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在其安全转运与急救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09 03:19陈数巧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危重症孕产妇产科

陈数巧

【摘 要】 目的:观察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在其安全转运与急救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健全孕产妇管理体系下,运用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措施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治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转运反应时间、并发症以及产后出血止血技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各分数段的APACHE-Ⅱ评分分数越高,预后不良比例越高,且预测预后不良危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重症孕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9.33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中,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宫腔填塞、介入治疗、其他措施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3,P<0.05)。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后处置时间为(5.61±2.19)min,对照组为(10.23±6.32)min,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5)。结论: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有助于患者安全转运,可减少医院处理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序贯性救治;安全轉运

产科危重症是一种围生期母婴风险较高的疾病[1]。随着我国高龄产妇比例不断增多,产科接受的急诊比例也逐渐升高。因此建立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迫在眉睫。由于危重症孕产妇转危而安后与因同种疾病死亡的孕产妇相似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为评估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产科危重症患者因病情急、严重,为及时、快速地优先处理危重孕产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本院一直实施并不断健全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序贯性救治措施。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并采取序贯性措施进行安全转运,探讨其效果,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年龄分布为25~37岁,平均年龄为(28.98±5.60)岁。经产妇61例,初产妇79例。孕周低于28周的孕妇有6例,28~37周的孕妇73例,≥37周的孕妇61例,平均孕周为(33.26±4.35)周。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产科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年龄分布为25~39岁,平均年龄为(29.05±5.60)岁。经产妇69例,初产妇83例。孕周低于28周的孕妇有8例,28~37周的孕妇77例,≥37周的孕妇67例,平均孕周为(33.82±4.04)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孕产妇在围产期内病情危重、重症监护,需要通过机械通气等措施;经治疗后循环仍然不稳定;2)入住ICU时间超过24h。

1.2.2 排除标准 1)孕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2)入住ICU时间低于24h。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治措施,观察组为健全孕产妇管理体系下,运用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措施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治措施。

1.3.1 病情评估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系统主要根据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改良,对孕产妇的生理参数进行赋值。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共14个生理参数[2],等级评分分别为≤10分、11~20分、21~30分以及≥31分,评估观察组140例危重孕产妇病情。

1.3.2 病情评估 对高危孕妇妊娠实行分级及全流程管理,建设并完善抢救绿色通道,实行三级医疗机构与行政区域定点医院形成完整的会诊、转诊、指导、培训体系,并建立区域化医疗机构责任制,逐渐从点到面,建立完成全市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优化转运流程吗,采用序贯性集束化方式,环环相扣,具体如下:1)当接到院外或者下一级医院对于孕妇的转运信息时,应立即与联系人或下一级医院进行联系,并向对方要求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急诊科医生以及护士共同负责转运。转运之前,先要对孕妇身体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预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特征稳定,同时转运前需要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并解释病情以及相应的危险,并执行签名手续。护士进行量化的转运评分,根据评分的结果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抢救设备与仪器。2)转运仪器及设备:统一使用专用的多功能监护型救护车,配备常用的多参数心电、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并具有电击除颤功能、2个气管插管喉镜、便携式电动呼吸机、各类常用的急救药品等设备及药品。3)转运过程中采取“序贯评估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处理。转运时,双方医疗人员应及时沟通交流患者病情。首先判断孕产妇共同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关注胎儿的生命特征情况以及产科情况,为接收方做好应急措施准备。接收方产科在接收转运信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急诊科进行交流,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4)转运到达后,患方应立即沿着危重孕产科绿色通道进行交接并抢救,由于在准运过程中,双方已经形成良好的交流情况,接收院方对患者的病情熟悉了解,不仅缩短救治时间,还对病情有所掌握,药品、物资及人员处于应急状况,即刻可开始进行抢救处理。

1.4 观察指标

1)预后不良及预后良好患者的改良APACHE-Ⅱ评分比较。检测观察组生命特征、血及尿生化指标,并根据孕产妇的实际结局,分成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并分析其改良APACHE-Ⅱ评分。

2)孕妇到达医院反应处理时间。计算孕产妇到达医院后的反应处置时间。

3)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期并发症。

4)产后出血止血技能。记录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止血技能,主要有子宫切除率、宫腔填塞、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措施。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到达医院处理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后处置时间为(5.61±2.19)min,对照组为(10.23±6.32)min,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5)。

2.2 观察组患者改良APACHE-Ⅱ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各分数段的APACHE-Ⅱ评分分数越高,预后不良比例越高,且预测预后不良危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重症孕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9.330,P<0.05)。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中,子宫切除率明显降低,宫腔填塞、介入治疗、其他措施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3,P<0.05)。见表3。

3 讨论

快速、准确评价病情是救治危重症孕产妇患者的重要环节[3]。建立病情评估有助于分析患者病情,为患者尽快采取救治措施提供参考,对评估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医疗保健资源的需求也有很大作用。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还可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了医务人员知识技能及临床应用水平,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的严重程度[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各分数段的APACHE-Ⅱ评分分数越高,预后不良比例越高,且预测预后不良危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P<0.05),说明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评估孕产妇的病情,并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果。

产科危重症发展迅速,病情变化较快。有研究发现,在201例准入ICU的危重孕产妇中,其中138例为产科重症,69例并发严重内科疾病[5]。孕产妇患者通常在出现急性病情变化前将会发生潜在的生命体征改变,对其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明显降低并发症,帮助患者顺利分娩。但当部分医院处置应急能力较差会,及时对患者采取安全转运极其重要。以三级医院为中心,周围医疗单位为辐射,实行危重孕产妇安全转运,可明显减少致死率。

序贯性评估是孕产妇安全转运并抢救成功的关键。双方在转运时对危重患者的风险性认识较差,技术准备不足,均会造成严重后果。有研究表明,高达26%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病情的改变,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2]。序贯性救治措施要求在安全转运时应首先配备转运危重患者的专用救护车,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设备及药品。其次,双方在转运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延续原有必要治疗措施,同时与接收院方配合,及时交流孕产妇病情状况,以便接收院方准备。转运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应该及时停车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与此同时,转运前及转运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预处理可有效减少预处理措施[6]。由于危重症孕产妇病情特殊,接诊及转运时主要以妇产科专业医疗人员为主,不仅有利于现场指导并救治,还可做好危重患者预处理,不仅为早期确诊提供依据,还可以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后处置时间段,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更少,子宫切除病例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的开展有助于危重症孕产妇的安全转运,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在实施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过程中,医院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并提高,院方的管理意识也逐步增强。同时还制定并完善了危重症孕产妇管理制度,建设了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了急救设备、药品管理水平以及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风险意识,使得医院的对危重症产孕妇的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序贯性救治措施有助于患者安全转运,可减少医院处理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阎萍,董晓静,胡丽娜,等.危急重症孕产妇诊断标准及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0):1088-1090.

[2] 东迎. PDCA循环管理在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99-100.

[3] 姜琦,高莉.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1673-1674.

[4] 王魏魏,姜婷,李春雨,等.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体系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02(01):57-60.

[5] 袁萍.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09):13-14.

[6] 陈云,钟柳英,刘冰,等.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7,48(02):64-66.

猜你喜欢
危重症孕产妇产科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