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19-08-19 01:33潘志明黄秀坚何采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功能恢复

潘志明 黄秀坚 何采辉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并施行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預后,试验组患者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可提高肘关节HSS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 肘关节骨折; 功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elbow fracture.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elbow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18 after internal fix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Earl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rol group.HSS and pain scores of modified elbow joi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SS score and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HSS score of the improved elbow joi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Earl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elbow fracture can improve HSS score of elbow joint and reduce pain scor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Earl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lbow fracture; Functional recovery

First-authors address:Shunde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oshan 528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1.037

肘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14%。肘关节作为前臂、上臂的机械性连接,对前臂的旋前旋后与屈伸肘关节等动作的完成起关键作用;另外肘关节的上下关节面的接触弧度较大,解剖结构十分的特殊,骨折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性活动障碍[1-3]。术后若缺乏有效的康复训练,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粘连从而产生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严重者会直接丧失功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4-5]。临床上早期开展康复运动训练可进一步缓解患者肘关节骨折的痛苦,从而促进患肢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有效预防患者关节僵硬的问题,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而改善生活质量,积极实现早期康复。本研究针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入组标准:所有患者经过X线片或CT检查均诊断为肘关节骨折,均符合肘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剔除标准:剔除合并相关脏器损伤的患者;剔除语言交流且智力障碍的患者;剔除具有精神疾病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会同意。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干预[6-7],所有患者均开展肘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或进行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术,固定合适后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骨折的稳定性、固定可靠性以及软组织完整性综合评估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的安全性,所有患者干预时间1~20周,可在1~5 d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1)术后1~3 d:指导患者对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开展长收缩练习,10~20次/组,4组/d。同时对患者的肩关节、腕关节以及手指诸关节进行主动练习,训练活动度即为最大范围。肩关节功能训练主要有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以及外旋等,在患者掌握基本的技巧后可用健侧上肢辅助进行轻柔操作,必要时可寻求治疗师的帮助,10~20次/组,2组/d。腕关节活动主要是开展主动屈、伸腕训练。手部练习需要尽可能地握拳和伸指,积极的鼓励患者多多练习,进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2)术后5~7 d:开展肘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同时患者可利用CPM机进行练习,活动幅度自无痛至可动范围,运动速度为1个周期/min,30 min/d,CPM机训练后,需要冰敷15 min。可在疼痛耐受范围内对患者的肘关节进行主动ROM训练,15次/组,3组/d,动作需要轻柔。(3)术后7~10 d:医生对于骨折固定相对牢靠的患者进行被动ROM练习,可在患者疼痛耐受范围中开展,4次/组,1组/d,结束后需要冰敷15 min。(4)术后4~20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开展患肢肌力、ROM及ADL等训练,面对肘关节发生粘连的患者可开展关节松动术和软组织牵伸技术,尽可能避免发生骨折移位。开展关节松动术后需要冰敷15 min,预防患者关节出现肿胀、引发骨性肌炎等,还可配合骨伤磁疗、超声波、音频电疗法等进行治疗,进而软化患者的瘢痕,有效地松解粘连。骨折愈合需要积极的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地使用患肢,促进功能训练的康复进程。

