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治理的内涵建设研究

2019-08-20 08:53
关键词:公共安全居民医疗

杨 楠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治理(Governance)理念是一个强调分权、参与、多元、合作、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系,它要求不同多元参与主体(政府、企业、社区自组织、居民等)共同互动,使用网络相互连接,最终共同达成治理目标。自该理论被提出以来,对于文化与治理之间的理论探讨也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延伸了福科的“治理”理念,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提出的文化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般公民对治理过程的参与,从而促成治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调节与规范(self-regulating)[1],还是更看重文化的工具理性,集中探讨治理框架下文化政策的制定[2],而实际上,最终想要实现的文化治理,是如S.Hall 所主张的从文化的治理(governance of culture)转变为透过文化来治理(govern by culture),即将文化置于治理的中心位置,设定一套文化意义、价值的思维标准来衡量治理的机会与限制[3]。

将社区与文化治理相连接,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中国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转型,以及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强调作为制度末梢的社区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使得社区占据社会治理制度框架结构的中心化位置[4],而文化治理与社区的结合,以文化融合社区各领域、各主体,与社区各公共事务如社区医疗、社区公共安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教育等领域相连,帮助建立各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全面的社区治理[5]。

如果要实现社区文化治理,需要从:(1)社区文化治理体制末梢研究、(2)政策工具研究、(3)平台工具研究、(4)治理方式研究四个大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4]。而在治理方式研究中,又包含社区文化多元主体建设、资助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多种参与机制、健全绩效评估体系[6]、内容实践研究等更为“实然”方面的研究。在过往的学者研究中,多是基于价值层面的讨论,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7],社区文化治理究竟如何在社区实现,除去顶层设计外,需要实质性的内容实践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社区文化治理在社区内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社区文化治理各多元主体提供在社区实现文化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所指涉的是与公众相关的一切安全问题,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一直具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社区公共安全既包括在社区内部的治安,又包括有防灾减灾、事故预防、应急管理等内容[8],在西方国家,公共安全还包括司法体系内的社区矫正等内容。在社区进行公共安全处理,主要是为了使人们不再担心那些对他们人、财、物存在的威胁。社区文化艺术可以与公共安全相结合,在社区文化治理的过程中,社区文化的营造和公共安全部门结合得更为密切,这种结合其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9]。从最初的对罪犯的治疗干预,到如今发展出更多的合作方式,包括为出狱人员提供艺术类工作技能培训,在社区剧院为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法律、危害的预防展示,以及在社区进行相应的园艺、绿化项目,为社区矫正服务。文化和艺术项目可以在公共安全部门的每个层面找到,从预防危害公共安全事项的活动,到纠正和为社区矫正提供治疗帮助,再到服刑期满人员回归社区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有研究表明,文化艺术教育对高危敏感的青少年人群有较高影响力,可以帮助重新塑造青少年的性格,帮助其回归社会。在社区层面,艺术促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建立社会资本,并通过持续的合作,增加社区内合作活动的能力[10]。

(一)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 在社区层面,社区对于公共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解组理论表明社区层面一些因素如贫困率、居民的流动性、民族差异以及较弱的社会联系网络,会降低社区本身影响居民行为的能力,从而导致犯罪可能性的增加。社区影响公共安全的能力取决于其赋权于居民的情况,这种能力包括社会凝聚力、集体活动效率和社区认同感、社会资本、社会控制和行为等[11]。所以公共安全领域一直把社区作为最重要的场所进行研究,与文化艺术结合,相应的理论和措施有:破窗理论——强调相对看似无关的社会和环境因素,比如杂乱的涂鸦、杂物的堆放等都需要被重视,以维持良好的公共秩序,减少更严重的犯罪[12];环境设计以防范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简写为CPTED)——即通过有策略的设计,营造社区环境来控制犯罪行为的减少,如改变人们的视线遮挡,使人们能够共同关注街边发生的事情,或使用相应的设施如灌木或栅栏震慑犯罪活动。

(二)社区文化治理与社区矫正 社区文化治理中的项目建设是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内容,通常在增进社区内部相互理解和同情心、影响法律和政策制定、为服刑人员提供工作机会、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所影响。社区文化治理工作者使用艺术作为工具,联结容易产生矛盾的人群,以增进人们间的相互理解和同情心。这种相互的理解和同情心在一定程度上会满足公共安全的目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迅速地给予反馈,防范犯罪人群,加强社区居民与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加居民的法律意识。

