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语文课堂应追求阅读的体验

2019-08-27 20:52谢丽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文本

谢丽娟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是一个关键词,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

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字少,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

一、 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一旦自然进入了语文描绘的情境,对课文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注意与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品味文本,对文本的审美世界产生“神与物游”的对接,从而达到得鱼忘筌的顿悟之境。

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蛙鸣、知了叫……让学生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夏天是位热情的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欢乐的歌。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吧!”这样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有情有感地阅读文本,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板书展示、音乐烘托、假想旅行、放映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了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表象,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之中,激活朗读的情感,使文本阅读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体验到阅读文本的乐趣。

二、组织表演,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文本的角色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来体验和品味课文的内容和内涵。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叙述时留有空白,这些空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在创作中进行情感体验。

以《我叫“神舟号”》为例。课文只有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部分对话,后来嫦娥姐姐回到家乡又怎样了呢?课文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省略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问学生:“想一想,嫦娥姐姐回到了家乡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教师可以扮作嫦娥姐姐来到孩子们中间,学生的想象很快就活跃起来了。这时,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了。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嫦娥的思乡之情,而且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方法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烏鸦的办法好,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再如《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把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记录下来,课上让学生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有条理地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爱迪生的用意,感悟爱迪生的聪明。这样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四、角色互换,在真实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常常是一节生动的情感熏陶课,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欠缺,往往不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真实情感,这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再加以角色互换,激发学生情感,真实感受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对于文中刘伯承不用麻药而手术的痛苦场景,学生因为没有真正的体验过只能仅仅限于表面的惊叹,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佩服,没有引起情感共鸣。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打针时,或是被刀子划破时的感受和当时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当时的刘伯承,在那样的疼痛手术之下,竟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产生了情感共鸣,感悟到当时刘伯承钢铁般的毅力。当让学生再次朗读文中称赞“军神”的那一段话时,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很好地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

五、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细微的情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从生活中体验。诗歌《雨后》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味联想自己在雨后或在广场喷泉边玩水、踩水的快乐情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体验儿童戏水心灵深处的那细微的快乐情感。再如《奶奶的白发》一文,学生理解“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时,引导小朋友课前联想奶奶平时是怎样千辛万苦养育爸爸成才的,又是怎样帮助你爸爸妈妈照顾和培养你自己的每件小事。这样使学生在课文阅读中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奶奶对爸爸的养育之恩和对第三代的殷殷之情,真切地去体验奶奶白发形成的过程,由体验产生感恩之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重视体验,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只要每个语文教师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关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活动,多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多渠道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学生就一定能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阅读也因独特的体验而充满情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