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18:44:58邹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邹燕

【摘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培养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为今后学习生活的内在驱动力。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对此认识不充分,在学习过程中流于表面,未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与文化特色,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教学效率低下。为革新这一教学现状,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視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77-010

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学生思维观念、个性品格、爱国情怀等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更多传统文化内容,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素质提升,有助于提升现代教学有效性,帮助课程改革推进与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1.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

语文课程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传承传统文化是本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念、思维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渗透优秀的文化与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思维观念的成长,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与综合品质,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养成正向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改善当前青少年意识与能力缺失的问题。同时,在初中语文课程导入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拓宽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需求的中国式优秀人才。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传统文化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继往开来,快速成长。

2.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2.1传统教学系统对传统文化渗透不足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在现代教育框架下,学生学习任务重、接触知识广,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系统,照搬应试教学模式,采用一言堂式方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着重让学生记忆与背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内容较少。这一现状是因为学校与教师并未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教学观,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即使学生在被动学习中提升了卷面成绩,也会由于自身兴趣的缺失而导致学过即忘,难以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理解,更遑论形成自己的思考。

2.2教师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素质

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是教师,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现今有很多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教学激情,认为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内容脱节,对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难以产生积极性,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缩减教学内容,将理论考核作为检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唯一手段,自身也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一直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上,导致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水平与学生身心发展缺乏统一。

3.提升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3.1从教材中提炼传统文化内容,传承经典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程中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体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导入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如在学习《论语十则》一课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素材,从精神、文化表现形式等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的精神与思想对于现代实践的指导价值,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就体现出朴素而有效的复习观,说明根据个人生活经验的成长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旧有的知识中也能够得到更多新感受,对所学知识也能有多角度的认识。

3.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推进、教学理念的革新,让教育工作者挖掘出了更多教学模式,进一步补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思维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内容多样等特点,深受教师好评。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导入传统文化内容,创设更开放、轻松的文化氛围,用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在学习《登岳阳楼》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岳阳楼的旅游宣传片,让学生能够将诗句与现实生活到一起,丰富学生的感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3将理论导向实践,用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非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所能传达,但教材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开启传统文化学习大门的钥匙。为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教师还应当将理论导向实践,创设多种文化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在教材教学后导入相关联的专题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找出课文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在下节课开始的五分钟内用朗读、演讲等方式,展开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展开多种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如教师可以利用“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课后搜集本地相关戏曲文化知识,从地方名人、特色剧种等方向进行研究,再让学生用小作文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在连贯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奥秘,也能提升搜集、筛选与整合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感知。

[ 参  考  文  献 ]

[1]刘仁生.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2017(16):165.

[2]沈明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7(8):126-127.

[3]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