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文化性构建浅谈

2019-08-29 02:04张玉芝
读写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

张玉芝

摘 要 课程文化承载和体现着园所的教育理念、方针,从园所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上,能够很明晰的感受到园所教育目标的重心所在、对文化构建的重视程度,研究课程文化,建立起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课程体系,才能形成轻负高效的教学机制,从而实现幼儿、教师、园所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构建;常规课程;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12-0038-02

我园的课程文化建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思想的引领下,不断进行着建构、实践、反思、总结、修正的工作,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建构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以“爱与情感、态度、信念”为核心价值取向,注重对传统的、外来的优质文化的选择,在常规课程内容和园本特色课程活动中进行渗透,使课程内容拥有文化的底蕴,体现出规范和创新的特色。

一、常规课程的文化构建

我园秉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幼儿每日在园生活、运动、游戏及学习等活动均是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

(一)生活活动

内容涵盖健康领域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安全保健常识教育以及社会领域讲究的基本礼仪、遵守规则、交往、合作、分享等品质教育等。为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园统一购置了礼仪教育教材、光盘,班级教师将礼仪教育挂图制作成艺术化的墙饰、展板,通过集体教学和游戏活动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组织礼仪小标兵活动,促进幼儿语言、仪表、举动的文明礼貌养成。组织班级进行了寝室、盥洗室环境文化创建,为幼儿创设了优美的环境,并用会说话的环境提示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交往文明习惯。

(二)游戏活动

区域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园充分利用角色区、图书区、美工区、建构区、表演区、益智区等区域活动,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指导等环节渗透文化气息。各年龄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内容各不相同,小班幼儿由于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时期,他们喜欢成型的形象玩具,因此小班各班都创设了适合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并配有小家具、玩偶、手偶等。中大班幼儿较小班幼儿对于扮演角色的意识更强烈,且角色语言也较小班幼儿有了较大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各中大班创设了“小餐厅”“超市”等角色游戏区。另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特点,增设了“科学操作区”。

各班活动区墙饰注重互动和雅致美观,能为幼儿自主、独立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具有提示性、引导性、审美性。活动区的标识,图案新颖,色彩协调,醒目,充满童趣;区域名称各有创新,呈现文化特色如:创意空间、拼拼乐、小小建筑师、探索频道、我爱我家、小鬼当家、小吃街等。活动区的规则是老师与小朋友商讨制定的,采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小班画图、中大班图文并茂,张贴在幼儿能够看到的醒目位置,人数提示采用进区卡、椅子、脚印等多种方式。活动区投放的材料,60%购置,如图书区配备《玛修的梦》、《阿迪和朱莉》、《苏武牧羊》、《花婆婆》、《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北纬36度线》、《老鼠娶新娘》等一系列精美绘本,关注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建构区配备不同型号的积木积塑,表演区配备一个小乐团的敲击、打击乐器等。40%收集废旧物品,如一些瓶瓶罐罐、旧纸盒、牛奶罐、饮料瓶、废报纸、旧包装纸等,作为百宝用品供幼儿游戏中选择使用。

(三)学习活动

基于大班的实际情况,集体教育活动还是比较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我园的集体教育内容包括主题课程、经典文化课程及生成课程等,在这些课程的选择中,我们特别注重课程内容对幼儿心灵、情感的关注与培养,是否具有文化的、审美的意味。

主题课程——借鉴河北省省编幼儿园主题课程、南师大活动整合课程、多元资源包课程、北京市快乐与发展课程等确定教育主题,涵盖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关注幼儿全面发展。教师们利用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挖掘拓展主题内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适合各班幼儿不同水平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另外每个班级都配有八二年版音乐教材和零八年北京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书和光盘作为音乐教学补充材料,还配有幼儿绘画用美术大画册(小中大班),手工操作册(中大班)作为美术教学补充材料。

