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无恙,你且通行

2019-08-17 02:01郑碧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高中生

郑碧波

〔摘要〕S是一名高一学生,具有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特征,辅导者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支持了解S的内心世界,通过沙盘、团体工作坊等形式,咨询者引导S走出人际障碍的阴影,慢慢融入了新的班级。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高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52-04

“喂,你的东西给我吃点。”自修课上,S忽然伸出手,向正在做作业的同桌要薯片。同桌被吓了一跳,S浑厚的男低音把前排的两个同学吸引过来,他们看看S,扭头议论了起来。同桌显然是被吓到了,还没掏出薯片,就被S抢了过去。“太莫名奇妙了。”同桌下课后又去找班主任要求换位置,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公认“好脾气”的同桌,显然已经对S的“交际方式”忍无可忍了。

一、背景资料

当S的妈妈和班主任找到我时,请求我和S结对时,是在S的高一第二学期。

S成长于单亲家庭,由妈妈抚养长大。进高中前成绩较好,但是从小一直没有朋友。妈妈的关注重点在孩子的学习上,成绩的优秀掩盖了S人际交往的问题。到了高中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S出现入学不适应、学习表现不佳等各种情况。学习退步和回家彻夜玩游戲,让妈妈在和班主任沟通中发现“孩子在班级里没有朋友”。原来,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而且现在“同学都不想和他走近”。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基本和亲戚朋友不来往,和妈妈说话不超过三句,态度凶狠。当妈妈责怪他说话没礼貌时,S回应“那还不是和你学的吗?”妈妈和孩子基本无法沟通。

S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问他问题时,基本就是他先沉思半晌,然后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实在想不出来”“可能他们是这样想的吧……我不知道”;和S交流,感觉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对同学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人的情感情绪,是非常缺乏的;在班级里通常默不作声,一有事情就大呼小叫,让同学们非常讨厌;和别人打招呼,会重重地拍打别人的肩膀。

二、个案评估与分析

从家长和老师反映的情况看,S是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学生:(1)人际交往技能发展迟滞,不知道如何和他人交往。和同龄人比较,S的交往技能处于小学高段到初中的水平。S在交往中采用呼叫、抢夺的形式,幼稚无礼,容易招人反感;(2)对人际关系不敏感,人际交往体验差。我们可以推测S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察言观色,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交往方式,在同伴中自然不受欢迎,时常遭冷落、排挤,却不自知,同学们自然离他远远的;(3)批判和说教型的母子沟通成为主要交往形式。作为单亲母亲,妈妈以各种艰难困苦或以爱为名义的期望要求裹挟着S。S从小学习的是妈妈批判型的表达方式,从青春期开始母子冲突一直不断,到了高中“心理断乳期”,S选择了“话不过三句”,拒绝与妈妈交流。

三、辅导目标的确定

对于S,我在和他交流时并没有把“培养主动交往的技能”作为辅导目标,而是先去平衡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完整的高中生校园支持系统主要由亲人、同学、老师组成社会支持“铁三角”构成。在铁三角中,亲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同学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业帮助,老师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业指导。人的精力有限,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是动态平衡的。某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削弱,势必要求从其他方面增强。如果孩子从三个部分都不能感受到支持,就很有可能发生极端事件。

所以孩子如果在同学交往方面体验到孤单,就需要从家庭和老师处增加社会支持感。相对而言,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会主动和老师交往,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支持。并且,家庭支持是应该充满鼓励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批判性的。

对于孩子的母亲来说,我要求她配合做好:(1)丰富母子沟通内容,不总是以学习为谈话中心。(2)在人际认知上,将孩子作为一个初中生,教育孩子学会“文明、尊重、适度”的基本交往技能。(3)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做好各种不良行为发生的准备,先让自己“柔软”下来。

对于班主任,我们商定继续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并且鼓励班级热心同学包容、支持S。

