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荣 夏宁敏
我们正在迈进一个全息化的智能商业时代,全面进步的数字化技术一方面真正确立了顾客主权,驱动顾客需求从同质化产品消费向个性化解决方案消费的全面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得大规模的网络协同取代过去以价值链为主体脉络的专业分工成为可能。为了极致满足日益个性化和多变的客户需求、抵御无处不在的跨界竞争和随时可能发生的颠覆风险,包括传统价值链企业和互联网平台公司在内的现有商业物种不得不借助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对自身的理念、模式、组织和运营进行一场不间断的系统改造。
这是一场有关进化的赛跑,如果说传统企业曾经面向以交易数字化为核心的消费互联网模式的转型落后新创互联网公司一个身位,那么在这一次面向以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为内涵的产业互联网模式的升级中,我们看到那些有远见和有条件的传统产业领袖几乎在一瞬间便与新创公司达成了方向上的共识:传统产业领袖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实现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的变革,以应对传统主业市场规模接近饱和、顾客需求分化与迭代及无界多维竞争带来的多重危机;互联网平台公司则需要深入产业,在交易环节之外构建更多的互补型产业基础设施实现对产业参与者的深度赋能,以化解用户流量日渐枯竭带来的增长难题和由于平台同质化、转移成本低以及负面网络效应带来的平台崩塌风险。
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催生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应当既具备传统封闭价值链模式下的价值聚焦性和能力专业性,又具备数字化交易平台模式下的边界开放性和资源社会性,从而在传统价值链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和迭代,在数字化交易平台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对平台参与方的深度锁定,我们将它定义为产业赋能平台模式。本文将探究产业赋能平台模式的定义、内涵和一般结构,并以一场发生在房产交易领域的平台攻防战为例来展示一些先知企业对产业赋能平台模式的创新实践。
产业赋能平台有哪些特征
产业赋能平台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界面设计和基础设施投入,赋能于顾客需求场景中的价值创造者并将其与顾客互动链接的新型平台模式。区别于传统管道型价值链模式和纯粹的线上交易平台模式,产业赋能平台模式具有一系列自身独特的特征和内涵:
客户至上。产业赋能平台是真正实现了客户导向的商业模式。产业赋能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界面设计和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能帮助顾客实现与固有商品的链接,实现匹配层面的用户导向,更能将个性化的顾客需求深度反馈和融合到供给侧的价值创造中,实现新价值创造层面的用户导向。如果说线上交易平台使得顾客在交易选择层面享有了“用脚投票”的特权,那么产业赋能平台将使顾客在包含制造和交易的全产业链中最终加冕为王。
智能化。与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交易环节的数字化相比,产业赋能平台将数字化技术真正渗透到了价值创造与交易的全流程。相比垂直价值链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有限收集、分析、分享和应用,产业赋能平台模式更加注重数据的全息化、计算的深度化、分享的即时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相对线上交易平台模式,产业赋能平台模式则在全息化数据收集和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分享和应用渗透到供给端,从而搭建起一套从顾客端出发的、数字信息流贯穿价值创造全流程的智能商业体系。
