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以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为导向,在语文学科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引领下,以例助讲,从审题立意到构思行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 逻辑思维 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B-0129-03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语文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发展语言思维、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写作看似要求作者需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表达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写作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如果离开了思维,那么,语言文字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了。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可以看出,从全国卷到地方卷,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内容充实、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也是作文分数能打出区分度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高考作文的评卷标准和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作文教学。不可否认,高考作文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改卷主观性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近年来,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感到,高中作文训练和备考,除了审题立意训练外,对文采、卷面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一线教师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文采训练和书写训练。但是,一篇文章如果思想上“贫血”,思维上单一,即使文采再好,卷面再美观,终究也难免流于平庸。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语文,2018 版)中,明确地把“深刻”放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的第一点。如果考生的作文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并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观点还能具有启发作用,他的作文必定能超越一大堆空有形式、思维简单、思想平庸的作文。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著名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先生认为,“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这和语文教学的偏颇相关,而高考语文对此也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改善”;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温儒敏先生谈到高中作文教学时说到,“应当特别注重议论文学习,如前面说的,往理性思辨靠拢”;著名教育学者、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会是语文作文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逻辑、思维、理性、思辨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能力的明确要求,需要语文教师深刻理解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但是,议论文的逻辑思维如何体现?如何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把“高大上”的抽象理论变为可操作性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逐渐摸索、归纳、提炼出三个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切入角度,即审题立意,论证结构,说理语言。
笔者以本班一次作文写作为例,选择从上述三点切入,对学生进行启发,并进行有效训练。
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 2015 年 9 月 2 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 2016 年 2 月 2 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 2018 年 9 月 30 日习近平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的讲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考完试,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同学们纷纷说:这篇作文不好写;知道是要写关于“英雄”的话题,但是不知道从哪下笔;觉得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立意;感到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杂乱,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同学们的担心在作文成绩出来后得到了验证:作文平均分数并不高。在批改作文中,笔者感到除了平时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外,这次作文的“硬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杂乱,中心不明。有的同学写成了以“英雄”为话题的作文,主要内容是给“英雄”下定义,全篇泛谈“英雄”或者什么是“英雄”;有的同学空洞地写我们都是“英雄”,如何成为“英雄”;有的同学则是围绕这三句话,扩写材料;或者把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且三个分论点之间平均用力,缺少整合分论点的中心论点。
(2)作文结构不清晰、不严谨,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模糊不清。
(3)文体不明确。不少学生写成了“群英谱”,全篇记叙、回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英雄;有的学生写成了类似演讲稿的文体,用感性的语言掩盖了内容的虚弱,且文章重点也不突出。
(4)不会说理。说理不足,以叙代议;说理语言贫乏;说理绝对,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凡人”。
作文考试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其实在笔者的意料之中。“诊断”出问题后,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改和升格训练,这才会让每次作文训练的作用最大化。
下文主要以本次作文考试为例,选择从上述三点切入,并对学生一段时间内作文训练中暴露出的类似问题集中进行诊断,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议论文逻辑思维能力的系统、有效训练。
一、审题立意训练—— 立论观点:准确、严密、有深度
从期末考试作文材料中,学生很容易筛选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英雄”,并從三则材料中选定立意:
(1)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材料一)
(2)和平年代也需要英雄情怀。(材料二)
(3)认真做好每一个平凡的工作,也是英雄。(材料三)
(4)英雄精神的传承。(综合)
(5)让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时代闪光。(综合)
文章能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来立意或综合展开论述,都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几个立意在“准确”的前提下,还有“优”和“良”的区分。这主要体现在作文立意是否有深度,是否体现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是否容易展开来写。立意(1)(2)(3),分别是从三则材料中确定的立意,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写深、写新;写作过程中,思维不容易发散,容易就事论事,写得中规中矩。比如立意(1),就容易单纯地写成中华民族英雄“群英谱”;而立意(3),不少同学套作成了“平凡与价值”;还有不少同学立意不够严密,写成了“平凡铸就英雄”“英雄源自平凡”;如果选择这个角度立意,准确、严密的表述应该是: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选择哪个角度立意?如何表述自己的中心论点?怎样才能体现我们对作文材料具有思想深度和逻辑性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尝试用因果思维,源着“结果”,“以果溯因”,对作文材料进行层层追问。
(1)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2)材料到底是要表达这个时代需要“英雄”还是需要“英雄主义精神”?
(3)“英雄主义精神”或者“英雄情怀”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什么意义?
(4)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英雄”?怎样的人才是新时代的“英雄”?