1.2.2 对照组 开展常规康复干预,所有患者干预时间1~12周,患者在创伤1~2个月以后利用X线片进行检查,进一步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是否对位正确且稳定,若患者的伤口已经拆线,需要取下外固定后介入康复。患者可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开展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在上午下午各训练30 min,上午行开展被动活动肘关节,时间为30 min,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开展患肘关节被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动作,以及牵伸相应的软组织,进而改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下午开展有效的肌力训练,时间为30 min,可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开展患肘关节屈曲肌群、伸直肌群以及旋前旋后肌群等渐进性抗阻力练习,每周需要训练4 d,1个疗程为14 d,综合训练3个疗程。同时可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开展积极有效的关节松动术,手法复位后进行冰敷,之后可结合骨伤磁疗、超声波疗法、音频电疗法等[8]。开展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后可及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在无痛范围内使用患肢,使得患者的功能训练能够积极地转向生活化,进而加快康复进程,例如可独立进行吃饭、梳头以及旋转门手柄等,进而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9-11]。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改良肘关节HSS评分:利用改良肘关节HSS功能评分系统展开评定,主要是对患者的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伸屈范围、肌力等以及整体康复满意度展开评估,优:改善33分以上;满意:得分23~33分;失败:23分以下。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改善越好[5]。(2)疼痛评分:利用疼痛评分展开评估,0分为无痛;>0分且≤3分为轻微疼痛,患者可耐受;4~6分为疼痛,可影响睡眠;7~10分即为强烈疼痛,患者不能够忍受疼痛[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6.25±8.36)岁;骨折类型:10例肱骨远端骨折,8例尺骨冠突骨折,12例尺骨鹰嘴骨折,10例桡骨小头骨折。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68岁,平均(47.36±8.45)岁;骨折类型:9例肱骨远端骨折,8例尺骨冠突骨折,12例尺骨鹰嘴骨折,11例桡骨小头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肘关节作为一种复合关节,主要发挥连接与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活动等作用,临床上为较好的预防骨折创伤后患者出现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对患者的肘关节挛缩、僵硬以及畸形等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良好对位可积极的确保骨折愈合,同时也作为骨折愈合的关键,但是,长期开展制动会发生肌肉萎缩、关节软骨营养障碍、狭窄粘连及骨密度下降等。因此,临床上为更好地避免肘关节功能发生障碍,及早开展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2]。运动康复训练属于一种肌肉运动锻炼,主要借助力学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受损关节功能和症状,作为骨折后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临床研究认为,开展积极有效的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关节囊滑液向关节软骨渗透,进而改善关节营养代谢,促进关节内代谢产物的逐渐清除,同时能够有效刺激间质细胞分化,进而修复患者的受损关节软骨,缓解疼痛,使得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肘关节正常生理功能[13-15]。康复训练主要指的是通过开展运动疗法达到刺激软骨细胞的目的,使得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不断增加,积极的防止滑膜粘连及血管翳逐渐形成,进而恢复关节功能。另外,有临床研究表明,运动康复训练中肌纖维所提供的力量,可积极的促进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的排列,进而促进关节骨折的愈合[16-17]。上述研究中,对患者开展基本的复位骨折之后可对其肱二、肱三头肌等开展长收缩功能训练,进而促进患肢血液、淋巴的循环,防止废用性萎缩出现。同时对肌肉收缩训练产生一定量的生物电,进而刺激骨骼钙离子不断沉积,积极的预防骨萎缩,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早期对患者的肘关节开展合理运动,可对患者的关节囊、韧带及软组织发挥较好的牵伸作用,进而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和循环,缓解关节挛缩,降低关节内粘连的发生率[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开展积极有效的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较好的预防关节粘连,进而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同时预防肘关节骨折粘连,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痛苦。文献[10]研究显示,早期康复组患者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优良率92.3%明显高于延迟康复组患者的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运动康复可对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进行较好的改善,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进而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扩散以及渗透,进而强化患者的滑膜分泌与吸收,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营养代谢,进而刺激关节软骨细胞出现增生,发挥较好的修复作用,预防出现周围软组织粘连。同时,开展运动治疗后冰敷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渗出水肿以及出血等问题,预防其发生骨化性肌炎。后续通过开展物理因子疗法可进一步改善组织的黏弹性,进而促进淤血肿胀消退,稳定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而增加牵伸等效果,鉴于此,在患者的组织张力较少且内固定较为牢固等情况下开展适当的早期康复训练,可积极的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综合上述,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可提高改良肘关节HSS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有助于肘关节骨折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朝清.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4):60-61.

[2]陈玲,蒋林峻.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在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J].重庆医学,2016,45(6):823-825.

[3]李范强,张荣斌,郑蓉,等.持续被动活动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康复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2):1403-1404.

[4]吴丽梅,陈红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9-92.

[5]曹晶晶,唐金树,周谋望,等.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194-198.

[6]冯瑞萍,刘桂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在肘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6):76-77.

[7]宫玉志,朱贺荣,许建生,等.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3):482-484.

[8]叶冬梅,陈琛.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195-196.

[9]黄芃,韩璐.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综合康复治疗与传统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16-4917.

[10]马刚.肘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的临床意义[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9):115-116.

[11]李秀芳,郭英俊,王丽萍,等.早期功能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51-1153.

[12]侯晓玲,李凤兰,刘莉慧,等.肱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影响因素的临床护理研究[J].华西医学,2014,29(1):118-120.

[13]王雷,苏露煜,葛宏升,等.渐进式运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2):1699-1702.

[14]刘尊武,周峰.综合物理因子联合可调节式肘关节固定器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4):50-51.

[15]黄国英,黄东,余超群,等.持续被动运动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4):2154-2156.

[16]林砚铭,黄勇,樊效鸿.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463-2464.

[17]刘扬,刘勇,张迪,等.学龄前期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1186-1188.

[18]喬冠儒,曹银吉,姜荣辉,等.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5,32(25):80-81.

[19]李岳瑞,张旭,俞泉,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3):89-90.

(收稿日期:2019-01-29) (本文编辑:张爽)

猜你喜欢
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
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张厚中厚皮移植对烧伤后手外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CPM锻炼护理措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观察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评析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直系家属参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