开放性。与线上交易平台类似,产业赋能平台模式通过开放边界、引入多种类型的参与方来实现平台的多样性和迭代。但产业赋能平台与线上交易平台在开放性上有两大不同:一是产业赋能平台不仅强调供给端的开放,而且同样注重在赋能端通过开放模式引入一系列的互补型资源与能力,从而能够为供给端的创造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度的赋能,这提升了供给侧对于平台的依附程度和平台的稳定性;二是产业赋能平台需要在一系列产业能力上通过或自营或开放的模式进行重投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更强的价值属性,这让平台对于参与者的筛选会设定更加严苛的标准,从而能在更大程度上消解线上交易平台发展中极易产生的平台噪声和平台崩溃风险。
产业赋能平台是如何运行的
产业赋能平台是唯一能够实现产业能力深度专业化和集成化的商业模式。与线上交易平台相比,产业赋能平台深度渗透到产业,更加注重对供给端的改造。同时,由于具备更加全面的经营视角和更加雄厚的投入实力,产业赋能平台相对垂直价值链模式更有条件在一些基础性的产业能力上进行持续投入和饱和攻击,从而在那些决定产业未来的重大能力上形成长期积淀。
为了实现对供给端的赋能,产业赋能平台需要将产业能力标准化和模块化,转变为产业经营的基础设施,供参与方随需调用。参与方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在每一个价值链环节上进行全面布局,而是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便可以嫁接和调取平台的专业能力共同完成价值创造和变现的全过程。产业赋能平台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赋能端
赋能端是产业赋能平台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作用在于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使得供给端的供给质量大幅提升,从而一方面深化整个供给端对顾客的极致化价值提供能力;另一方面消解网络噪声。其中主要包括:
产业骨干型基础设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传统数字化技术的升级和物联网、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传统产业的大量基础设施都开始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这些一方面使得产业链中原来只在特定生产标的范围内具有规模性的大量基础设施效应大幅提升,从而具有了更大的外部性;另一方面又推动了投入成本的大幅攀升,比如智能工厂、智慧门店的投入一般远超传统的工厂和门店。这些成本高昂而外部性溢出又非常明显、同时对顾客价值创新和创造又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作为产业生态的推动者和维护者的产业赋能平台去投入。这样才能完全內化投入的外部性效应溢出。
一般来说,产业赋能平台关注的骨干基础设施应该包括一系列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通过数字化改造后能够一方面集成共享,形成外部性内部化;另一方面又能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下实现灵活调用的传统基础设施,比如能够实现规模化共享和个性化设计的智能化打样设施、能实现规模化个性定制的智能生产设施以及能实现同时集成高效率、大规模和个性化的智能仓储等等。
互补型资源与能力池。为了进一步强化对供给端产品或服务生产者的吸引力,推动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的形成,通过开放引入社会资源的方式为产品或服务生产者提供各类资源,包括资金和各种要素资源,以及一系列专业能力,形成强大的赋能资源池,是产业赋能平台推动供给侧升级的重要举措。开放化的资源与能力池和开放化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者,将形成供给侧的双边平台,产生不断促进和增强的网络效应。
小米的开放资金池可以看做供给侧互补资源池的一个典型。作为智能硬件产业的生态圈构建者,小米除了自身构建强大的顺为资本,同时构建了高度开放的资金池(小米生态链周围有60多家基金来围绕生态链进行投资,此外还有部分和政府基金的合作)。作为小米平台的参与者,只要产品技术过硬,能对该产品的产业格局形成颠覆,小米和外部的资金就会赋能于这个团队,推动其成为这一领域的破坏者和未来领袖。
为了实现对供给端的赋能,产业赋能平台需要将产业能力标准化和模块化,转变为产业经营的基础设施,供参与方随需调用。参与方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便可以嫁接和调取平台的专业能力共同完成价值创造和变现的全过程。
