的绵延。”[6]由此在一个共同时空中工作的人员,彼此需要具备社会时间的“共享意识”,以保证工作的大体同步与对接。显然,这位教师与组织中其他成员做事所需的时间常模差距较大,说明她的时间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此也就被认为“动作太慢”,工作胜任力不足。

2. 同一时间内难以做到“注意力有效分配”:只能一定时间做一件事。园长频繁用“动作慢”这个词形容这位教师,在访谈中她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根据园长的话,这位教师不仅是动作慢,还存在时间分配上的问题。

访谈者:动作慢,就是她做事花更多的时间,这问题很大吗?

园长:如果仅仅是动作慢也还好,反正每个人做事的速度本来就不一样。关键的问题在于她不仅慢,而且一定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无法一心多用。

访谈者:一心多用?

园长:幼儿园老师啊,就得眼快手快嘴快。经常得看到这,对这边说,眼睛得看那边。这点在接送时间体现最为明显。把这个孩子送到家长手里,可能还要和另一个家长打招呼,另外一只手还要抓住一个向外乱跑的孩子,不一心多用怎么行呢?她完全做不到。在她带班的时候,一到接送环节,经常需要另外一个老师帮忙才行。

通过园长提供的信息不难发现,这位教师除了动作慢之外,无法一心多用也造成了工作中的麻烦。园长在访谈中专门提及“老师在工作时,有时不仅嘴上在说,手里还要去抓孩子,像个八爪鱼一样。”“八爪鱼”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幼儿教师同时需兼顾多件事情的工作状态。这表明幼儿教师有时需要注意力和行为的有效分配,如果缺失了这种能力,就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工作。

3. 在师生共享时间场时常“脱奏”: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在访谈中,园长还专门提到了这位教师做事慢,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就此问题,园长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访谈者:她这么慢,除了带来工作效率上的问题,还有什么体现?

园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跟不上孩子的节奏。一般来说,当幼儿园老师一定要能跟上孩子的节奏,她明显跟不上。

访谈者:具体怎么表现出来的?

园长:这个在户外活动时表现特别明显,她带孩子户外活动,孩子跑老远,她还在后面,跑得快的孩子早没有影子了。在她当保育员的时候,老师带孩子走得老远了,她还在后边慢慢地端着那个筐走着。

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关系共在的一个场域。这种时空上的共在就要求教师在時间上的节奏不仅要与幼儿同步,而且需要有适当的提前量。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看护好幼儿,要求教师与幼儿保持时空上的共在性。这位教师跟不上孩子的节奏,无法保证与幼儿处于一个共在的场域,幼儿的安全就可能得不到保障。

(三)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风格的影响

“动作慢”“无法一心多用”“跟不上孩子的节奏”等是这位教师在时间运筹把控上的行为表现,这些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编码,在“安全有隐患”“每个班都不想要她”“任务后置”三个主要类属初始编码基础上将资料联系起来;最后用核心编码,以“时间风格带来的影响”作为核心类属将所有编码调整为树状节点。由图2可知,根据Nvivo11软件分析,这位教师的工作时间运筹把控风格带来了如下影响:

1. 影响组织合作:教师之间配合出现困难。在访谈中,提到影响时,园长首先就提到了这位教师的时间运筹把控风格会影响与她搭班的其他教师。

访谈者:她这样的工作方式带来哪些影响?

园长:首先就是对同事的影响,增加了与她搭班老师的工作量。在一个班里,如果其中一个人非常慢或者能力很差,这个工作量其实就摊到了别人身上,那大家在一起上班就很累。

访谈者:也就是说与她在一个班,其他老师可能会有意见?

园长:是的。你想想,班级的教师配备是固定的,工作量也是相对固定的,你做不完,别人就必须做掉,还可能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度。

访谈者:那老师们愿意与她搭班吗?

园长:她当老师时,与她搭班的老师就特别要有奉献精神,性格还要好。但搭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变的,一搭就是两三年。她的风格一直这样,再有奉献精神也会受不了的。

在幼儿园中,通常都是“两教一保”的配置。一名主班教师、一名配班教师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一名保育员,主要负责班级保育以及卫生工作[7]。虽说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需要三位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整个班级的保教工作。因此,三个人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位教师动作慢,不仅影响到她自身的工作,还会增加与她搭班的另外两位教师的工作量。与她搭班的两位教师每天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协助这位教师完成她没完成的工作。长此以往,自然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合作。

2. 任务后置:影响教育目标达成。访谈中,园长还专门谈到了这位教师的时间运筹把控风格给教育目标达成带来的影响。

访谈者:这位老师动作慢,除了别人不愿和她搭班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呢?

园长:当然有啊,幼儿园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安排,一项一项要接着完成,拖一件事情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受影响。在她班里经常会出现有些规定的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一天也没有太大关系,但经常如此就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另外从整个园来说,园里布置的工作往往大家都完成了,就她完不成,这样就拖慢了整个进度,给管理上也带来困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每天有着相对确定的内容需要完成,如果做事速度太慢,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这位教师到点完不成工作,自然就会把相关任务置后。在每日工作时间确定,孩子定时离园的前提下,这就容易导致无法达成预定的教育目标,也可能带来管理上的问题。

3. 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幼儿安全保障。在访谈中,园长提到这位教师跟不上孩子节奏的问题,认为这种“脱奏”自然会对幼儿的保教工作带来影响。

访谈者:跟不上孩子的节奏会带来什么问题?