经典文化课程——是我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系列课程,包括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英语儿歌歌曲学习等,这些内容幼儿园分别制作了课件拷贝到班级U盘中,用幼儿喜欢的动画、律动、歌曲、儿歌等形式呈现。成语、古诗的学习使幼儿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唐诗宋词的文字音韵之美。

生成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生成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设计实施活动,适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发生很多常规教材之外的美好的体验,如参观电视台、和北京小朋友的通信活动,为汶川小朋友祈福的活动,收获玉米、花生的活动,大带小活动、感受冬雪夏雨、为妈妈朗诵诗歌等等,孩子们在自己的创意中肆意地享受着成长的快乐,老师们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收获着欣慰与感动。

二、园本特色课程的文化构建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一些适合幼儿特点,蕴含丰富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活动被保留下来,成为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如“秋之韵”采集活动、节庆活动、种植活动等。教师们熟知这些活动的流程,精心组织,在完成常规教育之外,克服困难,无私付出,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教师们引领孩子们探索、感知、理解、交流,有效促进了幼儿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的进步与成长。

(一)秋之韵活动

本活动在我园已进行了8年之久,每年的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从最初的采集树叶进行粘贴到引领孩子们深入探究秋天的秘密,秋之韵活动随着教师们教育理念的提升也更加丰富多彩。每年的9月底,各教学班级都会向家长发出热情洋溢的倡议,以去年大班“小小农技师”活动为例,首先开家长会向家长阐明秋之韵活动的目标、内容及“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意义所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教师组织活动的良苦用心,对活动产生认同感,愿意配合班级进行活动,而后详细安排了每个孩子的农作物探究内容、探究方法、呈现形式等,使家长明确带孩子进行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活动的效果。长假后教师精心布置,将孩子们带来的实物分地上地下粘贴在科学区,让孩子们认识学习;将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探究成果——自制图书放置在图书区,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可以阅读和交流,并组织微型课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组织幼儿进行“画秋天”绘画活动,感受秋季的美好,了解秋季特征;制作“秋之韵”活动PPT;组织家长进行参观活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家长收获了亲子感情的密切、教育方式方法的提升;幼儿认识了平时很少关注的农作物及蔬果知识,感受到了学习方式的多种多样,如实地观察、上网搜索、询问他人、同伴交流等,培養起了对事物的好奇深入探究的意识;教师收获了家长的认可与好评。可谓皆大欢喜。

(二)节庆活动

每年的三·八、六·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幼儿园都会组织相关活动,如三·八组织“红花献妈妈”“我为妈妈做贺卡”“了解妈妈的职业”“我为妈妈唱首歌”等活动,春节组织认读对联、学说拜年话、了解春节故事、古诗、传说、习俗、送福字、剪窗花等系列活动,每年的六·一、元旦进行半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共度节日,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一学期的进步的机会,并通过亲子活动引领家长关注幼儿情感需求、心灵成长,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了家园之间的联系,融洽了感情。

(三)种植活动

种植活动是一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在播种、培育、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呵护观察期盼记录着植物的成长,感受着与自然的亲近,学习劳动技能,体会爱与关怀、付出、牵挂、喜悦种种美好的情感,从而慢慢的、美好的长大。种植活动包括班级的植物角和园区的种植园地,为使班级充满绿意,各班都开辟了植物角,种植了适宜在盆中生长的植物,如各种花卉、蒜苗、白菜、小辣椒等。园区的种植园地按区域分配给了各个班级,幼儿园统一购买了各种花卉、豆类、瓜类及其他各种新品种植物种子分发给班级,春天在万物萌发的时节教师带领孩子们播种下粒粒希望,之后经常带孩子们进行拔草、浇水等工作,记录着植物的点滴成长,果实成熟时孩子们又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三、结束语:

总之,课程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同时需要高度的教育自觉和文化自觉以及积极创新的意识,我园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柳欢.民间文化在幼儿园建设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08):173.

[2]柴淑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
绳上舞蹈悄然绽放的武陵奇葩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