基础设施与资源池的调用界面和工具。基础设施和依附于产业赋能平台的大量外部资源与能力,需要通过完善的界面和一系列的调用工具实现灵活和即时的调用,以支持供给端参与者的产品供应或服务提供过程。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创建B2B界面,并开发一系列工具来实现对供给端创业者的支持,从而使得资源后台与前端创业体能够无缝链接和即时响应。海尔海立方平台是海尔集团打造的创客加速器、创业项目的B2B线上孵化平台,是创业项目与政府园区、加工制造、销售渠道、VC投资互动沟通的平台。它通过与卡萨帝创艺大赛等线下平台相结合,为海尔孵化创客、打造制造创客的价值平台注入了强大力量。
供给端
供给端是产业平台中通过丰富的产品或服务组合,为客户提供极致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的主体,其主要包括:
核心产品供给者。在组成客户需求的场景化或功能化解决方案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中,一般会有对整个解决方案具有基础支持作用的特殊产品。比如客户在移动互联的软硬结合解决方案中,作为支撑主体的手机硬件就是这样的特殊产品。一般来说,因为对客户的需求解决具有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在核心产品的提供上许多平台会采用封闭或有限开放的政策,同时会采用标准化或有限的定制化,以确保核心产品供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突出的竞争力。
产业赋能平台通过相互包络的创业赋能平台和产销交互平台,以为客户提供更极致和更匹配的需求解决方案为目标,推动了供应端的重构,大幅提升供应端满足顾客的水平,最终形成了具有强大壁垒的产业生态。
互补品供给者。为了提供给顾客极致化和完整化的场景或功能解决方案,产业赋能平台一般会开放引进大量的各类互补产品或互补服务的供应者,并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基础上,实现围绕个性顾客需求的定制化推荐和定制化需求解决。
供给端与顾客的交互界面和工具。作为连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触媒和中介,产业赋能平台也同时具有一般双边交易平台所有的交互界面和一系列便利于展示、筛选、搜寻、匹配、交易和产品使用的工具。这些界面和工具一方面充分展示合适的产品信息给匹配的顾客,一方面帮助顾客简化选择,实现互动与方便购买及使用。对于产业赋能平台来说,这种界面可能包括线上展示、交易和服务商城,也包括线下的一系列门店、服务体验中心及服务设施。产业赋能平台通过线上线上结合,多种媒体或渠道深度互嵌,实现了与顾客体验消费全过程的完美交互。
需求端
需求端的参与者是顾客,作为供需双边平台的需求方,顾客在整个产业赋能平台中是具有决定地位的角色。虽然随着产业赋能平台包络更多的平台,最终可能会形成多个顾客群组成的复杂生态,但一般来说整个产业赋能平台构建的意义还是在于极致地满足某一核心客户群的某种功能化或场景化需求。
为了让顾客端产生更强的顾客规模经济(或者叫顾客端的网络效应),许多产业赋能平台开始推进顾客端的社交网络化,从而一方面使得顾客越多对每个顾客越有价值的单边网络效应得到激发;另一方面又使得顾客因为社交网络的存在而产生对平台更强的粘性、更高的忠诚度和更高的转移成本。
产业赋能平台通过相互包络的创业赋能平台和产销交互平台,以为客户提供更极致和更匹配的需求解决方案为目标,推动了供应端的重构,大幅提升供应端满足顾客的水平,最终形成了具有强大壁垒的产业生态。
2018年4月,国内房产中介行业领头羊链家推出“贝壳找房”,定位于服务房地产行业上下游的综合平台。这既彰显了链家的平台化野心,同时也是链家创始人左晖口中的一场“自杀式变革”。国内最大的房产交易信息汇聚与交易平台58同城迅速做出回应,并在北京牵头链家之外的全国知名房产中介机构召开“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承诺58集团将坚守平台定位,永不自营。一场发生在房产交易领域的平台攻防战就此爆发。
进击平台的链家
贝壳的诞生
经过17年的品质坚守和起源于2015年的大规模兼并扩张,2018年的链家已经成为国内房产中介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如果按照现有的模式道路继续前行,覆盖全国28个城市、拥有8000家门店和13万经纪人的链家当在良好顾客口碑的保驾护航中一路所向披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直至取得國内房产交易行业的垄断地位。
但事实却并非人们设想的那么简单。开始于2016年并不断趋严的房地产限购使得国内二手房交易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交易几乎处于冰封状态,房产交易量的大幅下跌对房产交易产业造成猛烈冲击。一路高歌猛进的链家同样遭受到市场寒流的顽强阻止,难以避免的业绩下滑迫使链家在2017年实施了一系列成本控制导向的制度改革(例如取消经纪人底薪),但这些改革引发了组织的急剧动荡,一线经纪人甚至管理层团队的离职潮频发。
