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摘 要 为了满足企业对我国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越发重视人才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團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将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教学中,伴随着学校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成功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案导学能够帮助教师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摒弃形式化错误。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导学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73-01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越来越需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就令我国教育部门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巨大的竞争影响下,如果教师还是延续过去传统的一人独讲+学生听讲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只会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令学生“千篇一律”,更别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为了彻底摒弃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门多次进行了课程改革,明确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建立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学案由于其自身的突出优势受到了很多学校与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导学案”以“导读、导听、导思、导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本文将先对导学案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之后再针对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什么是导学案
当前,虽然导学案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界却并没有对“导学案”的概念做出较为明确、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导”主要指的就是指导、引导,其主要强调的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地位;“学”主要指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终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导学案”实际上指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一种方案,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进行更好地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发现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提高专业素养,从实际出发,编制更有效的导学案
为了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出导学案最大作用,教师就必须要针对数学教材进行自我解读,并根据解读的内容来完成导学案的编制。切记,导学案并不是教材与教师教案的替代,同样也绝不能够成为学生闲置一旁的习题册。导学案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知道”,而且还是要高质量的“知道”。要想拥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就要高,能够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而合理的设计导学案。因此,教师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观看一些示范课、积极参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要注重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拔高,这样才能够确保班级中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不仅如此,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还应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令导学案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习题,选择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以此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导学案,令其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时也可以将导学案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之中,以此来提高导学案的应用实效性,不断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将导学案上传到学生群中,令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是与家长、同学探讨的形式,来先了解一下即将学习到的数学内容。在课上,教师可以也收起学生手中的导学案,检查一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即将要讲的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便于之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注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时刻保持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时间上,教师活动的重心应放在导学方面,包括对导学案的纠错、对重难点内容的强化以及对新授课知识的总结与拓展。在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效反思,及时调整导学案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对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而言,最为重要的不再是数学成绩的提高,而是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令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使用导学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实际出发,编写更有效的导学案。随后,教师应该要充分利用导学案,令其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实践,以便导学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学生能够品味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张涛,梁波,李大辉,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