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探讨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

2019-09-10 07:22鲍道成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研究性学习立德树人

鲍道成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单元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育人的思路。本文力求从传统文化的方面来探究“梳理与探究”单元实践立德树人教育思路的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实现教学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立德树人  研究性学习  小组活动

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党针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问题对教育提出的目标。“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要求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内容为抓手,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贯彻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是中学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主阵地。本文试着不从宏观的角度探究高中语文的教学如何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而是力求从微观的角度选取高中语文“梳理与探究”单元来分析探讨如何从立德树人角度来展开教学,如何从课堂教学的细处来展示育人的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思想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对于这一点,习总书记明确地给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针对学生如何培养,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高中语文教材中“梳理与探究”单元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并进行专题展现,我们通过这一专题的教学可以达到让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学生在对传统文化逐渐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文化自信,从而对中华民族、对我们的国家有一种自豪感,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立德树人是我们进行“梳理与探究”单元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梳理与探究”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抓手和着眼点。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散落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梳理与探究”各个部分,这一部分的编排反映了教材编写人员的全新思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必修教材共安排了十五篇课例文本,我们通过梳理整合课例文本,从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角度将其中涉及传统文化部分集中到一个专题单元。我们在教学这一专题单元的时候,会发现要达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把在以往的必修单元中所驾轻就熟的教学策略应用到“梳理与探究”单元会困难重重,有些教学环节因难以实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下面笔者试着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探讨“梳理与探究”单元的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前的准备——备课阶段

首先我们要对文本进行分析。“梳理与探究”板块与必修教材中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在内容编排、目标达成、教学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与鉴赏”板块在文本的选取上侧重于名家经典,在目标的达成上注重“过程与方法”,比如“阅读与鉴赏”板块目标的达成设置成三个阶段: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这三个阶段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方法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其中包括:赏析过程和方法……领悟过程和方法……应用过程和方法……由于教材追求浸润式的学习‘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学习训练的落脚点在‘能力’”,而“梳理与探究”板块的文本选择注重于实用性、专题性、知识性、工具性,文本深入不够,对专题只有大概的介绍,不过分注重文学性和逻辑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有对文本进行细读、品味和鉴赏。

其次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补充和筛选。我们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侧重点的整合,立德树人教育在本板块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切入,确定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在必修五册教材中挑选出一些课例来,比如必修一的“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必修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必修五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些课例穿插在高中必修教材中,形象而微观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妙与博大精深。通过这些课例的学习,我们的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直观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更好地展现立德树人的效果。

最后我们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精心选择。基于对“梳理与探究”教材文本的分析,我们更多地采取研究性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数是概括性的,更深一层的内容留给学生和老师去探究、去补充,文本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好多探究性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求助于网络、联系生活实际、寻访人文历史古迹来丰富和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教师的教学也可以不拘泥于课堂,我们可以走出课堂,把课堂搬到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地方,甚至搬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课堂教学具体的操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我们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可以用招标、指定、抽签等形式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对任务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撰写任务分析报告或者专题幻灯片,多媒体展示介绍自主研究的情况。

二、教学实施过程——研究性学习阶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们考虑到立德树人教育的內在规律,以及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年学生的特点,针对“梳理与探究”板块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我们以必修一教材中的“优美汉字”这一专题为例,汉字是迄今为止“活”得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最好的案例。教材文本分成四个小专题,分别是“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文化”,我们对这四个专题进行删减整合补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符合我们实际的容易操作的几个小专题:“你所知道的甲骨文知识——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中的汉字形体演变比较案例”“收集古代书法名家碑文不同字体字帖展示”“汉字构成具体案例分析”“收集与汉字有关的字谜”。然后我们把学生分组,这种分组不是无序的、没有原则的,我们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小组合作的效果会更好,我们用招标、指定、抽签等形式把这些小专题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形成任务驱动研究学习的模式。小组通过不同手段、不同方法对自己的专题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小组专题报告或者制作成多媒体幻灯片。最终结果报告体现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成果,这样对学生的能力有很好的锻炼。而且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接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

三、教学结束——研究性学习评价阶段

我们在完成小组活动后,可以对小组活动形成的报告成果进行点评,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不同小组互相点评,不同小组互相点评可以了解不同小组的长处与不足,达到取长补短,互相提高的目的。点评阶段非常重要,不可缺少。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一阶段可有可无,但是如果没有点评的阶段,整个教学就是不完整的,恰当的点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果被认可的自豪感,增加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提高和升华,我们可以点明“优美的汉字”就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只有点评过程的结束,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梳理与探究”单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思路。我们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好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真正让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让立德树人的思想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研究性学习立德树人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