遭遇市场冷却的同时,链家发现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在变得日趋艰难。以南京为例,2016年我爱我家市场占有率为11.57%,链家市场占有率为8.18%。而2017年11月这两个数字分别变化为11.93%和9.06%。虽然二者的市场占有率都有所提升,但不到一个点的增幅说明了市场份额争夺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不仅如此,在一线城市甚至链家的大本营北京,无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都已经成为链家长远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兼并收购曾经是链家大规模扩张的制胜法宝,但在2015年相继收购四川伊诚地产、上海德祐地产、深圳中联地产、北京高策机构、杭州盛世管家、重庆大业兴、济南孚瑞不动产、大连好旺角、广州满堂红、烟台元盛等等一系列区域型领导品牌之后,链家发现市场上剩下的玩家要么再无收购价值,要么就是同样志在行业桂冠的角力对手。拿左晖的话说:市场上能收的靠谱品牌差不多都已经收了。
行业的周期性震荡调整、份额天花板的显现和兼并法宝的失灵使得链家遭遇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些都谈不上链家长远发展道路上的致命威胁。真正让链家感到惧怕的是一把始终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房产信息与交易平台。
作为一个极其分散而无序的领域,房产交易产业曾经涌现过房多多、搜房网、安居客、赶集网、58同城等多家线上房产信息或交易平台。它们一端聚合房源信息,一端聚合买房需求,在房产交易中扮演中心化的撮合作用。由于对需求端流量的垄断性占有,房产交易平台逐渐在与线下房产中介的博弈中取得了不对等优势。线下房产中介不得不在平台上上传房源、向平台缴纳端口费以为实体门店争取流量,但这又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房源并增强了平台对于需求端的吸引力。
在行业遭遇政策性调整、传统或自营或收购的线性扩张模式面临增长天花板、线上平台携“降维打击”优势已经兵临城下的黑暗时刻,为了整合产业资源共同对抗危机,为了塑造产业规则实现产业的标准化,更为了提前应对未来对手可能给自己造成的致命威胁,经过链家系统内部反复的沙盘对战演练,链家决定破釜沉舟自主进军平台。
2018年4月23日,链家CEO彭卫东的一封公开信宣告了“贝壳找房”的诞生。贝壳找房定位于房产服务综合平台,将向全产业开放链家旗下的房源系统、运营管理经验、经纪人作业工具、人员培训体系等等链家过去赖以取胜的核心资源和能力。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设想,链家希望借助贝壳平台向行业输出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帮助其它中介公司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和品质升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链家自身从自营到平台的商业模式升级。
链家的优势
链家可能是国内房产交易中介产业最有条件做平台的公司。链家在产业内拥有最大的规模和最强的影响力。2018年的链家不仅在行业内拥有最为广泛的城市布局、最多的门店数量和最为庞大的经纪人体系,而且以二手房交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丁丁租房、自如寓、链家二手房经纪、链家新房代理、链家金融在内的枝繁叶茂的业务网络。链家在2016年的交易额就已过万亿,当时是两大电商平台京东和美团交易额的总和。从2012年后的五年间,链家估值增长40倍,股东包括万科、融创、百度、腾讯、经纬、今日头条、美团等国内房地产界、互联网界和资本界最为炙手可热的机构或个人。据说如今的链家一股难求,影响力可见一斑。
链家围绕产业痛点构建了一整套的深度专业化的产业经营能力。在房产交易领域,假房源的存在令消费者深恶痛绝。但无论对于传统中介还是线上平台,一些看起来优质低价的假房源成为了它们吸引顾客流量甚至赚取更多端口费的便捷手段。而在一个充斥着“假”的行业,链家崛起的秘诀就在于“真”。早在2014年,链家就开始坚决贯彻真房源的方针——链家确保上架的每一个房源“真实存在、真实委托、真实价格、真实信息”。之所以敢冒行业之大不韪,源于链家长久以来的投入和积累——从2008年开始,链家开始着手建立“楼盘词典”系统,并成立独立于其它业务部门的品控中心,负责监管房源的真实性和经纪人的行为规范。如今这个系统已经耗资6亿,记录全国超过1亿套房屋信息,成为国内房产交易中介产业巨大的数据宝矿。
