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
摘 要:随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体育成了教学中逐渐获得关注的对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接近逻辑思维,心智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一阶段是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变时期,体育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风尚的课程,也是进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策略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贯穿于初中生的学习之中,也就是通过各个科目进行渗透,体育教学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合作性和实践性,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育和体育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心育和体育又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各方面都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来说非常必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这能能够丰富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升华体育教学的主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的变革。其次,这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他们心理变化成熟的关键时期做出一定的指导。最后,这有利于在促进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共同进步。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但学生的体育素质不同,掌握的体育技能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若是,有的学生体育技能比较好,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得到很好地参与感。对于排球发球的技巧讲解,教师可以对体育能力稍弱的学生降低难度,然后引导学生:"有的同学排球基础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发球吧。"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发球高度,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也能够发过球了,便非常地高兴,教师接着可以设置不同的发球任务,对于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发过六个球才算过关,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发过三个球就算过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自信力,克服自己自卑的心理,从而更有勇气继续接下来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促进情感交流
体育中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团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的,例如篮球和排球,在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之中,教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体育项目促进合作交流,将平时体育课堂中表现得比较羞怯的学生融入到集体项目之中,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例如在进行拔河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接下来大家分为四个组进行拔河比赛,两两对决,接着两支中的获胜方再进行最后的对决。接下来大家就可以进行战术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一起制定策略, 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有的学生建议到力气大的同学站在前面,有的学生建议到队伍后面也应该有力气大的同学站岗,在进行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喊着口号,向着赢的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地培养,他们之间的交流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变得丰富起来。
(三)展开竞赛,锻炼意志力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抗挫折力较小,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体育竞技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們心智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展开竞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例如在进行长跑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同学们,长跑更多的不是测验大家的跑步速度,而是考验大家的意志力,不管你们用了多长的时间完成长跑,只要你们坚持下来了,那就是成功的。"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在长跑时都能够认真地坚持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另外,在接力比赛中,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勇于拼搏向上的品质:"同学们,接力比赛时你们就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时的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你的团队,你的荣誉也不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团队的荣誉,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团队,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体育竞赛中养成勇于拼搏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升华体育教学的主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的变革。这还有利于在促进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展开竞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马俊.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径,2019(05):4-5.
[2]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