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林
病理性黄疸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需早期及时治疗,否则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造成死亡,危害度极大[1-2]。临床针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开展治疗时,多给予蓝光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其中牛磺熊去氧胆酸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促胆汁酸排泄的药物,此外还具有保护肝细胞的功能,临床使用较为安全[3-4]。自拟利胆退黄方具有利胆祛湿,通腑退黄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效果显著[5-6]。因此,笔者对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牛黄熊去氧胆酸联合自拟利胆退黄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例,对照组97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7]:符合《2016年北美小儿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联合建议:婴幼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评估指南》摘译中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两组患儿均行间断蓝光治疗,波长425~475 nm,每日照射3次,每次2 h。同时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10 mg/kg/d,将胶囊内药物溶于奶水口服。治疗5天。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利胆退黄方:茵陈10 g,大黄2 g,茯苓6 g,太子参7 g,麦冬5 g,黄芪10 g,黄柏5 g,虎杖6 g,丹参8g,竹茹3 g。上述药物水煎30 min成30~50 mL左右,每日口服,于喂奶后进行,治疗5天。
于治疗前后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检测,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病情改善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胎便转黄时间)。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IBIL 水平比较(μ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IBIL 水平比较(μmol/L)
注:本组治疗前后相比,#P <0.05
组别 TBIL DBIL IBI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97) 217.34±29.02 145.17±21.34# 22.34±6.02 8.47±2.30# 188.29±24.93 146.92±22.44#观察组(n=103) 218.89±28.89 119.68±19.91# 21.99±5.82 7.60±1.98# 189.39±27.08 119.78±21.47#t 值 0.378 8.739 0.418 2.859 0.298 8.741 P 值 0.706 0.000 0.676 0.004 0.765 0.000
表4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胎便转黄时间(
表4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胎便转黄时间(
组别 黄疸消退时间(d) 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μmol/L) 胎便转黄时间(h)对照组(n=97) 6.56±1.22 46.62±9.52 51.82±9.01观察组(n=103) 5.30±1.02 57.78±9.44 45.23±8.97 t 值 7.94 8.32 5.18 P 值 <0.001 <0.001 <0.001
显效: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下降率≥50%,黄疸有消退。有效: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下降率<50%,但黄疸症状有缓解。无效:黄疸无改善,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7.0版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91.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5)。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DBIL、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传统医学范畴将新生儿黄疸称之为“胎黄”,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受孕期间,母体感外感湿邪,日久化热,内传胎儿发病,或胎儿新生,立感外邪,入里化热,蕴结中焦,受犯肝胆,导致肝气失于疏泄,胆腑受累,胆液外泄而发病[8-9]。因此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疏泄肝胆,退黄通腑为主,同时健脾益气、活血行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76.29%)(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BIL、DBIL、IBIL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BIL、DBIL、IBI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利胆退黄组方联合牛黄熊去氧胆酸可用于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分析如下:
牛磺熊去氧胆酸是由熊去氧胆酸的梭基与牛磺酸的氨基之间缩水而成的结合型胆汁酸,具有解痉、抗惊厥、抗炎及溶胆石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效果显著[10-12]。自拟利胆退黄方中以茵陈,大黄为君药,具有利胆退黄,泻热通腑之功效,茯苓,太子参健脾益气 麦冬,黄芪补气养阴,黄柏,虎杖祛湿退黄,辅佐君药,丹参活血养阴,竹茹止呕降逆,全方泻中有补,攻补兼施,诸药合用,可发挥清热利湿、利胆疏肝(利胆、保肝、抗菌、解热、利尿)的作用,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自拟利胆退黄组方联合牛黄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TBIL、DBIL、IBIL。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后再研究,以提高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