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波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词义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掌握足够量的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尤其是数量繁多、词义比较复杂的实词。但文言实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呈现低效性。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对高中语文文言实词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当前高中文言实词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求几种常见而有效的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虽几经演变,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尚有迹可循,尤其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形声字与会意字,占了汉字的90%以上。汉字的形旁(表意)为我们推断汉字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這个字义项复杂,如果将“相”字还原到小篆,经分析是会意字,从木从目,表示以木代目,古代的视力障碍者用木头帮助行走,从而引申到“帮助扶持”“审视查看”,作动词时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读音是四声;同时引申作副词,读音是一声,修饰动词,表示双方之间的关系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通假字,是文言文用字的常见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之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根据文言文的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一些看似让人费解的字在语流中的意思。
例如:《鸿门宴》中的“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的意思是“跳蚤”,如按此义代入文句,就无法理解。结合句意思考,这应是读音相同的通假字,通“早”字。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词与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常见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关系、并列关系、兼语关系,等等。对实词所在的短语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该实词的意思。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这就涉及词类活用的问题。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特有现象,有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例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沛公”是人名,“霸上”是地名,“军”是名词,此句缺少谓语动词,我们就可以推断“军”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驻扎”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有个原则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文言词义一定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可分为内部(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和外部语境(整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必须借助这两种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推断。
例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此句中的“借”字显然不能解释成“借来”“借进”“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之类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借三五本书尚合乎情理,岂有借“满架”书之道理?况且作者归有光出自书香门第,自然家中藏书不会少,大可不必借许多书读之。根据语境,这里的“借”解释为“堆积”“错乱地摆放”这类意思为宜。
以上介绍了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文言文时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无疑对判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翻译文言句子,甚至对文言篇章的阅读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方法还须建立在“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要有一定量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方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