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諧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此项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部编版教材让口语交际以崭新的姿态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研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偏差。如何发挥部编版教材中口语交际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中提升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呢?笔者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本解读肤浅
部编版教材将口语交际教学单独编排,每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紧密联系单元内容,注重人文主题的渗透和语文要素的落实。编排时以提示语、泡泡圈或图片交代了口语交际的内容,以小方框点明了训练点。有的是短短的几句话,有的是图文结合的画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却有很多老师解读不到位,未能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理解图文中隐藏的知识点和训练点。
1.未读懂口语交际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看图讲故事》重点在“讲”,鼓励学生能按顺序叙述故事,让学生有讲的欲望,讲得有条理。《名字里的故事》重点在“故事”,明白名字的来历、寓意等。扣住了关键词,才能紧扣中心进行口语交际。
2.未明白口语交际教材中创设的情景是层层递进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泡泡圈和提供的情景都是由易到难的,可老师们在阅读时未能发现它们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同等对待。如《打电话》中,后面三个情景的创设是给同学打电话、给老师打电话和爸爸不在家时接到找爸爸的电话,认真比较就可以发现打电话的对象从平辈到了长辈,方式从主动打到接听,三个情景层层递进。如果关注了这些细节,训练时就不会只关注在如何打电话的层面上。
(二)目标把握单一
部编版教材虽然每个口语交际内容都有具体的目标提示,但有的教师设定目标时没有考虑年龄段、基础,出现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的现象。有的教师从字面上理解目标提示,没有融合表达、应对、倾听三种能力的培养,喜欢“单干”。有的教师未分解目标,教学时想一步到位,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如《打电话》的活动中,目标应从打电话和接听电话两方面着手,做到打电话有礼貌、说清楚,接听电话有礼貌、听明白,未听明白还可以用追问的方法落实。在《用多大的声音》的活动中,设置目标应从不同场合用适量的声音说话和做到让对方听清楚两方面入手。
(三)教材运用务虚
部编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编排是紧紧围绕目标分层设计的,展示的情境图、提供的交流话题都是编者们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的。可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课中部分教师出现舍弃教材内容的现象,自行搜集一些材料,创设一些情景进行教学,虽然也是为目标的达成服务,但因本末倒置,目标的落实就出现了问题。
(四)技巧指导过度
口语交际是有技巧可言的。但要记住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应该是在情景的创设和大量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口语交际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之铭刻在学生的脑海,变成他自己的交际技能。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有些急于求成,一开始口语交际训练就想让学生掌握交流要有礼貌、说清楚、巧回应等方法,于是提问、张贴、朗读等方法使口语交际的训练浮在“口头掌握”上。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策略
(一)聚焦教材,找准目标
合理目标的制定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基本要求。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为纲领,再熟知年段目标、整册课本的目标,最后落实到一课目标。只有这样层层落实和推进,目标的制定才不会出现偏差。以现行部编版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为例:
从以上表格中的内容不难发现,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三大方面逐渐深入,教师在制定课时目标时要有整体意识,准确把握后再分层落实。就如二年级上册的《做手工》和《看图讲故事》,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都有按顺序说,但认真阅读内容就要明白《做手工》中的按顺序说只要求将做手工的步骤一步一步讲清楚,怎么做就怎么讲。《看图讲故事》中要求按顺序讲清楚,那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大胆想象图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就是说可以“添枝加叶”。另外从编排来看,《做手工》在前,《看图讲故事》在后,在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上就有推进。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关注的还有口语交际中的“无声语言”,即交流者的身姿、手势、表情、目光、语速、语调等。有外国学者研究总结了这样的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无声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影响[3]。而“无声语言”恰恰又是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在教材呈现的小方框中渗透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如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吧》一课中要求“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二年级下册《推荐一部动画片》一课中要求“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无声语言”,除了自身的示范引导,对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汇报等学习活动中的“无声语言”都给予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完整”的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互动交际
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停留于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等理论的讲授。部编版教材在编写时关注并切实强化了口语交际活动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积极构建活动情景,灵活组织互动形式[4]。
1.利用情境图强化互动
部编版的口语交际教材大都配置了生动活泼的情境图。教师可以紧扣情境图进行活动设计。如二年级上册的《做手工》一课中,教材展示了两个小朋友动手制作手工的场景,还展示了手工作品:七星瓢虫、熊猫、毛毛虫、房子、绿树等。情境图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动手制作手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到按顺序说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要有条理的初级要求就在这样有趣的交流中达成了。
2.创建生活交际场强化互动
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的训练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不可能全部呈现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交际场景。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情境图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交际场,让学生在多元的训练中养成文明交际的习惯。如二年级上册《商量》一课中,在教材提供的调换值日、借书和看电视这三个情境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1)遇到问题是怎样与他人商量的?(2)与他人商量时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3)再次遇到需商量的情形会怎么说?然后进行实际的情景演练。教学中渗透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就能更有效地进行互动交际,交际的方法要领自然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学生的心灵了。
部编版教材应新教育理念而生,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也让我们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一线教师应更关注口语交际教学,潜心解读文本,钻研教学,让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合理化,教学场景生活化,学习活动情景化,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页,第8-9页。
[3]唐芙蓉:《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教育视界:智慧教学版》,2018年第1期,第23页。
[4]马小玲、黄耘:《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探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材为例》,《基础教育》,2018年第3期,第247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鹅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