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王小娜 马鑫宇 王凯
摘 要: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对收回的10781份问卷,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原因、渠道、活动分布情况,以及第二课堂发挥的作用、第二课堂平台应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应用型本科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总结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第二课堂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第二课堂 问卷调查
一、背景分析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教育以外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很好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弥补第一课堂某些方面的不足,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本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的活动类型丰富,除了创新创业类项目之外,还有思想成长类、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社会工作类、技能特长类等各类活动。
本文主要以江苏省及周边省市高校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并针对高校如何进一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从而培养出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才。
二、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分析
(一)问卷分布
1.受访对象分析。
在本次第二课堂活动调研过程中,共收集了10781份有效问卷,从性别比例看,其中男生占比68%,女生占比32%;从年级分布看,在10781位受訪对象中,大学一年级人数为6770人,占总人数比例为63%;大学二年级人数为2606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4%;大学三年级人数为129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2%;大学四年级人数为11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由此可以发现在本次调查中,大一大二同学的参与占主体地位,大三大四同学参与较少。
2.问卷参与学校分布。
本次调查中共有147个学校的学生参加,其中淮海工学院、常州工学院、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这三个学校学生参与人数最多,分别为2730人、1854人、148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17%,14%。参与学校几乎涉及全国范围,但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及周围省市高校。
(二)第二课堂参与情况分析
1.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原因分析。
从参与第二课堂的直接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为了获取学分;其次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再次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是对第二课堂活动感兴趣。为了获取学分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近1/3,所占比重最高,由此体现大多数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是为了获得学分,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缺乏主动性。为了学到更多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学生达43%,可见学生还是希望通过第二课堂学到知识与能力的。只有19%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感兴趣,仍需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课堂需要推出更多可以吸引学生的活动。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渠道分析。
从了解参与的渠道看,主要有线下的学校学院宣传和线上的网络新媒体宣传。可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同学参与第二课堂仍然是通过学校学院宣传的,通过线上宣传参与的仅占1/4。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与第二课堂活动相关的线上平台建设应进一步加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分布情况分析。
除了创新创业项目之外,参与的其他六大类第二课堂活动如下:社会实践类、思想成长类、志愿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社会工作类、技能特长类。各类活动占比相差不大。可见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局限于常规的模块,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应逐步增加开设更多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4.第二课堂发挥的作用分析。
从参与第二课堂对学生自身发展起到的作用看,各原因占比不相上下,首先有27%的学生学到了自身发展和成长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其次是提高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关心程度;有24%的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最后是帮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只有约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作用。由此看来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5.第二课堂平台应用情况分析。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一般发布在相关平台上,PU平台是大学生目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最常使用的网络平台。有40%的学生对PU平台一般了解,有需要时才会使用;37%的学生比较了解且经常使用;仅有14%的学生非常了解且使用频繁;6%的学生不太了解,偶尔使用PU平台;3%的学生非常不了解,几乎很少使用PU平台。数据表明PU平台作为连接第二课堂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已经基本在江苏省各高校全面采用,绝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并使用过PU平台,但使用频率不足,有近半数同学不怎么使用。PU平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不同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同时PU平台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平台卡顿、不更新无法使用、校园发布活动不能及时上传、学时发放不及时等。这些问题需要PU平台进行相关的技术维护。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第二课堂活动特点分析
1.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意识和价值取向有较大差异。
第二课堂在学生中的普及度较高,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第二课堂都有一定的了解。从参与的直接原因看,学生都是自愿参与的,很少有盲从或被强制参与的。过半数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感兴趣或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为自身发展考虑,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但有近1/3的学生是为了获取学分。从参与的活动种类看,学生参与各种类活动比例不相上下,第二课堂活动种类局限于比较常规的模块,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应逐步增加更多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2.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作用显著。
在受访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发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学到了自身发展和成长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这是学生最希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的。由此看来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表明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是有意义的,今后仍需加大开展力度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第二课堂活动难以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受访的10781位学生中,有15%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与其所学专业知识内容相匹配的突践活动形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4%的学生认为组织的活动范围和规模有限,模式单调,吸引力不足;在11%的学生看来,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不能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可见目前第二课堂的内容限于学术及理论等方面,没有与实践活动相融合,而且种类较少,形式单一,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表明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有需求,但要求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贴近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应有的作用。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建设资源不足。
从受访学生的总体反馈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14%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应该有相应专业的指导教师;12%的学生认为相关建设资源不足,且受活动的经费、地点等限制;11%的学生认为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往往是一次性结束。第二课堂的体系构建不十分完善,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制,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乏专业性的引导,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很多活动都是一次性结束。第二课堂的建设资源不足,如经费、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的不健全导致第二课堂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多数学生希望学校管理层充分保证第二课堂的相关管理和设施的配备,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信息发布渠道不健全,可参与度有限。
有14%的学生认为活动信息的公布渠道不健全,学生不能实时了解第二课堂活动;9%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活动目标不明确,而且由于缺少宣传,大大降低参与度。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频率较低,参与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数据看,通过线上宣传参与的仅占1/4。新媒体时代,线上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力度远远不够。PU平台是大学生目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最常使用的网络平台之一,作为连接第二课堂和学生的桥梁,已经进入高校,绝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接触并使用过PU平台,但使用频率不足,因活动的发布渠道不健全,导致有些学生错失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表明PU平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保证第二课堂活动高效进行。
4.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需进一步改善。
从近1/3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看出一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第二课堂的真实意义与作用,所以高校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对自身和以后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根据调查结果,目前仅有3%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成绩单比较有说服力,方便以后求职。说明目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普及度有限,用人单位并不怎么认可第二课堂成绩单。应强化对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与成绩的评定,提高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说服力,在将来学生就业时有所助力。
(三)对策分析
1.顶层设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打通,有效整合各项资源。
有16%的学生认为应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打通;18%的学生认为应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这是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课堂侧重理论,第二课堂侧重实践,两者侧重点不同,但都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高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打通,从校长办公室下发权威文件,促进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等各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相互合作,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促进第二课堂更好地发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会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强化管理与考核。
24%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23%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版块,培养专业实践能力;19%的学生认为应突出实际发展,规划活动内容。目前学生对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呈现出的东西不太满意,希望高校能从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出发,开展内容与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除了丰富内容和形式之外,第二课堂的管理与考核非常重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第一课堂有考核标准,第二课堂同样需要,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关考核应该贴近课程内容,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定程度的考核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还能保证学生认真对待。
3.使第二课堂更加个性化。
第二课堂的参与者是学生,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都不相同大学生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正确地评价和定位自己。根据兴趣和特长有侧重地选择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和学生优点相结合,体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学生的能力能提高得更快。
四、结语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善第二课堂建设,不仅在于学校,还和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学校应该做好相关课程设置与考核制度构建工作,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挖掘学生的潜能,相关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也要配套齐全。学生要加强自我定位,认识自身的优点,并将学习环境与自身优点相结合,找出闪光点。高校应增加对第二课堂的投入,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具备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爱杰.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2017(4):51-53.
[2]高颖.浅谈我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及改进的措施[J].亚太教育,2016(11):86-87.
[3]史伊凌,段立,张杰,劉昱,沈耀华,陈依琪,李燕.基于实地调查的广东部分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研报告[J].求知导刊,2018(4):15-17.
课题: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设计、构建及推进效果的评价研究(编号:2018LX076);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创新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编号:ZD2018006);国家级及江苏省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设计、构建及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编号:20181105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