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礼物赠送困境分析

2019-08-24 08:30吴俊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情组员工作者

吴俊杰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注重礼尚往来,大学生群体也是如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礼物赠送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之间赠送的礼物在价格上也变得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之间的赠送礼物行为,不仅关系到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关系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因此对大学生的礼物赠送行为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礼物赠送的困境

(一)功利性赠送

随着功利主义的思想渐渐渗入校园,大学生之间礼物的赠送,由情感的交往变成功利性交往。许多高校学生,将礼物赠送看成是积累更多的人脉途径,在这一种心理的促使下,大学生之间的礼物赠送行为失去了沟通情感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利益的交换。而礼物的根本价值,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礼”之道,即通过物质的交换表达彼此之间的礼仪、礼节,功利性赠送显然违背了礼物赠送的初衷。

(二)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大学生本身几乎没有经济收入,而礼物赠送的名目繁多,不送又觉得掉面子,原本建立起来的情感连接也有可能会变得脆弱,所以许多大学生脱离自己的经济实际,硬着头皮买礼物,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分期消费、贷款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花呗等消费手段来解决了他们一时的经济困境,但这也会导致他们背上债务,还未毕业就成为了“卡奴”“负翁”。

(三)造成攀比的心理

大学生在赠送礼物时存在着攀比心理。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其心理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周围朋辈群体的影响,进而在礼物赠送是出现攀比心理。有的大学生明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却不能脚踏实地,选择与自己经济状况相符合的礼物,偏偏要与他人在礼物的价值上盲目攀比。别人送了五百块钱的礼物,我不能显得比别人差。以此类方式显得自己在群体重要地位,是一种攀比、虚荣的心理,不仅仅对自己的经济造成极大负担,还容易造成心理的扭曲。

二、大学生礼物赠送困境的原因

(一)人情压力

人情作为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在人情交往过程中,人们坚持“有来有往”的潜规则,即向别人赠送了礼物,也期待着别人的回赠;接受了对方的礼物,也总是要求自己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回礼。“同学每次都会在我过生日或是节日的时候送我礼物,平常周末也会经常请我吃点零食,作为朋友,我肯定要给他回礼的”。无形的人情压力,一方面来自自己朋友的人情投入,一方面来自周围同学人情交往的压力。

(二)圈子的维护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圈子当中,在学校中的大学生也生活在很多不同的圈子中。同班同学,同一个学习小组,同一个寝室的同学,都是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圈。在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一般的普通同学仅是停留于点头之交,朋友圈的点赞之交;而当送出礼物之后,可能就代表把对方当成了朋友,此时彼此的关系就上升了一个等级;另外,亲密的朋友,在赠送礼物时,也会选择价值较高、自己比较费心思、对方喜欢的礼物。礼物赠送,是社会交换行为的具象呈现,也是关系与圈子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圈子内部成员交往过程中,礼物赠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赠予,还承载着人际关系与价值认同等方面的互换和补充。

三、小组工作介入

(一)需求评估

对报名参加此次小组活动的大学生进行关于同学之间赠送礼物问题的访谈,确定大学生的问题及需求。

(二)小组方案

(1)小组对象:招募有礼物赠送问题的8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4名。

(2)实施方式:小组分享、课后作业。

(3)频率次数: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共6次。

(4)小组性质:支持性、发展性、封闭式小组。

(5)实施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原则。

(6)小组目标:①帮助小组成员正确认识礼物赠送的意义;②协助组员发现自身在礼物赠送方面存在的问题;③帮助小组成员一同学习如何更好地赠送礼物。见附表1。

(三)活动开展

1.第一次小组活动:小组破冰,自我介绍,制定小组规范。这是小组第一次活动,也是小组的开始阶段,组员间并不熟悉,存在着相互戒备的心理。此时可以通过暖场游戏,使小组达到轻松愉快的气氛,组员间放下戒备。接着就是工作者与小组组员自我介绍,彼此初步认识,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明确小组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小组的规范。

2.第二次小组活动:建立组内交往,了解礼物赠送的意义。小组的第二次活动,组员间已经有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此时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引导小组成员间彼此分享自己在礼物赠送过程中的故事,使组员真正地融入小组,敞开心扉。并且工作者向小组成员介绍礼物赠送的意义。

3.第三次小组活动:反思自己,重塑认知。此时小组的凝聚力已经形成,小组组员对小组有了很强的归属感,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大大加强,也能够成为彼此倾诉和学习的对象。这时候让组员倾诉自己曾经在礼物赠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由工作者和其他小组组员一同,为他解决问题,建立新的认知。

4.第四次小组活动:换位思考,情景模拟。此时小组已经进入成熟期,组员之间的信任和交往大大提升。但是小组还是需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处理不同的人际交往、关于礼物赠送的问题,因此本节活动设置了不同的场景,让小组成员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体会和思考。

5.第五次小组活动:巩固效果,互相鼓励。此时小组已经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小组活动即将结束,发掘组员的潜能与巩固活动的效果是小组活动的重点。组员在前几次活动中学习的礼物的意义,自身自我意识的转换以及换位思考,在此节活动中,都可以拿出来分享,在小组内部互相学习。

6.第六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结束,处理好离别情绪。这是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和学习之后,组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需要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工作者也需要做好小组总结。另外,小组成员之间、工作者与成员之间的情感也大大加深,需要处理好离别情绪。组员之间、工作者与成员互赠离别寄语。

(四)小组评估

1.小组工作过程评估

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评估就是对小组活动过程进行整体的评估。从此次小组活动来看,有没有出现冲突性事件,组内是否保持着较好的互动氛围,小组活动过程能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小组组员是否出现了不良情绪等。

2.小组工作效果评估

了解小组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前后感受的不同,由小组成员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估。组员过去遇到的困惑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小组中是否学习到了新的认知,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能否将小组互动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附表1 小组活动设计

猜你喜欢
人情组员工作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当组长真不容易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回忆流金岁月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情
小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