社区文化治理工作者使用创意性的手段,开展活动以影响公共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艺术、文化在某些程度上被认为是独特的,使用一些新颖的手段和策略去影响大众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的注意力。同时,文化艺术可以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和谐发展,社区一直被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有康复功能的。这一功能对司法人员尤为有用,因为他们为那些在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的社区成员、有案底的犯罪人员和那些刑满释放的人员提供机会。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为这些人员提供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并帮助重新塑造个性。文化和艺术常常为一些有案底的人员提供工作机会,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技能培训对这些人来说通常准入门槛较低,并且在手工艺制作等领域的技能可以在其他的部门和领域得到利用,因此拓宽了出狱人员的工作选择范围。

由此可见,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安全休戚相关,既为其提供预防犯罪的方式方法,又为其提供解决犯罪问题的途径。开展社区内的文化艺术项目,对社区公共安全产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将会是社区文化治理未来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需要继续进行相应研究。

二、社区文化治理与社区教育

社区文化治理通常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而这种结合包括两种思路,一种是在社区进行学校艺术教育的延伸,另一种是在社区环境下自发产生的艺术教育。以社区内部和外部两种思路进行的社区艺术教育相应产生了不同的社区艺术教育方式。

当谈及究竟什么为社区艺术教育时,有些人认为是社区艺术组织进行相应的艺术技能课程教授,以帮助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业余生活。也有人认为,帮助特殊群体,使其拥有相应的生存技能才应是社区教育的核心。究竟社区艺术教育所指涉的是什么,Ulbricht(2005)将其进行了分类,他认为社区艺术教育可以划分为非正式的艺术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有组织的社区教学(Organized Community Teaching)、关系培育项目(Outreach)、地方志中的艺术教育(Ethnography)、公共文化中的艺术教育(Public Art)这五种类别[13]。其中非正式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外,个人在正式教学环境外学习艺术的方式,是个体学习艺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人们都在社区中以独特的方式学习艺术。传统手工艺者在作坊中将自己的技艺口传心授给自己的学生,19世纪中产阶级通常在家中进行艺术和手工艺技能的学习,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到国外旅游,到艺术博物馆进行学习参观等等,这些艺术学习没有正式的班级,通常是隐藏在社区内部的学习方式[14];有组织的社区教学则指在社区中,老师为社区居民提供正式的,以传统艺术形式为内容的教学项目,这些课程在社区中越来越多地为社区居民和特殊团体的个体需求而设计,通常涵盖义务教育以外人群的艺术教育工作,比如为高危青少年、年长居民、服刑人员、残障人士服务等,此种艺术教育形式通常在学校、公园、社区艺术中心、艺术博物馆等地方进行。

社区对公共教育的影响,从学龄前、到学龄期、到高等教育、青年以及老年人都有所涉及。而社区文化教育的对象中,目前我国社区文化教育较为缺乏的是对学龄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社区文化与教育为学龄期学生提供学校艺术教育的延伸,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模式下,学生的需求应成为学校和社区共同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社区文化与中小学的教育结合,强调社区的空间和内涵,将艺术老师、艺术家、民间艺术者以及社区居民、学生结合起来[15],同时强调学校与其他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社区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分为三个部分: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将社区故事、社区装饰等元素作为艺术创作素材,使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真实世界;二、培养学生走入自己社区,通过寻找历史和人文的背景,探究自己所在社区是什么,它是如何变为现今这个样子的等等,继而使学生得到多元文化的综合人文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下社区居民通常会被请到学校,充当课程的教师、协调者和课程开发者;三、学生作为社会工作者、社区规划者,学习建筑学、规划设计等内容,将社会与文化融合,协调社区和自然环境,为社区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16]。

(二)社区文化与终身学习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终身教育第一次被正式提出。随后,该概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欧盟(EU)等主要世界组织推崇。终身学习的定义为,“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17]。它包括全部“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18]。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它必须成为贯穿人们各阶段学习而提供服务和参与的指导原则。在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下,除去正规学校教育以外的成年人社区教育,尤其是老年人的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领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在社区进行养老服务,面对社区关怀、健康评测、安全监测、社会互联、遗产、适应环境等社区养老提出的新问题,新的解决方法也层出不穷,而其中,文化艺术教育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对老年人开设的社区艺术教育可以使老年人从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性上获得满足。