链家的平台化野心根植内心。野心源于使命——“推动行业进步,让房屋交易不再难,帮助房产经纪人赢得职业尊严”。对于行业、顾客和房产经纪人的巨大责任感注定链家不会停留在房产交易中介层面,从2010年的链家在线到2014年的链家网到后来的掌上链家APP,从二手房买卖到进入租赁市场到新房代理到链家金融到和万科合资涉足装修领域,链家始终在多维度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和实现模式的升维升级。贝壳平台的诞生对行业如同惊天巨雷,但鲜为人知的是链家平台化的念头在2014年就已萌生,甚至在那时就已在“蜗牛”和“贝壳”两个备选项中敲定了贝壳作为未来平台的名称。之所以会产生这两个备选项,是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以“家”的联想,而成为“家的入口”时至今日仍然是链家根植于心的愿景。
從链家到贝壳的五重进阶
左晖曾经这样模糊的描述国内房产交易平台的前景:“房产领域会孕育一个非常大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线上强,线下也强,这样才能给到用户最优质的体验。”朝向这一目标,链家的平台进化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界面。在传统线下实体门店布局的基础上,2010年链家上线“链家在线”,尝试将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2014年,链家已经在全国成立9家分公司,并将“链家在线”全面升级为“链家网”。链家网在内部被认为是链家从“大公司”到“大平台”的二次创业,而这次创业的目标直指十万亿级的房地产O2O交易与服务市场。几乎与此同时,链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兼并,这让它在短短数年内将线下门店渗透到全国28个城市,门店数量也实现了从1000多家到8000家的跃迁。基于链家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界面,链家不仅拥有了行业内最具规模的流量入口之一,更实现了房源数据、服务标准和流程、产品开发、经纪人培养等产业资源和管理体系的高度集成,从而为链家的平台化奠定坚实基础。
不断开发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拓展平台的业务边界,丰富平台内容。基于链家的数字化界面和足够的用户流量,链家从过去的单一二手房经纪业务,相继将业务范围延伸至新房代理、租赁业务、海外置业、链家金融等领域,甚至与万科合作进军装修产业,并一度在掌上链家APP端开放了“家居频道”的内测窗口。除了业务端的开发外,链家设立当时行业内唯一的“1亿元购房先行赔付基金”,为顾客买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风险提供安全保障。“购房指南”的推出更在内容端极大提升了链家对于用户在交易之外的价值,那些从未买过房的新手可以在购房之前就在这里获得买房的基础知识并得到一些专业问题的解答。产品、服务和内容的丰富让链家平台的顾客粘性不断增强,同时也使得平台的流量有机会得到最大化的沉淀和变现。
开发标准化工具并实现能力的平台端集成。包含一亿套真实房源数据的“楼盘词典”是链家平台最为核心的资产,链家可以用300个字节对每一套房源在各个维度上进行细节描述。除此之外,为了提升看房效率,链家利用先进技术开发出VR看房、VR讲房、VR带看三大数字化工具。顾客可以利用VR看房在APP端獲得沉浸式看房的体验,经纪人可以利用VR讲房为用户提供博物馆式的语音讲解服务,而用户和经纪人都可以在VR带看中获得全新的交互场景体验。基于自主研发的VR设备和遍布全国的1000多名专业摄影师,链家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将一套100平的房间完全数据化为三维模型,供用户在家查看和体验房源的真实空间。一线经纪人既是平台数据的收集者又是平台工具的使用者,为了实现对经纪人的持续培养,链家成立“经纪人学院”,在教授标准化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每年组织两次“博学大考”,以不断提升经纪人在服务客户时的专业能力。
在数字化技术从交易环节渗透到全价值创造环节的趋势下,产业平台模式将成为传统价值链模式和互联网交易平台模式继续向前进化的共同目标。
