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和方法

2019-09-10 07:22张星星
高考·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方法

摘 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面临着被忽视、被感性认识所取代、空泛化、片面化等问题。本文指出当前学情分析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每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三個方面,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里所说的“备学生”指的就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情况的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使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起点状态,了解其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得教学更有计划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情分析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

通过收集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本,以及对部分历史教师进行访谈,可以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存在很多问题。

(一)忽视学情分析

部分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往往注重分析教科书,根据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步骤。备课本中的内容也集中于分析本课的重难点、考试的“高频考点”、哪些知识与高考挂钩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更加注重对教科书中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以求课堂上自己能“发挥自如”,将课本知识“二次加工”呈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应付考试。如此一来,历史成为一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主体性被忽视,学习兴趣下降,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学习历史的厌烦情绪。

(二)以感性认识代替学情分析

教师通过与学生长期的相处与观察,通过与学生原来老师的交流,通过与同班老师的座谈等方式,能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但是这样形成的了解,只是模糊的、飘忽不定的一种感性认识,对于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状态,往往不得而知。很多教师就将这种感性认识当成是“学情分析”,殊不知了解学生与学情分析是两个概念。了解学生只能证明教师关注学生,但是不能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学情分析是有目的、有方法的,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有效进行教学。而了解学生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教师的教,只能将这种平常的了解作为学情分析的起点。

(三)学情分析的空泛化

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了抽象化、空泛化的现象。例如,在很多的高中历史备课本中会发现这样的描述:“高一年级X个班,共XX学生,这些学生生源质量高低不一,在教学当中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巩固和提高……”,又或者:“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其抽象思维有待加强,注意力还是不够集中……”,这些学情分析过于空泛,学情分析中所指出的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整体特点,而没有具体到班级、具体到学生的分析,甚至将其引用到其他科目、其他年级也同样适用,因此也就不能针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四)学情分析的片面化

当前的学情分析首先分析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这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状态,这就出现了学情分析的片面化问题。学情分析除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到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结构和作为生活中的“人”丰富的体验和感悟。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时,要将学习场景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片面化还体现在学情分析中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也就具有差异性,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班级的整体情况,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弹性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方法

(一)观察法

历史教师要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观察学生的认知倾向,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整理方式是不同的。整体思维外显的班级要通过问题冲突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思维内敛的班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各个班级、各个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以制定适合特定学生的教学设计。

(二)调查法

进行历史教学前,要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最近发展区”,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这就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查。调查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完成,教师通过分析问卷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层次,进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访谈法

教师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学生的学情状况。在每个班级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学生若干人,召开一个小型的座谈会,教师在访谈会前设计好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在这样的氛围中了解整个班级的学情。

(四)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可以通过查看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学情分析。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对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就有很大的帮助。文献资料中还有很多教育家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一线历史教师的经验之谈,还介绍了关于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的科学方法等等,这些对于这对于了解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综合分析法

通过观察、调查、访谈、查看文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还要关注学生以后可能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要通过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明白学生在现有的思维状态下,在哪些领域中还可以得到提升,提升到怎样的层次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从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6-47

[2]吴蕾.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知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曹培英.学情分析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9.12.

[4]周一贯.”学情”:不该遗忘的资源[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06.

作者简介:张星星,女,1992.09,汉族,山西古交人,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职务:2015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方法
学习方法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三步走”策略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