园长:问题大了啊。如果在教室还好点,毕竟空间是固定的,也有相应的内容安排。但到了户外,跟不上孩子节奏就麻烦大了。孩子好动,如果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就无法事先排除安全隐患。孩子一动起来没有看牢,那就容易出安全事故啊。在她带班的时候,我就经常提醒与她搭班的老师要把孩子盯牢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8]。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受伤,更需要成人保护,由此,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了解孩子所处的位置,甚至预判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若发现孩子有遇到危险的可能,要及时预防或制止。这位教师因为动作慢无法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这就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

四、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运筹把控的特点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这位教师在工作时间运筹把控上的风格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就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其工作时间的运筹把控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这是从时间维度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其专业性的深入认知。

(一)关系之维——具有时间上的同侪相依性

《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明确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9]。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选择配备“两教一保”,三个人共同负责班里的一切事务。在分工上,专任教师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保育员主要负责照管孩子的生活。三个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位转岗教师由于动作慢而经常拖延,甚至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相关工作,必然需要由其他教师协助完成。长此以往,自然会影响组织合作。在中小学,除班主任外每位教师在确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任务即可。而幼儿教师除了要完成当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共同照顾好班级孩子的一日生活,这也说明了三个人在工作时间上的同侪相依性,即每个人的工作完成度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人的工作。这位教师由于不能在特定的工作时间完成对应的工作,其余两位教师就需要协助她完成。用园长的话说,“和这样一位动作慢的老师一起共事,大家都很累”。比如户外运动时教师负责组织儿童进行游戏,保育员在一旁负责看护孩子安全。但她无法跟上孩子活动的节奏,如此一来,其他教师必须承担起原本由她负责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工作负担。

(二)共时之维——具有时间上的多向性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向性时间与单向性时间的概念。单向性时间是将时间看成水平延伸的,一件事做完做下一件事,可以将时间切割成无数的线性带。而多向性时间则是可以同时进行多样事情[10]。可以说,单向性時间在工作时是线性的,同一时间内只完成一件事,而多向性时间在工作时可以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同时做几件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注意班级里几十名幼儿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如园长在访谈中说到:“我们的孩子都是活动的,都是到处跑的。如果老师不能做到嘴巴提醒、眼睛跟上,有时还要帮着做一些动作,那就完全没有办法。可能孩子的安全都没有办法保证,其实就是要求老师能够一心多用,而且有时候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霍尔的时间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教师在时间的运用上具有“多向性”,要求在同一时间做多样事情,齐头并进把工作完成。如果一名教师不具有这样的多向性时间掌控的能力,在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件事情,不仅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安排,也无法保障幼儿园中孩子的安全。就像这位转岗教师,“动作慢”同样也导致她不能一心多用,只能专心完成手上的工作。若让她同时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件事情,会降低她的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

(三)历时之维——定时性与前置性共存

在幼儿园中,班级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相应的任务,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幼儿园一日工作安排表就可以看出,其环节安排十分紧凑,每个时间段都有其对应的环节。如该幼儿园早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7∶30~08∶10是入园及晨间活动环节,具体包括:①晨间检查;②组织幼儿早操(冬天例外),精神饱满地与幼儿共同锻炼;③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开窗通风。08:10~08:30是早餐、餐前盥洗、进餐环节,具体包括:①组织幼儿洗手;②组织幼儿进餐;③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④指导幼儿自主用餐。7个小环节之间过渡时间很短,教师一定要按时完成该环节的工作,否则会影响后面的一系列活动,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定时性。在访谈中园长专门提到了这位教师规定任务完不成及其带来的各种后续影响。此外在某些环节,幼儿教师工作的时间把控还具有前置性,这点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体现得比较明显。户外活动中要求教师在行动上先于幼儿,以便发现潜在危险,事先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幼儿安全。在访谈中园长也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对工作时间的管控应做到定时性与前置性并存。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教师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2001-2017年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4):72-78.

[2] 王俊玲.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朱素芬.社区老年教育教师角色特征与角色行为研究——基于Nvivo软件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7,37(03):57-62.

[4] [美]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 徐红曼.社会时间:一种社会学的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38-141.

[6] [法]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79.

[7] 高云,陈金芝,查红.幼儿园两种保教模式中教师合作的比较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7(03):60-6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2018-10-0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27/201301/147148.html.2018-10-09.

[10] [美]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第四版.章凯,罗文豪,朱超威,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系四川省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幼儿教师应对家园冲突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以四川省若干所幼儿园为例”(项目编号:SC18B097)、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新手教师伦理两难困境研究”(项目编号:TER2016-011)、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教师专业伦理视阈下学校自订教师行为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5SB0015)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刘黔敏,243996119@qq.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基于教学现场的幼儿教师短时培训的实践与反思——宁波市幼儿教师现场研学培训的实践
成人教育(2015年7期)2015-12-21 05:05:41
八小时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