基于数字化界面、标准化能力和丰富的产品、服务和内容实现内部的平台化。链家在行业内部首推ACN模式,即经纪人合作网络模式。ACN的核心在于细化整个服务链条,然后根据经纪人在各个环节的贡献率进行分佣。具体而言,经纪人在房源端的工作可以细分为录入、维护、实勘等,在客源端的工作可细分为带看、成交和金融服务等,经纪人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投入和价值创造都能在买卖双方最终成交后的利润提成中收货对等的收益。链家曾经在2017年将这一套机制继续发扬光大,让经纪人、摄影师及其它一切参与房屋交易流程的价值创造方都能参与最后的利润分配。
进一步升级能力、开放平台,实现对行业的全面赋能。“贝壳找房”的推出宣告了链家平台之剑的最终出鞘。与链家相比,贝壳在平台能力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升级。以楼盘数据库为例,贝壳在“真房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真管理”,即借助平台强大的数据支持,贝壳对平台上的所有房源实现“7X24小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使房源未交易,贝壳也会根据客户的评价、客户与经纪人的交互不断更新房源的数据,继而对房源进行精细化的、动态的分门别类,以提升客户与房源之间匹配的精准性和匹配效率。除能力升级之外,贝壳将赋能的对象从链家内部拓展到全行业。链家之外的房产中介品牌或经纪人都可以接入贝壳平台,上传新房源或者利用平台上的既有房源并在平台工具的赋能下实现房产交易的全流程。根据贝壳的规划,贝壳将在2020年赋能100个以上的经纪品牌,并连接十万家门店和一百万经纪人,并向它们进行涵盖营销、金融、经营、数据和供应链的全面赋能。
链家五重奏共同宣告了贝壳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链家在从产业到平台的道路上已如离弦之箭无法回头。
58同盟的反击
58同盟的形成
2018年6月,在链家推出贝壳平台四个月后,58同城牵头我爱我家、中原地产、麦田地产等国内知名房产中介机构在北京召开“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它们结成“58同盟”,宣布联合打造“行业首个‘真房源标准公约”。58集团借此重申58同城将坚守平台定位,永不自营。
为什么是58同城
58同城,国内知名的分类信息平台。经历数次的留汰整合,58集团如今形成三大业务板块:房产、招聘及自营业务。由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竞争的同质化,“一家独大”成为产业可以想象的最终格局,因此58同城的壮大过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兼并整合史。
在房产领域,58同城于2015年相继并购安居客、赶集网并与58同城房产频道整合,成为国内最大的房产信息平台。2017年,三网合并之后的58房产业务覆盖超过600个城市、近5万家经纪公司和130万经纪人。而在58内部,房产业务贡献收入超过40%,成为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
在招聘领域,58同城于2016年收购中华英才网,成为蓝领和白领招聘领域都绝对领先的招聘信息平台。58集团招聘业务板块2017年实现收入大约达到40亿,相比之下其蓝领招聘信息平台的主要竞争对手百姓网总体营收仅4亿,而专注于白领招聘业务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猎聘网2017年营收分别为29亿、19亿和8亿。
在自营业务上,58同城如今在垂直领域的布局企业超过50家,其中包括独立分拆的58到家、58速运、瓜子二手车和参股投资的途家、e代驾、土巴兔、庞大集团、58月嫂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房源誓师大会上宣誓“100年不自营”的10天后,58同城宣布以10.68亿元入股房产中介我爱我家,获得后者8.28%的股份。
之所以兼并整合会成为58同城崛起之路上的杀手锏,是由于互联网信息平台之间的争夺都围绕着同一个关键词:流量。如果说房产信息与交易平台是时刻悬在链家等房产中介公司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决定平台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流量就好像是房产信息平台可能时刻被新兴对手攻击的阿克琉斯之踵。因为新兴流量入口对现有平台的颠覆就如同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描述的那样——“慢慢瓦解,顷刻崩塌。”
58同城的软肋
布局28城、拥有8000家门店和13万经纪人的链家的平台化刚刚起步,覆盖600城、5万家经纪公司和130万经纪人的58同城为何感到如临大敌?因为贝壳的定位如同一把尖刀直插58同城的软肋——“海量真房源,省心上贝壳”。
