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一度被视为是古今之争、旧新之争,中华文化被视为过时的、陈旧的、腐朽的。尤其是从清末开始社会达尔文主义席卷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以来,中华传统文化被视为是终究要被历史淘汰的落后文化。但随着学界对文化学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随着华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逐渐增强,中西文化之别逐渐被视为是类型之别。中西所属的文化类型虽然有别,但都可以对未来的社会和时代有自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建设的价值。换句话说,现代化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可以是多元的。杜维明便指出:“现代化进程本身是由根源于各种特定传统的各类文化形式定型的”,“儒家东亚充分实现了现代化而没有完全西化,这清楚表明现代化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化形式。”
中美贸易纷争,在某种意义上是“让美国再次伟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西两大文明体系的竞争以及合作与交融。如果这种纷争乃至对抗最终不走向零和博弈乃至相互毁灭,那么这两大文明体系中对未来时代有创新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因素必将更好地互补与交融,这对世界将更具有正向的意义。无论是基于文明冲突与交融的时代背景,还是基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理念下的中华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进行分析、发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期刊登的文章中,既有对著名华人企业家施振荣的采访,也有对中国优秀企业格力电器的管理模式分析,均是坚持不懈挖掘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艰辛探索。从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共创价值、利益均衡”的“王道思维”,到董明珠女士率领的格力电器所实践的“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格力模式”,都是基于中国“整合、辨证、包容”哲学观的卓越经营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上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这一背景下,本期的陈春花教授的“未来领导力”、海尔集团的“开放生态模式”、方太集团的“仁爱产品设计”等一系列专文,均展示了中国企业家和学者所具有的强大思想力和文化底蕴。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全球商业竞争中,中国将继续涌现出后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企业以及相应的先进管理模式,以“5000年强大的文化基因”,塑造万世不竭的中国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