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尚合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基础性与综合性,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应将课外阅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将课外阅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累积词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
1.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课外阅读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家长、教师有着直接关联,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对以往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明确课外阅读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与语文教学相互结合,学生在获取可能知识的同时获取课外知识,达到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使学生今后全面发展。
1.2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其实际需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不高,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将以往的语文自学时间改为自由阅读时间,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养成的定期阅读的习惯。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推荐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彼此分享阅读体会,背记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写作水平。
1.3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教育,会对人的一生起到启蒙作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切实提供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具有较大难度,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无从下手,甚至还会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2.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丰富性强是课外阅读活动的特点,正是因为其内容较为丰富,使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难以辨别。当学生阅读到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其心灵必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后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书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会其如何分辨,同时考虑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能力,对其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籍。另外,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引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最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摘录名言警句,丰富自身内涵。
2.2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氛围具有重要意义。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拓展学生学习途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为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由以往的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过度,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会分析文章与理解文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2.3 科学合理选择读物
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小学语文属于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与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语文修养与精神修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因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选择有益的读物。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应选择一些语言水平较高的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范文,使学生在精神与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一些广泛传颂的名言诗句,其中包含许多深意,学生经过反复阅读之后,尽管不会作诗,但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其领悟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时,应首先考虑特近学生生活情况与心理特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作用得到凸显,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阅读更多课外书籍,丰富学生内涵,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