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的干预研究

2019-08-24 08:30解维娟吴薇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实验班理想信念

解维娟,吴薇莉

(1.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2.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精神文明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物质文明。“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情绪化正在消磨更多人的意志,淡化精神追求,负面情绪的积淀如精神空间的大山来压,层层叠嶂只会压倒人心,陷入无望之境。不失希望、不留绝望,才能驱动自身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潮流中的浪花,在激荡之流中奋起,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誓守信念,不卑不亢,努力奋斗。怎样让渺小的个体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我,坚定开展希望品质教育,持之以恒提升个体乃至整个社会与全民族的希望水平,才是可行之路。

与此同时,进行希望品质教育也是促进个人成长、收获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比如,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希望水平与积极的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呈显著相关。禹玉兰、谭剑烽、李鹤展、万崇华等人以505名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基于大学生群体所提出的总体希望感概念所寄托的实现路径、内化动力与个体主观层面的幸福体验感,三方面的指标具典型线性关系。该研究中的提取数据为 R=0.503、0.391 和 0.445,P<0.005,而研究中经多重线性回归法的应用分析,可知前两项指标能够用于预测后一项指标,并掌握后者近1/4的变异量。此项研究也向外界说明了一个事实:通过合理渠道的打通与拓展,通过正确方式释放动力来帮助个体提升希望水平后,获得一定程度的个体水平能够促进个体主观层面的幸福满足感的生成。

基于已有研究现状可判言,希望品质的提升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则以理想信念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借助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的形式,将希望品质的培养渗透在理想信念的课堂教学中。

一、方法

(一)干预方案的理论依据与逻辑思路

1.理论依据

目前,关于希望品质的干预模式以Snyder的希望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实验班学生所接受的干预方案是在Snyder希望品质干预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Snyder希望品质的干预模型是基于目标思维、动力思维和方法思维三者的强化而成。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又结合量子物理学中的能量场观点、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以及正向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理论,设计出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干预的方案。

具体而言,量子物理学中的能量场观点主要是指:宇宙是由不断转换且相互连接的不同能量场所形成的。基于此,在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希望品质,首先需要考虑有效能量场的构建;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理论认为,认知主客体间建立的情感关联必须要趋于平衡态,主客体间已经强化的正向情感链接,都能在促使个体态度转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在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希望品质,还需要注意增强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之间正向、平衡的情感关系;正向心理学的积极情绪理论强调:视人的个体心理为可扩建资源工程,积极情绪则是有效的扩建因子,可在发挥扩建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为形成个人持久的个体发展资源而提供助力,个体发展资源涉及身体、智力与社会性资源等,在一系列作用后促进个体行为创新建设。基于此,可见开展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并强化希望品质干预,需要不断参考学生所保留的积极情绪体验收获。

2.逻辑思路

在上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干预的基本逻辑思路(见图1)。

图1 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干预的逻辑思路

由图1可知,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干预的第一步:需要教师对理想信念的高度认同,即注重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正向的情感链接。第二步:教师借助轻松愉悦的热身活动,激活学生在地性的知识与经验,即注重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情感关系的平衡和正向的情感链接。同时,也是注重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表现。第三步:教师透过学生目标思维的清晰化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体验,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体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动力思维的强化。同时,学生动力思维的进一步强化又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而积极情绪的体验又会进一步使学生方法思维的清晰化,而方法思维的清晰化又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正是通过目标思维、动力思维、方法思维、积极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螺旋上升式的互动关系来提升学生的希望品质。第四步:上述三个步骤的有序进行都在注重促进有效能量场的构建。

3.干预方案

本文研究所引干预手段将参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第二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纲内容建立科学依据,将干预方案共分为3次。具体干预方案见附表1。

(二)被试

选取西华大学本科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取两班学生为研究客体,要求专业、级数相同,约束研究客体体量保持为30人。

(三)研究工具

自制《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估量表》,主表编制过程与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维度筛选方面,准确厘清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概念界定,设定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估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双维度。依据相关历史文献研究成果,设课程总体教学评价为满意度、吸引力、参与度三维度。

题目编写方面,解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纲对相关章节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分解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的双维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各包含七个维度要素为:①理想信念概念理解;②理想信念特征理解;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理解;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科学依据;⑤掌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依据;⑥理想信念坚定与树立路径;⑦理想信念现实化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包含的三个维度要素为:①学生自身报效祖国的责任感;②学生奉献祖国的使命感;③学生所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文中所提到的希望品质,就包含在学生所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中。

