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莉
摘要:随班就读是为了让残疾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适合发展的教育。F县开展了近4年的随班就读工作,从数据分析来看,此项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给该县的均衡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随班就读的推进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进入融合教育的大环境,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接触这群特殊的儿童,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特殊儿童 融合教育 观察 思考
引言
为给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笔者把自己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观察、走访、经历、交流、发现的一些教育现状和经验做法诉诸笔端,与同行互动交流,期待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本文中,笔者对自己观察到的F县从2015年起开展的随班探索与实践的经历、取得的些许成绩和积累的部分经验进行了梳理, 同时分析了该县行政和区域位置暂时不占优势的现状和就此展开的一些浅显思考,以资借鉴并借此来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
一、F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随班就读现已成为F县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形式之一,近年来这种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倡导——保障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不断完善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在F县特别是乡镇村小已经存在,有的村小早就接收了辖区内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但这在当时并不是政府倡导的,残疾儿童基本上处于“随班就混”的状态。
2015年,教育局下发了《F县特殊教育实施方案(南教办字〔2015〕246号)》,此方案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本着“让每位残疾儿童都能健康成长”的理念,试行零拒绝办学,积极探索全县适龄儿童均能接受教育的办学模式。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残疾程度切实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至此,政府正式倡导随班就读,全县的特殊教育体系开始趋于完善。
2016年该县教育局又下发了《F县特殊教育工作补充方案(南教办字〔2016〕257号)》(以下简称《方案》)。文件中,据县残联按照未成年人远低于成人办残疾证率估算:全县14周岁以下残疾儿童约4000人,这些适龄儿童在特教学校就读的有158名,采取送教上门服务的有43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1794名。为了更好地开展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要严格把好陈述、筛查关,规范合理地分配经费,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经费用于对全县随班就读的指导和送教上门服务,公办、民办学校的随班就读生公用经费作为活动专项经费列支,如用于资源教室设备维护和购置费用、辖区内随班就读教师培训费用、家长培训费用、交通费、生活补助费、劳务费和巡回指导所需的教材费、教具费等支出,另对资源教师和任课教师学期绩效工资都给予详细规定,使得此项工作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保障残疾儿童能够就近入学,更好地与健全儿童开展融合教育。
(二)体系完善——助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开展
1.制定政策,为随班就读提供支持保障
笔者作为在特教战线上坚守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从一无所知到相对关注,再到如今的重视和支持。期间观察到F县政府充分认识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把特殊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而且对其招生、教学、教师研修、经费保障、教师待遇等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继而将特殊儿童的教育摆在了诸多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为全县的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支持保障。
2.多维推介,让随班就读扩大宣传影响
F县政府认真组织各级行政领导和广大教师开展广泛的学习和讨论,引导其学习《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相关文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和“致残疾儿童家长的一封信”等多渠道推介,不断加强全社会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并扩大了宣传影响。
3.政府统筹,为特殊教育健全组织机构
2015年起,F县教育、残联、民政、卫生等多部门联动,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体系。
(1)成立鉴定小组,完善登记制度
成立由教育、卫生、康复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教育及心理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走村入户调查鉴定,及时掌握特殊儿童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并由学校、乡镇、县三级建立档案 ,完善登记制度。
(2)建立三级组织,保证工作落实
根据办学实际情况,建立县、乡镇、学校三级组织管理体系,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民政、残联、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由各乡镇分管抓专项工作,最后由各学校具体落实推进。
4.纳入总体规划,健全管理制度
F县各级政府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其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特殊儿童教育与义务教育同步发展。F县将随班就读工作列为“均衡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其沿着科学规范的轨迹推进。
5.形成教育體系,做好辐射指导
在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中,F县充分依托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力量,成立随班就读教育指导中心,再借力承担资源教师专业培训任务,并指导资源教师做好对随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不断推进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至此,F县的特殊教育已初步形成“坚持多种途径办学,逐步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新格局。
(三)模式转变——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质量
三年多的时间里,F县的随班就读工作让适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也大幅度提升了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我们来观察一组数据:据2017年均衡教育数据统计,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共1189人,入学1077人,其中随读学生862人,特校就读215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0.6%。由此可以看出,F县的均衡教育工作中,随班就读大大提升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给教育的均衡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随班就读的推进改变了“关起门来办特教”的模式,敞开特殊教育的大门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走出去,进入融合教育的大环境,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接触这群特殊的儿童。为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F县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资源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自2015年起至今,每年开展一两期集中的资源教师培训班,还选派随班就读试验点的优秀教师到特教学校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进行跟岗培训和顶岗交流,通过进教室、站讲台、带班级和抓教研等多种教学实践和业务研讨形式,帮助教师们深入了解残疾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其快速成长为资源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有了专业的培训和同伴的引领,资源教师也开始不断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研究,力求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二、对F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
因为F县随班就读工作起步晚,教师专业能力弱,且服务的随读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内随班就读工作,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的培训
扎实推进全县随班就读工作,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的教科研引领优势,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首先,在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时,要选择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知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让更多的教育管理者了解其在大的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对普校教师进行特教知识培训,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为可能;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牵头加强特教与普教之间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对接和交流,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平等地关注和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二)加大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投资
笔者认为,应该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划拨专项经费,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及器材配备,引导各级学校增加随班就读工作资源教室的建设和使用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保障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完善随班就读网络资源的建设
随着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融合教育的稳步推进,承担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势必越来越多,资源教师队伍也会越来越庞大,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特殊教育的信息和知识。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县综合性现代化的特殊教育网站——“F县特殊教育网”,再通过网络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和信息等,做到最大限度的资源中心服务和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带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促其顺利发展。
笔者相信,随着更多的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社会关注,以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这项工作中来,F县的随班就读工作会不断地完善和推进,一定會最大限度地给当地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只要方法得当,不放弃任何一个,他们同样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潘一.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云英,陈海平,彭霞光.教师对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1994,(2).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