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林,程喜好,叶高亮,蔡天盼,黄河浪,吴 磊
(1.南昌大学a.研究生院医学部2012级; b.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南昌 330006;2.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西 宜春 336000; 3.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1]。在众多化妆品使用人群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而化妆品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诸多负面问题,不良反应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类。在我国,有关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报道更是少见,目前已有的研究中都是单一的、零碎的,对其整体流行规律与态势尚不明了,尤其缺乏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产品种类、发生原因、疾病类型的了解以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此,本研究探讨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化妆品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随机抽取2016—2017年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5个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1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首先随机抽取5个二级学院,然后在抽中的5个二级学院中随机抽取1个三年制高职专业,再从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各抽取2~3个班进行整群调查。
参照国内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调查的有关思路和形式[2],自行设计化妆品不良反应调查问卷,主要收集被调查对象人口信息、月平均消费水平[分为高(>2000元/个月)、中(1500~2000元/个月)、低(<1500元/个月)]、过敏史、化妆品使用种类[分为特殊类型化妆品,包括除臭类、防晒类、健美类等;普通化妆品,包括彩妆类、发用类、芳香类、护肤类、指(趾)甲用品等]、使用频率、反应类型及发生部位等。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对象对目前化妆品的一些看法、态度、行为等,笔者从实际出发综合有关信息,设计了认知度调查表,主要包括“化妆品知识获取渠道”“是否相信化妆品宣传功能”“是否知道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拟采用的处理方式”4个方面问题。
1.2.2 样本含量
据有关调查报告提示,大学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P)约为15%[3],定α=0.05,δ=0.02,算得样本含量为1225人,为了克服不依从和失访,在此基础上增加样本含量到20%,最终使样本人数达到1500人左右。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2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
采取平行双录入的方式将数据录入由EpiData3.1构建的数据库中,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对象中,女生占62.35%;年龄17~22岁,平均(19.35±2.75)岁;5个专业中比例最高的为艺术与设计专业,占23.46%;不同年级中大三年级比例最高,占47.24%。1522名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1522名学生的化妆品使用率为92.84%。使用种类以普通化妆品为主,占81.73%;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是洗发水、洗面奶、口红;特殊型化妆品占11.10%,居前3位的是防晒霜、祛斑类、染烫发剂。艺术与设计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高于学前教育、会计、护理、旅游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化妆品使用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化妆品使用率以大三最高(93.88%),大一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与大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较好、经济中等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高于经济较差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1522名学生的化妆品使用率比较
1413名化妆品使用学生中出现不良反应153名,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接触性皮炎、痤疮、皮肤色素异常等7种类型,其中以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最高,占8.21%,其次是痤疮、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1.2%、0.64%。接触性皮炎、毛发损害发生率:艺术与设计的学生高于会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护理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痤疮发生率:护理的学生高于艺术与设计、会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会计的学生低于艺术与设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护理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性皮炎、痤疮、皮肤色素沉着、毛发损害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大三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学生,经济中等的学生高于经济较好、经济较差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艺术与设计的学生高于会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护理学生,女性高于男性,大三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学生,经济中等的学生高于经济较好、经济较差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类型、性别、年级及经济状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1413
1522名学生对化妆品的认知度以主要渠道中的电视广告居首位,占57.82%;网络宣传居第2位,占20.37%。是否相信宣传功能中的不全相信居首位,占64.26%;相信居第2位,占31.01%。是否知道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了解过居首位,占64.26%;不知道居第2位,占25.23%。消费者采用的处理方式中找化妆品销售单位解决居首位,占42.12%;自认倒霉居第2位,占19.71%。见表4。
表4 1522名学生对化妆品的不同认知度情况 n=1522
表4(续)
化妆品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赋值见表5。以性别、户口类型、专业、化妆品购买渠道、使用频率、过敏体质史等为自变量(X),以不良反应与否作为因变量(Y),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会计、护理、经济状况、美容美发机构、网络、化妆品使用种类、化妆品使用频率及冬季均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见表6。
表5 化妆品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赋值
表6 化妆品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调查中,女生化妆品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其与文献[4-5]报道的结果基本相符,并说明与女生爱美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关系。此外,经济较好、经济中等的学生化妆品使用率高于经济较差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文献[4]研究的结果相同。
本调查结果表明,化妆品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处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10.83%),其与其他地区比较未见明显升高趋势[6],这可能与我省化妆品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及产品监管力度逐年加大有一定的关系。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以接触性皮炎多见(8.21%),其与文献[7]研究的结果相符。此外,女性接触性皮炎、痤疮、皮肤色素沉着、毛发损害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使用化妆品频率较高、种类繁多有较大关系,部分女生日均使用2~3次,平均使用种类达7种之多。
本调查中,有78.19%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告和网络宣传获得化妆品,同时有64.26%的学生对广告宣传不完全相信,其与文献[8]研究的结果相同。而化妆品厂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会夸大化妆品的效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整顿包括电视、网络、传单、报刊等媒体的化妆品广告宣传,要出实招、花力气、发狠心进行整改,对不顾事实、夸大产品功能、无中生有、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以及采用不正当行为恶性竞争的要坚决取缔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净化化妆品消费环境。本调查中,有19.71%的学生在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时选择“自认倒霉”,且仅有10.51% 的学生知道相关法律法规,这点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调查中,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设计的9个因素进行了筛选,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与7种影响因素有关,说明其发生是多因素的。性别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男、女性,特别是女性使用化妆品频率高、种类多有关。
综上所述,某校大学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一般水平,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知水平较低,应该利用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统一集中的特点,相关部门可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校园,针对性开展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标准的宣传和咨询,倡导科学使用化妆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严格规范生产销售行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对目前销售途径多样欠规范的现况,严格执行市场抽查、监测,对不合格产品、过期产品、“三无产品”坚决查处,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一批生产质量优、销售途径合法正规、消费者信得过、用的多、效果好、市场前景长期看好的典型产品,作为化妆品市场的示范,并利用多种媒体帮助其宣传,促进化妆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从而有效降低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致谢:本调查得到江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南昌大学2018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成员——程喜好、马昕、杨玉婷、罗昕和孙金辉同学的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