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原来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对阅读兴趣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品质,从而形成稳定的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则需要兴趣。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表明: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人民日报》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基于此,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阅读的意义,让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夯实兴趣基础,让阅读得到可持续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目前,绝大多数家庭中的情况都属于藏书多,但读书少,更谈不上孩子们反复去读书了。现在的家长虽然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但是孩子们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数量不成比例,这种现象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购买图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只是单纯地依据一些销量排名或评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却不一定有兴趣,孩子喜欢的,父母又认为不值得读。
其实,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选择阅读书时,最偏向于自己的喜好,这是他们童年开始的一段时间,学生更加青睐于色彩的明艳,阅读主要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孩子们主要是从色彩之美慢慢体会文字之美。所以,我们要尝试着将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对阅读书目的数量和内容做出调控,只有让孩子感兴趣的书,他们才会有可能耐心地阅读完,而这种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更加自信,不至于让他们在刚开始就因为书目而产生畏惧感,对阅读造成一种负累。
拿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满足,这是阅读兴趣培养的开始,我们还可以借用他们身上的其他特点来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只要是孩子开始进入班级学习,就会发现,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特别喜欢绘画,他们不挑时间,不挑地点,喜欢自由自在地绘画。其实,他们这种绘画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语言的延伸。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既要引导他们,又要留给他们想象、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我们可以鼓励、引导他们在自己正在阅读或是已经阅读完的书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动物,仿照平常做手抄报或是小人书的形式,将形象简单画出来,并简单写上自己的一些感悟,或对这个形象的评价,这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父母和老师就可以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继续维持兴趣。让他们慢慢地懂得要读百家书、酿百家蜜。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也会爱上一本好的绘本。
小学第一学段的孩子你们形象力和与注意力还不太成熟,应避免让他们阅读太长的描述性语句。朗读一本故事书时,我们要让孩子处于一个较为舒服的位置,假如说故事的内容过长,我们就要将它恰当地分成几个章节,就如同听讲评书时说的“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的兴趣不减,意犹未尽,他们会盼望着下一次阅读的时间。
在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后,我们总是想去考察考察孩子,想了解了解他们究竟读懂了没有,或者是否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乐趣,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主动地去与孩子讨论文本故事,这种“复习”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检测的题目。第一学段的孩子很喜欢角色扮演,我们可以表达出一些“奇思妙想”,分享一下阅读中的热情,用这种方式在孩子的头脑中二次勾勒出图像,并放慢速度让孩子仔细回忆其中的画面,用孩子们的心在故事中的精彩之处留下一些漂亮的小记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阅读兴趣的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才会使阅读真正有趣、有效。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如果让阅读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相伴的朋友,它就成了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就是将阅读固定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感觉到一天中必须有一些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它就成了小学生生活的本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1).
[2]李再广.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4(10).
[3]曹粉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學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4(5).
作者简介:
惠小敏,陕西省咸阳市,咸阳长庆子弟学校礼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