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健全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有效策略
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能够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站在不同的角度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教学拖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实践,经过大量教学探索,发现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合作、增强学生体验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参与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文就从情境、合作、设问、体验四方面出发,展开教学探索。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学习目光
创设情境已经被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为推动教育进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受师生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知觉,让学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受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盲目自信的现象,没有对情境进行仔细筛选就开始了教学,使得学生对情境理解有误或是无法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后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时,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围绕学生与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對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违法的含义及其类别,知道犯罪的种类,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自主判断,形成良好的约束力,树立法治观念,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违法的相关案例视频,以方便学生的现实理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对违法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视频中的案例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许多日常生活中不曾注意的事情,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识。同时,由于视频中的主人公多为青少年,与学生年龄相仿,且案例多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学生纷纷表示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提高自己的法律认识,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基于以上情感基础,我顺势为学生引入了《法不可违》这一课。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想要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这样,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打开了多彩的教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目光,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通过动态的视频,形成了强烈的法律意识,意识到了违法的危害性,开始自觉地遵守法律规定,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二、加强合作——建立学生沟通机制
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随着国家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拉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让学生在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能够与人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学生合作的目的没能达成,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制约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不肯配合教师工作,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无从谈起。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合作,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作进行细致划分,保证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得到锻炼,加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完善学生的沟通机制。
在教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消费者的权益》时,我为了让学生学会理性消费,树立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减少不应有的损失,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让学生合作搜集关于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消费意识与维权习惯。学生一听说是分组合作,都表现得很积极,迫切想要与小伙伴一起,展开“探险之旅”。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搜集了大量的消费知识,并进行了筛选,挑选出了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人们却不注意的消费知识,进行汇总整理后,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学生们并没有采取大吵大闹的方式,而是积极地寻求资料,力图用证据来证明自己,保证了知识的正确性。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了学生的联系,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优点,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彼此沟通的能力,获得了双赢。
三、进行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结合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二次复习,增强自己对知识的印象,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知道网上交友的两面性,懂得网上交友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交友习惯,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设问,具体如下:
师:初中生小华很想结交网友,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能分享几种网络交友的方式吗?
生1:可以用QQ、微信。
生2:可以通过微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生3:打游戏时可以认识新朋友。
师:原来有这么多可以结交网友的方式啊。那如果小微想去见网友,需要做哪些准备?
生:时刻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路线。
师:为什么呢?
生:网络是虚拟的,谁也不知道网络的另一端是什么人。
师:同学们想得不错,网络交友,存在其危险性。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该怎么办?
生:斗智斗勇,报警。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期待和什么样的人成为网友?如何能避免危险?你交网友的标准是什么?
生1:期待和自己志向一致的人交朋友,可以互相鼓励。
生2:期望和自己聊得来的人交朋友,可以释放心中的苦闷。
师:在你与网友的交往中,你印象较深的一次经历是什么?这次经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1:网友给我邮寄了自己制作的家乡介绍的小卡片。
生2:和网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网名。
……
学生在与我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了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对网络交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知道了从虚拟的网络上寻找朋友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是一把双刃剑。学生表示在面对网络朋友时,会注意保护自己,谨慎透露自己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交友习惯。这样,我通过对学生设问,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与我对话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网络交友的利与弊,明确网络交友时应注意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交友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应用信心
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谨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強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由教师的背后站到教师的身前,懂得借助自己的手、脑等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魅力,获得知识应用的能力与信心。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需求,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教学得不偿失。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参与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这部分内容为例,我为了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获得美好情感的途径,能够传播正能量,创设良好的生活氛围,先利用电脑为学生播放了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逐渐放松心情,仔细品味音乐的美感,激发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美好情感的理解。其中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邻居,一位同龄人的故事:“这位邻居平常沉默寡言,很少与周围人交流,有人问他问题,他也都是简短回答,没有与人沟通的欲望,再后来,这位邻居的父母离婚了,对邻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我时时去与他聊天,开导他,在我的耐心接触下,他渐渐地走出了阴霾,并且表达了想要与自己的母亲一起过年的想法。我得知以后,联系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听了我的请求后,过年回到了他的身边,他显得特别开心,整个人也变得开朗多了。”其他同学听完故事后,意识到美好的情感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母子亲情是无法割舍的东西,母亲的爱能够抚平心灵的伤痕,对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我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对情感有了深刻的思考,获得了情感的升华。
总之,本文从情境、合作、设问、体验四方面展开探索,改善学生的课堂参与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参与环境,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道路上携芳攫彩。
参考文献:
[1]张虹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读书文摘, 2017(16).
[2]刘莎.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097-00097.
[3]韦有多,刘若楠.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
[4]查小伟.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途径[J].考试与评价,2017(05).
[5]董洪省.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17(05).
[6]安华锋,郝庆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感悟[J].学周刊,2018(06).
[7]郭林,蒋喜华.德知·德情·德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小学德育,2018(02).
[8]杜晓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8(07).
[9]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