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萍
[摘 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创新重组和再构教材,精准定位目标,充分预设数学活动,从而揭示出“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与总结,让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得以培养,数学品格得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得以积淀。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品格;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22-02
在教学中通过开展数学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关键能力,习得数学思维方法,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随便设计一个数学化活动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定位,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数学化活动。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再构,积极开展数学化活动,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中发现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
一、对教材的重组和再构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学习,教材呈现的列表和列式其实使用的是同一种思路,即根据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依次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的摘桃数,从而解决问题。根据课前微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解决这道题难度并不大,使用的方法也很多,教材所呈现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学生基于之前的经验积累,更倾向于直接列式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的摘桃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中间的思维深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样的一节策略课怎样才能上出与以往解决问题课不一样的风采,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读题解题呢?
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再构,并进行如下安排:学习准备阶段,让学生选择不同条件但是可以提出相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主体探究阶段,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厘清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算法;巩固提升阶段,紧扣条件的重要性,提供众多条件,引导学生寻找关联条件之间的关系,或逐步解决问题,或补充必要条件以解决问题。
二、目标定位和活动预设
依据重组和再构的教学材料,对本节课需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定位:
知识目标:能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推理和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培养严谨认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依赖于教学活动的精心预设。在学习准备阶段,设计有疑、有动、有料的数学化活动,采取“挑战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主体探究阶段,设计探究性数学化活动,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完美融合,以“导”促“学”,以“学”定“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找寻不同中的相同点;在巩固提升阶段,设计基础与提升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数学化活动,让练习更加有趣,让探究更加深入。
三、经历数学化活动,形成良好数学品格
下面,笔者对本课中的教学细节进行解析,回顾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中良好数学品格逐步形成的过程。
(一)课前挑战,激发兴趣
抢答:你能迅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吗?
质疑:提出的问题相同,解决的方法一样吗?
在导入部分,开展“挑战抢答”的数学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学生围绕“相同的问题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分析条件及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体会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挑战”,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成为挑战成功的那一个,在挑战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专注、勇于挑战的数学品格。
(二)课中思索,体验策略
1.出示例题,鼓励学生寻找条件。
对于“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觉得就是第几天比第几天多摘5个?
2.鼓勵学生找出条件间的数量关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图1和图2所示的数量关系。
3.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题,具体呈现的方法如下:
a.30+5=35 b.5×2=10 c.5×2=10
35+5=40 30+10=40 40+10=50
40+5=45 5×2=10 5×4=20
45+5=50 40+10=50 30+20=50
4.师生交流,总结回顾。
在主体探究阶段,鼓励学生观察、对比、交流、探索,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独特性,以及数学理性精神得以培养,数学品格得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得以积淀。
(三)课后巩固拓展,应用策略
拓展练习一:
①白地砖有8行;②二年级展出的作品是一年级的2倍;③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④一年级展出绘画作品30幅;⑤三年级展出作品比二年级多14幅;⑥四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展出150幅。
上述条件中,你能迅速找出关联条件并提出问题吗?如果只有两个条件,需补充一个什么条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结合图3,说明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像下楼梯,把条件作为思考的阶梯,顺着提供的条件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解决问题。
拓展练习二:
在棋盘的第1个格里放1粒麦子,以后每一格里的麦子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样摆满棋盘的64格。最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18446744073709551615(粒)。人们估计,全世界需要500年才能生产这么多麦子。问:如何根据题中条件推出结果?
巩固拓展的练习设计,既有趣又有梯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了解到补充合理的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综上,这些丰富有趣的数学化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旧知经验的提升、对困难险阻的征服都得以体现,学好数学的意志和品格更加坚定。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