文化艺术拥有独特的能力,适应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其百搭的特性,可以成为各个年龄段人们适应挑战和学习需求的内容。人们通过绘画、写作、舞蹈、音乐等兴趣、技能,获得可以终身使用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艺术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引领整个终身学习领域[19]。年龄问题在社区始终被理解成为一个负面因素,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给社区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实际上,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伴随着其认知的发展,对社区具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可以通过社区文化教育项目的开展而体现。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由于时间的积淀而产生的智慧,他们曾参与的社区历史和文化使得他们本身成为社区文化治理中不竭的动力。这一动力,使老年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在社区进行艺术类课程学习之外,故事讲述、与社会和文化相关的食品制作、传统的宗教和文化仪式等老年人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社区跨年龄艺术教育项目(intergenerational art program)中经常使用。跨年龄艺术教育将老年人与青少年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的社区文化教育项目,这种项目可以促进社区内各个年龄层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通过转换性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的方法,使各年龄段人们更好地进行学习。转换性学习是指通过转变之前的经验和解释,使其获得一个新的或修改了的解释以指导未来的举动[20],与年轻人一起进行跨年龄艺术教育项目,可以使老年人改变其过去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新的想法和见解,以开展终身教育。使用文化的方式,在社区为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建立一个重要的场所,赋予老年人在社区更多的责任,通过传统艺术和非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经验,使老年人探索并分析自己为社区带来的影响,并与其他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合作,对自己的社区产生共鸣,使用转换性学习的方法全面提升和改变老年人本身的看法,继而从心理、生理上影响老年人。

社区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无处不在,贯穿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历史时期,无论是学校教育抑或是老年人的教育,在社区文化治理中,对于教育结合的项目都应从社区建设的角度出发,赋予人们合理的权利,使人们产生对社区的依赖感、责任感,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公民进行社区的文化治理。

三、社区文化治理与社区医疗

社区医疗是公共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最为有效进行公共医疗服务的场所,是最接近所需治疗人群的地方。我国社区医疗是以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2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服务将更多地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尤其是在社区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由原先的治疗病患,向预防疾病转变,这种整体性的医疗改变被称为全身关注(whole person caring),即帮助人们增强身体健康,关注于个人的生理、心理、情绪和精神及其需要[22]。而这种转变使得社区文化艺术能够更好地与公共医疗结合,通过设计、艺术治疗和预防锻炼等方式参与公共医疗服务。从创作诗歌、绘画、歌曲或者故事讲述等艺术形式中,病人的想法、目标、需求等内容更容易和全面地得以表达。

文化和医疗健康结合的主要项目,有两个极端的方向(见图1)。在一端是使用文化艺术增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在这些项目中,文化艺术被当作工具使用,服务于人们健康的改善。而另一个方向的极点,则是一些项目为了制造或显现“纯粹”的艺术以增加人们对艺术的关注度。在这种目的下,社区文化治理并不是影响健康和生活,而是以疾病、健康生活方式等健康领域素材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项目是处在中间地带的,它们的目的既有激发人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人们的艺术技能培训,以及助推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艺术对具体健康内容的影响,如艺术帮助解决精神健康和身体残疾等问题。

图1 社区文化治理与社区公共医疗关系图

社区文化艺术参与医疗的内容和形式众多,如图2所示,文化艺术与公共医疗在构建医疗环境、医院药物治疗、医患关系、艺术治疗、社区艺术等五个部分与医疗相关。这五个部分全面体现了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医疗之间的关系。

首先使用艺术和设计可以改变整个社区对公共医疗的看法,继而影响公共医疗政策,以构建不同的医疗环境。其次,在医院中使用视觉和表演艺术可以改变病人、员工、探访者对医疗机构产生的恐惧感、隔阂感、陌生感。医院和诊所将病人与他们的家庭、朋友和社区隔绝开来,而专业医生的问诊又加深了这种陌生感和隔阂感。在社区内进行医疗诊断,可以减少这种陌生感和隔阂感,使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式为等待区域的病人和家属创造独特的时刻,又可以减轻患者在等待期间的不适和痛苦。同时,联合社区艺术家、医院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一起对社区医院的墙面、雕塑、喷泉、花园等设施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和氛围,为病人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使用文学、视觉艺术和戏剧等方式可以加强社区医务工作者与社区的联系,并为社区医疗服务增加新的人力,增加相应的知识储备。在面临专业工作人员缺少的困境条件下,预防疾病的社区医疗政策,可以指导一些没有接受过太多训练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有机参与社区医疗服务,社区文化工作者、喜好文化艺术的居民就在这些人之中。社区中喜爱舞蹈的居民,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分配,访问社区内病人的家庭,以舞蹈的方式带领病人进行个人运动方面的训练,在增进居民相互了解的同时,也帮助病人进行体能的康复训练。

第三,艺术治疗工作者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小组中,对社区内具体的门诊病症进行方案的提供和治疗。

第四,使用艺术作为有力的工具,可以增强社区内部各居民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为社区中的特殊群体提供表达自己需求的机会。社区文化工作者服务于公共医疗服务中各种创伤及危机的心理治疗,艺术在社区精神心理公共医疗中,可以在某些程度上代替药物治疗,并且为家中有精神类疾病的家庭减轻痛苦缓解伤痛[22]。社区文化工作者在经过相应的培训后可以利用艺术文化的方式,安全有效地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干预对象提供服务,并满足社区中不同心理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在社区中,社区内居民通常会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产生某种顾虑,而利用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卫生相结合的方式,艺术家、社区文化工作者、社区居民志愿者与心理学家、护士和其他心理健康机构一起组成支持小组,心理支持小组在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的时候,采用艺术的方式,共同在社区内创作壁画,利用这一载体,使社区居民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增加相互了解。

