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房子,是一个家庭的重资产。房子的事,是大事,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
链家,是知名的房地产中介,其主要的赢利点就是靠收取客户的居间服务费。这边收了钱,那边就要把服务做好,这应是一家房产中介及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职业伦理。
可是,在北京,链家在明知买受人不具备北京购房资质情况下,却依然撮合买卖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导致卖房者房没卖掉,还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法院判决认定,链家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居间服务合同》的有关約定,且违反了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相关服务规范。
既然犯了错,链家首先应认错,再就是积极解决问题。然而,这两方面,链家都没有做好。这也是卖房者起诉链家的根本原因。
面对记者采访,链家的回复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承认问题确实存在,但“这确属于个人作业不规范导致的过失,但此为个案”;二是问题处理要等法院判决。
对当事人和媒体,链家始终没有对其过错自责自醒,更没有一丁点向当事人道歉的意思。
位处房屋中介行业头部地位的链家应该明白:企业做大,离不开客户的信任,没有了客户,链家的业务也就无从谈起。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链家是有前车之鉴的,可惜的是,链家没有吸取教训。
从链家的“个案”说中,公众看到了这家企业的另一面。这一“个案”,把一家企业华丽的“外衣”脱了个精光。在这件拖了长达3年之久的纠纷中,链家的态度,让人不得不对其经营理念产生怀疑。或者,店一大了,就能傲慢、欺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