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筠
【摘要】 数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与指导作用,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入理想的高校,更重要的是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学科内容更加丰富,也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更多挑战。要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入手,挖掘兴趣教学的实践价值,通过兴趣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概念定理,帮助学生挖掘与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成长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满足新课改对于现代数学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 兴趣教学 高中数学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131-010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繁重的高中数学课业压力下,受数学学科抽象性特质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心理,影响课堂學习效率的提升。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研究兴趣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显得尤为紧要。
1.兴趣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应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转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导入兴趣教学模式,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后不断增加知识难度与深度的数学学科教育需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内驱力。
2.当前高中数学兴趣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基石,只有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数学学科的教育作用,才能实现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数学学科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为了满足社会与学校、家庭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要求,忽视了新课改提出的课程理念改革,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展开一言堂式教学,认为题海战术才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唯一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即使能够死记硬背数学定理、在题海中形成做题习惯、提高卷面成绩,也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在遇到实践性问题时仍然显得无所适从,导致“高分低能”情况屡屡出现。
2.2学生主体性未能体现
数学学科对学生逻辑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高中生课业压力繁重,又受到初中数学体系向高中数学体系转变的影响,常导致部分高中生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且在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抵触情绪。教师如果为了满足教学任务一味按照教学大纲展开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所思所想的深入解构,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学习挫败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兴趣教学的实践方针
3.1采用情境教学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有效性
受学科特质的影响,高中数学老师很容易给学生留下难以接近、严肃古板的印象,数学是很多学生高中学习道路上的一座大山,也给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带来了障碍,学生对于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自然难以取得满意的回馈。因此,教师应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采用平等、有趣的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受到尊重,自然而然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进而主动参与教师给出的探究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2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常规手段之一,教师应当挖掘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利用视频、图像、音频、动态课件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
3.3结合学科的实践价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教师与学生都对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数学最大的特征是抽象性,高中数学内容就是数字与符号的集合,考核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笔试成绩的高低,高中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学生的解题能力上,而忽视了学科的本质是更好的进行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更难以认识到数学理论对于生活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为转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如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研究性作业,让学生研究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体,并让学生自行总结椭圆的形成轨迹,进而展开方程理论教学,然后为学生导入更多与椭圆知识有关的离心率等内容,在逐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进一步探索,逐渐构筑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对数学深入认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感受数学魅力。
4.结语
任何教学方法与技巧都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得到有效开展,只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有效率,实现教学大纲对高中数学教育的任务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与技能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尹玖琼.浅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意义[J].成功:中下,2017.
[2]付云皓,朱华伟,郑焕.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激发优等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J].数学通报,2015,54(7):38-43.
[3]申浩,段小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
[4]陈兴.高中数学趣味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