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球
【摘 要】本文以“微电影的设计和制作”的教学为例,探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项目教学法与手机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的方法,为“项目学习+移动(手机)学习”模式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项目学习 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9)02B-0061-02
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备受当代学生喜爱,其被使用频率之高,让家校堪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借“机”学习,而又不会迷途不知返呢?手机“禁”与“放”如何把控呢?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自信心,让其学习态度有所改观。本文拟探究基于项目学习的手机教学模式,对项目学习+移动学习的课程发展做了展望。
一、问题提出
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使用手机来帮助学习,那会是怎样呢?实践表明,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有促进作用的。新的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手机应用到已有的教学模式中,创设出更适合实际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解决因设备不足或手机困扰等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项目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制作一部微电影,探究基于项目学习的手机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是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现状分析与准备
通过问卷网(https://www.wenjuan.net)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手机在“90 后”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绝大多数的“90 后”对手机和手机 QQ、微信的使用相比于家长、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教师能指导学生使用手机来进行课堂学习,那可谓物尽其用。
本次研究的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研究对象为玉林市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微电影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授课内容为第二章《信息获取》、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和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在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融入移动学习的理念,初步构成如下图所示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材料的准备策略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策略明确分工和任务用时,采用手机设计任务,合理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和学生的手机任务。
(二)实践过程与效果
根据项目学习的组成要素:内容、活动、情景和结果。结合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和移动学习的特点,本研究的具体教学流程如图 2(见下页)。
1.第一阶段。笔者主要采用材料的准备策略和小组分工合作策略,允许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并观察其使用手机的具体情况,课程的设计偏向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都使用手机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没有学生提出不可解的问题,这让笔者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2.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项目学习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小组管理和分工都有所欠缺,但手机的初次引入确实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本阶段,笔者淡化项目学习的使用,重在手机教学。
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在选择单元格和如何修改数据,选择行和列的操作上的表现有待加强,有一部分学生在录入纯数字(需要在输入数字之前添加英文状态下的单引号)这个环节卡住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实情指导小组每次一人负责下载文件,同一设备进行轮流查看,减少多次下载以便节省费用。对被动和惰性的学生,则要求小组长加强监督和催促,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结果反映不错。
两个阶段结束后,由于内容设计的不同,学生的热情由增变减。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来说,学生对第一次的研究使用 Word 来制作封面表示很认同和感兴趣,对于第二次研究的 Excel 制作预算表和小组评分表表示不理解,认为没必要。Excel 的学习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相对乏味,所以学生的热情就骤然下降了。
3.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手机教学模式,双管齐下,不顾此失彼。但由于学校制度的变更,手机使用受限,故笔者更注重手机的课前和课后使用情况。项目设计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爱上课堂,深度挖掘,并努力让学生去“用”手机而不是“玩”手机,以此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
项目学习中的“项目”设计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本阶段分图像和视频制作两部分,以微电影所需的图片制作来讲授图像加工软件 Photoshop CS5 的使用方法,主讲移动、选择、套索、橡皮擦、文字、油漆桶等工具,抠图、图层的组合及对图像进行文字说明的加工。通过学习,学生能对微电影中的图片进行加工处理。而视频的制作则主要以绘声绘影为主。通过形象的比喻:素材导入区域—— 演员,时间轴轨道—— 化妆间,播放窗口—— 舞台。制作的流程是先确定演员(素材),再对演员进行化妆(视频编辑),然后才能演出(视频预览)。化妆的环节较为重要,一个姣好的妆容是演出成功的基础,如何对已经有的视频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将决定微电影的精彩程度。学生很快联想到正在制作的微电影,这样理解起来毫不费劲,制作出来的微电影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技术水平。
通过三个阶段的研究,笔者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手机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手机去探究学习,更能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项目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工具。手机任务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气氛,人际关系也会愈发和谐,进而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观。
三、结论与反思
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把移动学习的理念融入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提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手机教学模式。该模式提炼出一种综合了项目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即碎片式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的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能更系统地进行教学,学生能更自主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信息素养。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注重了学生的所获所思但忽视了学生的互评和展望。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渴望独立却又缺乏自控,智能手机虽能娱乐生活,但诱惑却不容忽视。把手机引入课堂,若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引导不到位,那么极易导致学生沉迷手机,“辅”则成了“阻”。由此可见,课程设计极其关键,如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慎重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和帮助,抛砖引玉,为将来可能大规模普及“互联网+”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王竹立,李小玉,林 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8)
【作者简介】欧 球(1982— ),女,2006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7月到玉林市田家炳中学任教信息技术,中学一级教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骨干教师。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