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斌涛 郑晓明
摘 要:近年来,语言学习动机作为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加强学习者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对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对178名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激发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口语;激发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大学英语口语学习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80%左右的学生学习英语多年既听不懂别人说英语,自己也无法用英语表达愿望,“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呢?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中,众多教育家们通过各种研究发现其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其中动机却是影响英语口语学习成功与否诸要素中较重要的一个。本文以嘉兴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学习动机的研究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即学生进行和保持学习活动的主观原因。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外语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对学习动机做出了精准的结论。20世纪50年代,Gardner与Lambert按照外语学习的目的,将学习动机分为两大类:即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而D.P.Ausubel(1969)则按照学习动机的原因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要求掌握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认知驱动力,我们把它称做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及其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等内在因素转化来的,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另一种是希望通过学业成就获得地位、威望及他人的接纳和赞许的驱动力,我们把它称做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外在诱因诸如社会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报考理想的学校、求得理想的职业、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起来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压力和吸引力,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外部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的影响,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因而与内部学习动机相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变性。诱因发生了变化,外部学习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则有可能表现为患得患失,影响学习效果。此外,根据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又可将它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远景动机具有稳定性,表现为持久地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近景动机是指将学习活动与其结果相联系的一种学习动机。这类动机比较具体而有实效,但不稳定,容易因情境的改变而消逝。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要有广阔的远景目标,而且要有切实具体的近景学习目标。只有这样的学习动机才能促进人们的不断学习和进步。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在普遍感到课时紧、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依旧有必要抽出时间来培养学习动机,以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进而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嘉兴学院商务英语专业16级和17级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份,收回问卷170份,问卷回收率95%;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设计主要围绕“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与现状”这一主题,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问题: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动机对口语学习效果的帮助如何、平均每天练习口语的时间等问题。调查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题2、题9和题10中分别有64%,28%和48%的同学认为他们学习英语口语是为了应付考试,题4中68%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或者是为了今后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升职、加薪等,他们的学习动机来自外部,是在外部动力的推动下才学习英语口语的,一般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是以功利为特征,属工具型动机。问卷中题1、题3、题6的结果表明也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对英语文化本身的兴趣,不与学习者的个人利益、前途和经济利益发生直接联系,是在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自愿地想要学习好英语口语,属融入型动机。
(二)这些动机对您进行口语学习效果的帮助如何?
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帮助效果。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个体在学习中也都会主动或被动的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而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却出人意料。40%的学生认为以上学习口语的动机对于个人的学习的帮助只有一般效果,也就是说并没有给自己很大的帮助。而认为对口语学习帮助效果非常大的和没有帮助的学生比例相持平但低数据,均可反映出学生们薄弱的学习动机。
(三)是否经常练口语,平均每天练多少时间?
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只有52%或36%的学生会有时或者偶尔练口语,更甚至有12%的同学从来不练习,不练习虽在情理之中,但比例之高令人难以相信。平均每天练习口语时间半小时以下的高达76%,一至两小时或超过两小时的同学压根没有,由此可见,只有少数同学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练习英语口语,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四)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的低落是内外条件的不良影响造成的。从内部条件看,学生本人的情绪稳定性、意志薄弱、学习屡遭失败挫折、缺乏理想等,都对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不良作用。从外部条件看,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良的家庭教育与朋友关系、不良的教学环境、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消极的作用。
动机可以直接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效能。无论学习什么,学习动机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口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英语口语学习是一种活动,它和其他活动一样是由动机引起的,这种学习动机将贯穿学习口语的全过程,对口语学习至关重要。
四、激发策略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生理特点等多方面,但学校教育在这里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成为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动机特点,综合把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习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根据马斯洛(A.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谐地进行互动交流。[2]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胆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安全环境的创设与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密切相关。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口头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注意课堂语言,尽量使用标准流利的英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使用榜样。教师还应尽量避免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最好走在学生中间,缩短师生之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他们其中之一,这样会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学生也会表现得更自然。此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营造和谐的师生平等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挥潜力。其次,课堂背景音乐、座位安排等物理因素也是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轻松的音乐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还能改善人们的情绪和记忆水平。轻松的背景音乐可以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摆脱过去单调乏味的学习。固定桌椅不利于小组讨论,妨碍课堂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而可以随意活动的桌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家可以自由搭配组合,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同时,小组活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课堂互动,增强课堂活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加强语言输入
Stephen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意义非凡。他强调口语表达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教学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而是在学习者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之后逐渐培养的。[3]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输入、吸收和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输入是语言学习的首要和关键。如果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讨论的东西,让他们下课后去搜集资料,先在课堂上的讨论并与大家分享,然后老师把自己准备的东西通过拷贝或上传来提供给学生,实现资源共享,话题讨论会顺利进行,相较之下,学生也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观点。除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之外,视听材料也是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观看原创的英语电影不仅能使我们放松和娱乐,还能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或俚语表达来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后欣赏经典电影,如《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泰坦尼克号》等。听力材料主要涵盖VOA、BBC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内容。开始时,建议学生先听“慢速英语”。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鼓励学生尝试听“标准英语”,这样,听力和阅读能力具备,语言输入足够,到了输出的时候就手到擒来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不能光靠说,必须要通过听、说、读三者相结合、补充、促进。
(三)关注文化差异,帮助学习者熟悉目的语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需要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尤其是在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仅仅教授语言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作为语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法错误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错误使大多数外国人都不能容忍,这往往会引起误解,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并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使学习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课堂上,教師应自觉引导和加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关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理解力和包容性。教师也可建议学生选修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导入,内容可以包括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词汇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非言语行为的内涵等,并与本土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比赛,以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除了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外,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空间,展示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例如,参加各种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或英语角,以便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口语知识解决沟通中的实际问题。由于这是一项课外活动,气氛比课堂上更自由,更轻松。学生不会感到克制,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英语角的话题基本上是同学们所熟悉并感兴趣的,如春节,圣诞节,网络生活,愚人节,万圣节等。英语角,其有趣和丰富的主题,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松散的氛围,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与英语口语课内容相关的主题,因为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进行深入的讨论,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通过英语角作为英语环境,学生可以对这些主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满足他们对社会认可的自我提升需求,形成掌握更多知识的欲望,探索更深入的问题,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
(五)客观评价学生表现,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正确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努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克服当前的问题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激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分析。然而,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归因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学生的归因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尤其对于学习效果差、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分析是学习不够努力、方法不当、缺乏一定的技巧还是其他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建议,以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活动形式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以及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新颖性和挑战性;明确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和热情,表现出对语言教学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四、结语
探索语言发展的规律和人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自觉地运用规律去指导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到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本文系“嘉兴学院2018年校级一般SRT项目”
参考文献
[1]张淑芳.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3.
[2]张荣美.英语口语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2005,(2):73.
[3]罗立胜.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2001,(4):71.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