由于58同城始终坚持信息平台模式,即为房产交易流程中的买方、卖方、经纪人和其它参与方提供信息直接交互的平台,而不涉及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自主经营,因此平台上所有参与主体的行为都是出于行业自律,除此以外不会受到任何的制约和监管。
为了在向平台缴纳“端口费”的基础上最大化地争取客户流量,房产中介需要尽可能多地在平台上上传高品质、低价格的优质房源。优质房源有限,上传假房源成为无奈的必然之举。事实上,从房产信息平台诞生伊始,假房源便像夏日潮湿墙角的苔藓一样如影随形,从未根除。
当然,作为房产信息平台的58同城并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实现房源的去伪存真。58同城作为信息平台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向房产中介公司收取的端口费和竞价排名费用,无论真假房源都可以给平台带来房源数量、用户端流量和平台收入上的提升,因此58同城对于平台上的假房源始终保持无视甚至默许的态度。同时,由于缺乏对房产交易环节的控制,58同城也并没有方法和能力去对房源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真实委托、是否真实描述和是否真实价格等全方位的信息真假进行鉴别。
不愿和无法鉴别并继而杜绝假信息,成为几乎所有信息平台的软肋。在收购中华英才网后,58同城招聘业务蒸蒸日上,在集团内部的收入占比大有赶超房产业务之势。但与高收入、高份额相伴的,是媒体对58同城招聘业务“虚假信息”、“诈骗陷阱”的不间断报道。据法制晚报统计,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国内11个网络招聘平台涉及的261起刑事案件中,58旗下平台占据了其中的252起。媒体的另外一项统计表明,近三年有超过5000人遭遇58同城上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涉案金额上亿。
建立平台的护城河
贝壳正在以“真房源”为突破口大举进攻,58同城的防御重点自然也简单而明确。提升并加固房源的真实性堡垒成为58同城的必然之举,而这也正是58同城联合全行业举办“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的初衷。
58同城在大会上宣布2018年不会再有任何端口费涨价的行动,以此安慰和团结它过去的客户和未来的伙伴——国内除链家系之外的其它所有房产中介机构。
更重要的是,58同城宣布向“假房源”宣战,并计划实施一系列围绕“真房源”的举措以构建58平台的护城河。这些举措几乎件件与贝壳针锋相对,包括:成立1億元的“真房源”基金,用来推动58同城的一切真房源行动;发布“临感”VR看房、房源全息字典、房产经纪大学等一系列工具,为房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提供全面赋能。
虽然58同城在大会上宣布不自营的期限为100年,但在大会结束的10天后,58同城即宣布参股我爱我家。这既可以被视作58同城深度理解房产交易中介产业的尝试,也可以被认为是58同城在告别过去纯线上房产信息平台之后,正在寻找和培植未来新型赋能平台模式的试验田。
无论是一系列赋能平台的构建还是直接参股线下中介机构,都意味着58同城正在蜕变成为一个新58同城,而这个新58同城将从平台进入到产业成为一个全新的商业物种。
如图2所示,链家向右,从产业进阶为平台;58向左,从平台进入到产业。但我们从链家和58的探索中隐约看到了一个共同的未来模式,这个模式兼具平台的宽度和产业经营的深度,这就是我们想要探究的产业赋能平台。
本文探讨了一种数字化背景下的全新商业模式,即产业平台模式,并阐释了产业平台模式的定义、内涵和一般结构,并以贝壳与58同城在房产交易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例对产业平台模式进行了具象演绎。在数字化技术从交易环节渗透到全价值创造环节的趋势下,产业平台模式将成为传统价值链模式和互联网交易平台模式继续向前进化的共同目标。如同房产交易领域的链家和58同城,我们在很多产业都观察到了传统产业领袖和互联网交易平台之间在产业平台模式探索攻坚上的双雄会局面,例如国内服装产业的南极电商和韩都衣舍、家居产业的尚品宅配和艾佳生活、生鲜连锁产业的永辉超市和盒马鲜生、教育产业的新东方和掌门一对一、餐饮服务业的海底捞和饿了么、金融服务业的中国平安和蚂蚁金服等等。它们未来要打造的模式框架基本遵循文中提出的产业赋能平台模式的一般结构,但两者现实起点的不同又决定了它们的具体进化路径有所差别,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