社区文化与公共医疗的合作将在今后随着社区文化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更加深入,伴随预防和健康的医疗理念的转变,文化艺术与公共医疗的合作将在社区层面普遍展开。艺术家、社区居民将有机会直接参与社区内的公共医疗服务,降低公共医疗的花费,提升公共医疗的服务效率。社区的文化治理将在医疗领域继续体现文化与艺术的普适性。

图2 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医疗合作模式图(改编自 Angus,2002[23])

四、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交通

美国公共场所营造项目的总监弗莱德·肯特(Fred Kent)曾说:“如果一座城市是为了车辆和交通所设计的,那么它得到的将会是车和交通。如果街道是为社区中的人和环境而设计的,那么得到的将会是更好地吸引人和营造良好的环境”。街道是最基础的公共空间,是社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人,无论年龄老幼、能力高低、收入多少都应享受有安全、舒适、便捷的道路,以便到达社区的每个地方和公共场所。然而社区内的公共交通道路设施却通常被社区治理者所忽视。试想在社区中,人们从家中走出到公共空间,共同活动需要途经的道路;在拜访社区中邻居时而途经的道路;人们需要到公园散步聊天将车停在道路两旁;人们要在社区内的公交站,坐上车奔赴工作场所等等,这些都与社区内的公共交通设施相关。

如果交通规划的意义在于使人们到达他们要去的地方,那么交通规划就需要从最基层的社区营造开始着手。过去,儿童会在道路上嬉戏玩耍,人们会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与朋友交谈聊天,老人会携手坐在道路两旁的树荫下闲话家常。然而随着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成为了专门为“汽车”修建的道路,即使这些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或是自行车道,给行人的压抑感也是如影随行,更不用提这些道路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占领,社区内的停车纠纷造成社区矛盾的产生,道路在人们看来已逐渐成为到达下一目的地的通路而已。如果道路规划符合社区的需求,可以帮助增加土地使用率,增加开阔的场所,并重新将社区内居民与公园、商业区和城市中心相连。它可以减少居民对机动车的依赖程度,儿童可以安全地走去上学,人们在道路上可以增加相互了解,增加人们潜在的步行或骑行方式,帮助建设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改变社区道路以私人便利性为目的的建设目标。

现阶段我国公共交通依旧停留在公共的实用功能规划方面,而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将逐步要求将公共交通规划设计转为向使用者(即居民)的体验感出发,以改善社区居住生活质量为前提,建设更为适于社区居民出行的公共交通。这种对道路交通规划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变革,而面对这些改变,如何通过有计划的设计,与艺术组织合作,将文化艺术与交通系统相结合,开发建筑艺术项目,促进规划者与承包商将艺术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相融合等,使之为公共的社区治理服务,将成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

公共交通对于社区治理的影响有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成为部分社区自治的场所,促进公民主体的参与;二是公共交通可以将市场机制引入,促进社区治理公、私部门之间的互相参与;三是公共交通与社区文化治理的结合可以促进居民以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作为一种社区公共服务可以成为部分社区自治的场所,促进公民主体对于社区治理的参与。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公共交通是政府职责内需要完成的事情,然而在治理的大背景下,社区内的公共交通设施已不再是一元治理模式下的“一锤子买卖”,不再是单纯所属市政服务的内容,成为由辖区居民、市政规划部门、艺术家、基金会等主体共同合作的场所。从公共交通设施本身的设计,如途经社区的道路宽窄、道路时速、路旁停车带等,到公共设施如车站、道路两侧的长椅、果皮箱等硬件的设计等等,都可以吸引社区内居民参与,以达到共同治理的目的,使公共交通在更为便利安全的同时,成为吸引人们去为之服务的社区公共场所。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忽略了社区道路的设计,总是不禁问起那些杂乱停车无法通行的社区道路究竟应由谁来管理。引入社区文化治理的概念,使社区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治解决道路问题,用文化、艺术的方式对社区内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政府、社区建设者、社区居民、艺术组织等主体共同打造社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手段。

(五)总结 本文综合分析了社区文化治理与公共安全、社区教育、社区医疗、公共交通之间的关系,主要为社区治理各主体进行社区文化治理提供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案,诚然,社区文化治理并非解决社区各项问题的万能药,但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过程中,它将为我国社区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问题思路,使政府、居民、社区文化自组织、居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在文化的价值属性和工具属性的共同引领下,逐步探索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居民医疗
石器时代的居民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什么是医疗告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