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兰
[摘 要]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枯燥的数学缺乏兴趣。不过,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能够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效果,以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通过运用游戏来优化课堂导入、内化数学知识、催生数学思维、趣化数学练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游戏;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84-02
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有成效,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游戏教学则是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举措。游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展开多维思考,在游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么,如何才能灵活运用游戏来教学?怎样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运用游戏优化课堂导入
优秀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入新课的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当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并以此为着手点,将其设计成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这样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视角。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是这样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的。
师:大家都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吧?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学生热情高涨,和教师一起开心地玩起来)
师:刚才那一局中,赢了我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四处张望,甚至有些迷惑,只有一些学生怯怯地举起了手)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举手呢?
生1:因为老师和我出的都是“剪刀”,所以不存在输赢,应该是平局。
生2:老师出了“剪刀”,我出的是“布”,所以我输了。
师(挑选几名学生根据之前的游戏结果展开分析,并进行验证):我们再玩一次,不过我要先告诉你们这次我出的是“石头”,那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生(展开讨论):如果老师出的是“石头”,我一定要出“布”,这样我就可以赢!千万不能出“剪刀”……
师:在生活中,有些事件一定会发生,而有些事件可能不会发生或可能会发生。大家是否有兴趣跟随老师一起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呢?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搭建起了桥梁,既联系了生活,又促进了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又促进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运用游戏内化数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会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如果缺少了游戏,则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和精神发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来促使学生内化数学知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设计了“听口令站立”这一游戏,并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完美地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数对的意义,同时也保证了高效的教学。
师:我们要玩的游戏叫作“听口令站立”。在游戏开始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你所在的位置?接下来,老师要报数对了哦,请认真听。
(学生此时立刻集中精神,教师一连报了几组数对,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一一站起来)
师:(5,4)。(在第五列、第四行的那位学生站了起来)
师:(4, 5)。(在第四列、第五行的那位学生站了起来)
师:(5,4)和(4,5)是否一样呢?
生(齐答):不一样。
师:这么说,在数对中是不存在交换率的。我再出示一个数对(x,4)。(此时所有在第四行的学生陆续站起来)
师:在第四行的同学,为什么你们都站起来了呢?
生1:因为在这个数对中,行数是确定的,但是列数没有确定。
师:那么,怎样的数对才能够让所有在第五列的同学都站起来呢?
生2:(5,y)。
师:如果我报的数对是(x,x)……
(这时站起来的同学都位于班级的对角线上)
师:如何用数对表达你的位置呢?
生3:(1,1),(2,2),(3,3),…,(8,8)。
师:如果我想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应该怎样表达?
生(齐答):(x,y)。
纵观整个游戏过程,从最简单的数对开始直至更复杂的全班定位,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对的知识。
三、借助游戏催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具备感性经验,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这样既能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吻合,也能使学生亲历游戏过程并完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判断,这是立足于主观态度自主形成知识以及再创造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提前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玩具模型,然后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玩具模型过程中,将形状相同的玩具模型划为一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分别引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球的相关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玩游戏咯,大家上来摸袋子中的玩具模型,你要对所摸玩具的外形进行描述,然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摸的玩具其外形是怎样的?
生1:摸起来有点滑,而且会滚来滚去。
生(其他):球。
生1:是一个长长的物体。
生(其他):圆柱体。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亲手接触了布袋中的玩具模型,并对其外形特征进行描述,实际上正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学生在一边说一边猜的过程中,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四、借助游戏趣化数学练习
当学生学完新知识后,还需要经过相应的练习才能将新知识内化。如果选择传统的练习方式,不仅会使练习过程变得非常枯燥,也难以保障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厌学。所以,教师应当选择充满趣味性及挑战性的练习,并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时,为学生设计了“數字火车”的游戏。
师:大家先认真观察火车前两节车厢上的数字,再观察后一节车厢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后一节车厢上的数字应该为14。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生:前两节车厢上的数字相乘得到后一节车厢上的数字。
师:现在进行抢答环节。如果只给你看后一节车厢上的数字,你知道前两节车厢上的数字吗?可能存在多种答案哦。
这个游戏把枯燥的乘法口诀变得生动了,还结合不同的游戏环节,实现了练习分层拓展,帮助学生将乘法口诀熟记于心。
总之,游戏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助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展开探索和思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视角,为学生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这样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