题目筛选方面,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先深究问卷可行性,听从专业导师意见,优化量表内容效度;同时在院校随机选20名本科学生组织问卷调查预期流程,对量表中的不合理题目积极删除;结合导师意见与预调查统计结果,清晰调整量表内容,确定量表终稿。

(四)研究流程

研究按准备、干预、评估三阶段有序铺展。具体研究流程及内容如下:

1.准备阶段:选定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实验与对照研究,实验班完成具体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对照班不参与教学,仅保持常规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估量表,联系相关专业学科辅导员与班主任,形成希望品质研究方案。

2.干预阶段:以科学系统教学来实施研究干预,选定2016年5月4日上午8:00-9:30于第五教室完成实验班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总课时3课时,时长90分钟。全过程无对照班中任一个体参与学习。

3.评估阶段:分别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个平行班级组织“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估量表”前测和后测,积极整理归纳相关数据后,横向完成平行班级前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差异,并以实验班为主体完成前后测结果的纵向化对比。

二、研究结果

(一)实验班、对照班前测差异比较

经过前后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平行班的前测水平以差异衡量值>0.05表示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对实验班级开展具体的干预教学实验。

(二)实验班前测、后测均值差异比较

经过前后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前后测水平以差异衡量值<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说明作用在实验班级的干预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实验班、对照班后测差异比较

在完成两个平行班级的后测后,结果对照显示出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课程参与度、理想信念概念理解度、马克思主义信念认同度三维度差异均大于0.05,因此两个班级后测结果差异性不明显,此外剩余14个维度均以差异衡量之<0.05水平代表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个结果可以说明,开展本文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干预设计是十分有效的,基于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识别、理解和知识习得,最终能够在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实现发挥积极改善调整的功效。

(四)“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和“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目标”的回归分析

以“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对“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目标”两方面指标进行逐步线性回归算法分析,可将所建回归方程的具体因子归纳为三项:课堂环境的学生参与度、教学整体内容设计的吸引程度、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吸引力。以上三项因子能够对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产生影响。如课堂学生参与度可对学习启发程度、信念特征理解程度、自我效能感观程度表现出强烈预测性,其预测解释概率分别为20.5%、18.3%、22.3%;教学整体内容的设计吸引程度可对理想、信念的概念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系认同等方面具备强烈预测能效,其预测解释概率分别为13.9%、20.8%、23.7%;教学方法吸引力体现则能够明显预测理想特征理解程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信念认同程度,其预测解释概率分别为20.4%、19.0%。

三、讨论

课堂教学干预设计的开展能够有效证实相关的研究预期与设想。如对照实验班前后测平均值差异结果可知,学生在接受新的教学方案设计后,能够明显对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效果保持较高的总体评价,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理想信念章节中所提及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并能更好地刺激这些目标的实现。而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平行班级后测差异对比结果中可知,学生在完成理想信念课堂后,能够显著提升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对理想信念章节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情况的评价基准线,而未接受科学教学的学生则无突出表现。实验教学中的纵、横向对比结果,已经向人们说明了课堂教学设计所体现的积极效果。因此,能够说明通过增加对希望品质的干预探索与教学实践,能够真正达到改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显然,希望品质与个体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均有紧密关联性,可帮助学生完成崇高理想信念的塑造,并激励学生以实现理想信念为目标而不懈奋斗。

“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和“理想信念课堂教学目标”的线性回归结果可说明,高校学生能够增强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提升理想信念建设、增强思考忧虑正向影响、激励自我效能感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的优化,随着教学内容的吸引作用不断放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概念内涵与外延都有更有效的帮助,也能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深刻认同。教师应主动探寻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真正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随着吸引力的提升,学生也能够不断增强对理想特征的解读,并且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认同感与推行力度。以上所发挥的正向效果,均来自于学生个体与可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所产生的情感互联,以多向性的情感互动来增加积极的学生态度转变效果。

以上结果说明,本次研究通过希望品质教学来干预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思路合理,逻辑有效,结果值得肯定与推广。应着重把握两点研究认知:一是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受能量场构建、积极品质形成、积极情绪体验等多重核心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与影响。二是扩大希望品质干预教学能够主动提升理想信念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的师生座谈会上谈及:“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因此,身为高校的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掌握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影响因素,主动开拓和健全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合理路径,在学生知识认知体系中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对理想抱负的树立与牢固,勇立时代潮头奋发向上,是不容懈怠的历史职责与使命。

附表1 理想信念课堂教学中希望品质干预的方案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实验班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