循着这个“果”,我们可以尝试让思维“飞出去”,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得到的答案,就是体现了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作文立意角度: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需要英雄。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到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劳动者,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英雄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进,不变的是榜样的价值和精神的引领。这一切又源于英雄们精神品质上有担当、负责任、勇奉献等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引领、鼓舞作用。
有了这样的“追问”和思考,我们的思维就容易被打开。再往广处发散、深处挖掘,此次作文能够体现立意“准确、严密、有深度”的立论观点可以表述为:
传扬英雄精神,争做时代英雄;让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时代闪光;心怀英雄情怀,勇当时代英雄;时代英雄助力中华复兴;英雄精神永流传……
这样的立意,化实为虚,从具体的“英雄”身上提炼出抽象的“英雄主义精神”,显然比单纯的写“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呼唤英雄”“关爱英雄”“做自己的英雄”这样的立意,思维更有层次,更有深度。
二、论证说理训练—— 说理语言:关联词的运用
作文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体现在审题立意上,更能在文章主体部分的议论说理中分出高下来。确定了立意后,更要把自己的思维通过外化的语言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力争写出的文章有一定的逻辑和思想深度。写作中,不少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一个一个“点”、一个一个“词”上,缺少把这些“点”“词”整合成一个“面”、写成一段有逻辑思维的文章的能力,从而导致作文说理语言思维贫乏、缺少逻辑性。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给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是:学会使用关联词。
比如这篇作文在本论说理部分,适合用的关联词有:体现因果思维的“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体现递进逻辑的“不仅(但)……而且(更)”、体现让步转折思维的“诚然(固然,不可否认)……但是”等关联词。以学生课堂上修改好的作文说理片段为例。
(1)每一位英雄,都曾是茫茫大漠中一颗不易被发现的沙砾,都不过是浩瀚大海中一滴无足轻重的水滴。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永远把“利他”“为公”作为自己从事一项事业的初衷,不计个人得失,心甘情愿为民族、为国家、为自己崇高的理想无悔付出。所以,他们由沙砾成为万丈高楼的基业,由水滴成为润泽大地的雨露;因而,他们的人生,也就由平凡,变为不凡;他们也因着不凡,成为了英雄。(因果说理法)
(2)不可否认,当今时代,仍有不少人秉承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生活信条,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对不起,我没那么伟大和崇高!于是,条件在先,要求在先;行动在后,努力在后。有人甚至毫不知耻地叫嚣“天下兴亡,和我无关”。但是,如果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其实,这个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所继承与弘扬的英雄精神是时代的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奇精神和梦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英雄梦,或大或小,或荒谬或现实。做英雄,听起来似乎很难,但若你在英雄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努力,勇往直前,那么你至少是自己的英雄,你的生命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让步转折说理+因果说理)
关联词对于各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在说理议论中表达思维之间抽象的关系。受网络环境和网络语言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被弱化,不管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表达语言,都显得简单直白,更多表现为信息的表达和传递,缺少必要的修饰和逻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把“用关联词来连接说话的逻辑”这个方法“植入”学生的大脑,并经过不断强化训练,让学生慢慢形成一个意识,学习使用复句,学会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使用关联词。
三、论证结构训练—— 层次结构:过渡段(句)的运用
“结构严谨”是《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基础等级”中“表达”一项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作文結构形式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现实中,不少学生作文的结构层次连“清晰”“合理”尚且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严谨”了。此次考场作文,不少学生的文章中心不突出,思路不清晰,内容杂乱,主次不分明,体现在作文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作文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模糊不清。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分为如下几种: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写作中,根据作文的具体内容,可以选用一种结构方式;也可以把上述结构方式交错使用,即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但若要让作文结构清晰、合理、严谨,最简单、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学习运用过渡段(句)。
说到过渡段(句)的作用,每个学生基本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写作中,很少有学生能合理使用它来完成自己的思维表达。过渡,具体表现为行文的起承转合,它是使文章内容连贯、主次分明、内容完整的一种手段, 更是能帮助议论文写作做到层次结构清晰严谨、思维有逻辑的有力抓手。
同样以本次考场作文为例来谈谈论证结构的训练。议论文本论部分是作者说理能力高下的一个方面,一般需要扣住论点和将要叙述的论据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过渡、引入后,再深入到说理议论的逻辑中,这样方能使行文起承转合清晰,结构严谨。具体做法是:确定了作文立意后,可以通过给作文拟写提纲的方式,梳理自己的行文思路,并把自己的思维逻辑、作文结构通过“过渡段(句)”的类型进行明确。如本次作文主体部分拟用“对比式”的结构来构思行文,过渡段(句)就要用表述逻辑上有“对比”的段落来完成,下面是一位学生在老师指导后完成的作文片段:
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有的人认为,在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才会需要也才会出现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有的人认为,英雄都是高大上的风云人物,与我无关;也有的人认为,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没必要呼唤英雄。而我认为,越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容易迷失自我,国家越容易缺失精神。“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英雄,是一个时代的先锋和楷模;英雄精神,是一个民族骨髓中凝练而成的精华,是引领我们向善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上面例文,是在开头段确定立意后,作者补写的作文第二段。表面上,过渡段看似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句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说理议论。但实际上,它也是文章结构思维上的联系,更是作者议论说理能力的体现。上述片段,列举了当下不少人的普遍心理,且这些心理貌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作者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具体阐释“英雄主义精神”的深刻涵义以及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引领作用,进而引出议论的中心:和平年代也需要英雄情怀。有了这样的过渡和议论,下文的写作思路打开了,结构上的过渡承接也严谨了。
除了“对比式”过渡方法,作文中还可以采用的过渡段的方法有:引用法(引用名言、格言、诗歌等过渡,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可使本论部分论据的使用自然而然);疑问法(用反问、选择问、设问等疑问句过渡,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假设法(先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论点,后面带一个和假设相反的结果,用假设追问并顺势指出这样做的后果,之后自然引入所要叙述的论据和论述的内容)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思维形成和提升的重要特征之一。长期以来,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是无教材、无系统、无教案的“三无”教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不容乐观。如何把抽象的素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让许多教师感到“老虎吃天,不知道从哪里下口”的深深无力感。我们常说,文无定法。诚然,写文章不可千篇一律,更不能千人一面,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中学生写出一篇言之有物、文质兼美的佳作,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过:“才之能通,必须晓术。”意思是说写作看似无定法,但还是有一定的办法的。希望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通过落到实处的作文思维训练,指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能把自己的思维通过外化的语言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力争写出的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高中生作文中呈现出理性美的光芒。
【作者简介】张小华,女,中学高级教师,南宁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学科带头人。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