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19-09-05 09:47廖汉琪张志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周径溶栓下肢

廖汉琪 姜 耕 张志刚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43400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血管腔内栓塞性病变,多发生于外科手术后,具有发展为肺栓塞的风险[1-2]。以往,临床治疗急性下肢DVT多采取置管溶栓治疗[2],而近年来,机械血栓清除术逐渐用于急性下肢DVT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4]。本研究为探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40.13±12.34)岁;研究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8±12.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置管溶栓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血栓进行定位,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将导管置入,插过血栓头端,使其完全置于血栓内,导管末端连接微量泵,以2万U/h的速度泵入尿激酶,溶栓期间每隔6 h测量1次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如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至1 g/L以内,即可停止溶栓。

研究组患者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患者采取平卧位,采用DSA对血栓进行定位,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将5 F血管鞘置入,将AngioJet导管置入至血栓近心端,采取喷射模式,向血栓内喷射20万U尿激酶,20 min后,采取吸栓模式,导管以2 mm/s的速度清除血栓,直至DSA显示血栓完全清除,即可停止。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2)下肢周径差值:包括患侧—健侧大腿和小腿分别的周径差值;(3)静脉通畅评分[5]:采用超声对患者下肢静脉进行扫描,0分即完全通畅,1分即部分通畅,2分即完全阻塞;(4)症状评分[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患侧下肢疼痛、跛行、沉重感、瘙痒和感觉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7]:(1)显效,下肢症状消失,血栓清除率大于90%;(2)有效,下肢症状有所减轻,血栓清除率为50%~90%;(3)无效,症状未减轻,甚至有加重倾向,血栓清除率不足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P<0.001,表1)。研究组1例为穿刺点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3.33%(1/30),对照组1例消化道出血和1例颅内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6.6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下肢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均小于治疗前;研究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和静脉通畅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30)研究组(n=30)患侧—健侧大腿周径差值(cm)治疗前 1.79±0.30 1.76±0.32治疗后 1.68±0.27# 1.40±0.24#*静脉通畅评分(分)治疗前 1.41±0.35 1.40±0.37治疗后 1.05±0.24# 0.81±0.19#*治疗前 2.07±0.35 2.04±0.37治疗后 1.72±0.30# 1.42±0.29#*患侧—健侧小腿周径差值(cm)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各个症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30) 研究组(n=30)疼痛 治疗前 5.23±1.14 5.19±1.15治疗后 4.08±0.93# 2.97±0.89#*跛行 治疗前 4.85±1.10 4.79±1.14治疗后 3.74±0.92# 2.81±0.87#*沉重感 治疗前 4.68±1.07 4.62±1.10治疗后 3.59±0.93# 2.57±0.84#*瘙痒 治疗前 5.59±1.30 5.52±1.34治疗后 4.28±1.15# 3.13±1.02#*感觉异常 治疗前 5.08±1.23 5.01±1.29治疗后 3.95±1.06# 2.89±0.97#*

3 讨论

急性下肢DVT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导致静脉血管阻塞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其发生主要与下肢活动受限或受创等有关,多发生于外科手术后或外伤后[8-9]。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下肢疼痛、跛行、沉重感或瘙痒等症状为主,患者伴有下肢感觉、运动神经障碍,严重时易引发肺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0],故临床上需对急性下肢DVT予以积极治疗。

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下肢DVT多采取抗凝治疗,溶解患者血管腔内栓子,达到解除血管闭塞,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该药物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溶解纤维蛋白原,促使血栓溶解,达到溶栓效果。但以往的溶栓治疗主要为置管溶栓,主要是通过将导管置入血栓,将尿激酶直接泵入至血栓内,可较快溶解血栓[11-12],但这种溶栓治疗方法耗时长,易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近年来,机械血栓清除术逐渐用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溶栓治疗中,这一方法属于新型溶栓手段,先置入导管,将尿激酶喷射至血栓内,可溶解部分血栓,再采取抽吸血栓模式,利用伯努利原理,通过驱动泵产生的高压高速水流冲击,可促使血栓脱落、碎解,更加彻底地清除血栓,降低肺栓塞风险,且其溶栓治疗时间较短,可降低出血风险,安全性可靠[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虽然患侧—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静脉通畅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机械血栓清除术可更加有效地清除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栓子,疗效显著;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机械血栓清除术用于急性下肢DVT患者中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机械血栓清除术用于急性下肢DVT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缓解患者下肢消肿,恢复静脉通畅。

猜你喜欢
周径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冰硝散外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