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专业课英语教学问题调查分析

2019-08-21 10:44古海云任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工科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古海云 任蕾

摘要:国内高校理工科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已历时近20年,全英语教学活动也正在积极开展中。本文尝试在教育资源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全英语教学专业课的态度、意见和建议。此次共有100位大学生参加了调查,调查问题涉及英语学习、专业学习、教材选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同国内高校理工科应该推广双语和全英语教学,但自己愿意选修全英语专业课的比例只有55%。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对比,深入分析了各方面现有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国内理工科全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09-03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并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近20年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推广双语和全英语教学。各级高校陆续开设了很多专业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1]。高校教师对理工类专业课双语和全英语教学问题的探讨也涉及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环境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2-4]。

但在教育资源迅速网络化的今天,各大网站的国外名校公开课也日益增多。大学生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在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学习带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公开课。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直接到MIT、Harvard、UCLA等名校的远程教育网站访问更多的教学资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双语和全英语专业课程是持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必将影响专业课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针对理工类专业课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适用性,结合课程组的双语和全英语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一份在线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为理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一、调研方法

调查参加者为上海海事大学大二和大三的通信专业本科生,共100人。调查采用匿名方法,学生只需填写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即可。大三年级的学生选修过的双语和全英语专业课较多,英语和专业水平也相对比较强。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本文作者所在的“网络通信”教学组结合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信息,针对理工类专业课的全英语教学问题拟订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问卷共20题,每一题用一句话来阐述一个相关观点,共有4个选项: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另外,也鼓励学生自愿填写对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理工类专业课的全英语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的英语能力。教师的英语能力,由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双语课考核程序来保证,聘请相关专家,组织申请下学期开设双语专业课的教师进行答辩,不能通过考核的教师,将被取消开设双语课的资格。得益于近年来的英语教学改革,学生的英语能力总体上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参加调查的学生基本都通过了CET-4考试。但在同一级的学生当中,历来都存在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我们把调查问卷客观题的第一部分设置为有关英语学习的观点,共9题。

1.我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2.就算英语不是本科生的必修课,我也愿意选修英文课。

3.大学英语课应该加强英语听说训练。

4.我在大二之后的英语水平还不如高中时好。

5.两个中国人用英语对话让我觉得不舒服。

6.我喜欢和外国人说英语。

7.中國人应该学习英语,因为它是国际语言。

8.英语越流利,以后在职场上越成功。

9.英语能力标志了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

注:除3题和4题外,其余6题来自参考文献[5]。

客观题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专业课双语教学、名校公开课及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观点,共11题。

1.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对工科生来说是有必要的。

2.电子工程师应该具备很好的英语能力。

3.电子和计算机类的专业课教材应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

4.国外经典教材的中文版本更易于读懂。

5.比起中文的专业术语,英文的专业术语含义更清楚。

6.英文版的专业软件更难使用。

7.双语专业课比中文专业课的难度有所降低。

8.我想要学习国外名校的公开课。

9.我愿意选修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10.采用英语授课有利于国内文凭被其他国家认可。

11.中国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应该推广英语授课。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1.仍然有约2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有抵触情绪,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二之后的英语水平还不如高中时好,几乎全部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应该加强听说训练。可见,理工类大学的英语学习环境仍然是有待改善的。

2.近50%的学生觉得和中国人用英语交流不太舒服,30%的学生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也感觉为难。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效果必将会受到所用语言的很大影响。

3.92%的学生同意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必需的,84%的学生认为英语流利会对以后的职场有很大的帮助,然而60%的学生不同意把一个人的英语能力作为其受教育水平的标志。

可见,大学生能明确地认知到英语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工具,但对使用英语的抵触情绪却又真实存在。因此,理工类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仍需要改进,需要更加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专业课采用英语教学的态度

图2统计结果表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95%的学生认为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对工科生来说是有必要的,81%的学生认为电子工程师应该具备很好的英语能力。

2.关于双语课使用的教材,只有不到70%的学生认为应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约60%的学生认为中文译本更易于读懂,但英文专业术语含义更清楚。对于双语专业课的考试要求是否有所降低,也没有统一意见。

3.90%的学生表明愿意学习国外名校的公开课,也赞成国内高校的工科专业应该推广英语授课。但自己愿意选修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生只有55%。

可见,学生仍然担心自己的英语能力,不确定是否能够跟得上全英语的专业课程。而网络上的国外名校公开课有中文字幕,可以重复学习,也没有考试和学分的压力。

(三)对比统计结果

本次参加调查的学生当中,大二和大三年级各有50人,大三学生专业能力相对较强,学过的双语专业课也要多一些,在有关双语课的几个问题上,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表现出比较有趣的差异性。

图3所示为大三和大二学生对于是否应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的看法。80%的大三学生认为应该选用国外经典教材,大二学生这个比例只有56%。如果考虑学生当中有大约20%是对英语学习本身有抵触情绪,那么专业背景更强的大三学生对国外经典教材的专业性是非常肯定的,而大二学生应该仍然是受限于英语阅读能力。

图4表明,72%的大三学生能够体会到英文的专业术语含义其实是更清楚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很多术语的中文翻译并不统一,直接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理解反而不会混淆。

由图5可见,10%不同意中国高校的工科专业应该推广英语授课的学生全部来自大二年级,初次接触双语专业课的困难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调查当中,约有35%的学生建议同一门专业课可同时开设英语授课班和中文授课班,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理工科专业课英语教学问题的匿名调查,结合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提高理工科双语和全英语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1)教师英语能力是提高双语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相关的师资培训和进修是非常必要的;(2)重视专业英语课程,保证学生能在选修双语专业课前有一定的英语专业文献阅读量和专业词汇积累;(3)双语专业课宜采用较广泛的参考文献列表,不局限于某一本国外经典教材的内容;(4)课堂英语使用比例应逐步增加,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英文授课,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只是工具,不应该成为专业知识的学习障碍;(5)重视实践课题、实验课和习题课,熟练使用英文版专业软件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淡化语言的影响;(6)双语专业课可采用综合的考核方法,实践报告+实验成绩+考试成绩,灵活分配三部分所占的比例;(7)加强课程网站建设,教学资源上网,便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成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每年的留学生和国际交换生数量持续增加,到中国各大院校来的外国留学生和交换生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各级院校的理工科师生必须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积极开展和适应专业课的双语和全英语教学,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培养理工科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Kirkpatrick A.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Universities[M].Dynamic Ecologies.Springer Netherlands,2014.

[2]陳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13,36(1):43-44.

[3]潘杰,王晶.高校理工类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141-142.

[4]王清阳,吴玉香.理工科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17-19.

[5]Ming Yee Carissa Young.Macao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glish:a post-1999 survey[J].World Englishes,2006,25(3-4):479-490.

猜你喜欢
理工科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