在做好S的社会支持系统平衡后,我开始着手接近、了解S的内心世界,希望在他成长的道路中能帮到他。

四、初次见面:给你一个安全的沙世界

我邀请S来到我的办公室,面对沉默的他,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在沙盘室里进行。

“这是一个你心中的世界,沙子为陆地,蓝色为海洋,你可以用沙具拼出你的世界。”我简单地和他说明了操作方法。他略显尴尬,迟疑地看着我,我告诉他,这里足够安全,没有人会打扰他创造他的世界。我和他说,这些沙子来自舟山的各个沙滩,有朱家尖的、桃花岛的、六横的、花鸟岛的、高亭的……都是我们的同学从家乡的海滩里收集起来的,这里也有来自他出生地的沙子。在他手触碰到柔软的沙子的一瞬间,我能感觉到他和家乡的那片土地的联结。而这个联结,能够让我更了解他。

树木、蜘蛛、蜥蜴、青蛙、蛇、船……造型、增加、修改、移位……二十多分钟过去了,他的世界完成了。

这是一个大海中的小岛,岛上树木林立,蛇虫遍地,有一个半掩的人,努力伸手向前,呼喊求救。他的周围是虎视眈眈的两栖动物。很远处,在大海里,有船经过。不知道船里的人能否听到他的求救,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个岛。

我让S给这个场景起个题目,他说:“囚。”

“岛上这个人是谁?”

“可能是我,也可能只是一个陌生人。不知道!”他的大嗓门吓了我一跳。

“这个人现在的感受怎样?”我平复了下自己的情绪。

“我感觉不出来。可能是有点害怕。”

我和他对他的作品进行了长谈。

“你心中最好的岛是怎样的?”

“T岛,我老家。”

“为什么?”

“有一个好朋友。可是现在他去别的学校了,他家也搬走了。”

我慢慢去了解S。建立信任,是我们认识的第一步。

在这次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S对于同伴关系的强烈愿望。只是他的友谊观还停留在以前,甚至小学——放学周末一起玩,玩乐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去结交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这样没有压力;对于朋友的人品有很高的要求,道德标兵是最好的。这样的友谊观来自他好友的特质,但是到高中后,好朋友和他分开了,而他还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寻找新朋友。他发现进入高中,好多同学成绩都比自己好,玩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游戏。S的朋友观,在高中没有办法帮他找到适合他的朋友。他的价值观就像没有发育的果实,不适应高中这片土壤。

五、成长助力:给你稳定的社会支持

S愿意定期来接受咨询,我也成为他社会支持中的一部分。同伴关系尚未改善、家庭关系还在重新构建中,作为他的成长导师,我理当加强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我让他参加了关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团体小工作坊,和对成长有困惑的其他学生在一起,让他听听别人的內心世界,看到生命的精彩与矛盾,也让他尝试表达自己,虽然很多时候他还是词不达意,大大的嗓门也不时吓到其他同学,让某些同学感到厌恶。作为团体的引领者,我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自己对他的接纳和排斥的心理来源,我也提供“如何好好说话”的范本给S。第三次团体辅导时,大家已经对他“蹩脚”的交流方式习惯了,都会礼貌性地指出,或者示范给他。

我让妈妈和S一起进行了家庭治疗。在心理咨询室里,我用萨提亚的沟通姿势理论帮助妈妈和S认清了自己的沟通模式。当S用手指对着妈妈的脑门时,妈妈的眼泪忽然就下来了,而S告诉我他指向妈妈脑门的一瞬间,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是一个爱指责的人,在和妈妈争吵时,老是埋怨妈妈只教会了他指责别人。两个爱指责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而中间没有可以诉说的其他人。家庭结构的缺失,没有让母子紧紧团结在一起,反而恶化了他们的关系。这是一条需要彼此共同努力和不求回报的漫漫长路。

我也了解到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帮助S:安抚了S同桌的情绪;让班级心理委员记录S的行为表现,并及时与他沟通;邀请S做班级跑操领队,因为他嗓门大;让S协助卫生委员做好值日任务的分配和实施,等等。

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起步前行的动力,只要我们愿意在他身后推着他前进,只要我们不放弃,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接纳自己,融入社会。

六、成长契机:问题指向更大的改变

一天临近放学,S匆匆地来找我,进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他脸上抑制不住的悲伤把我吓了一跳。

“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感觉好难过。”

我安顿他坐下。

“我同桌这几天都不怎么搭理我。”他啜泣了。原来同桌和其他人去参加篮球赛,因为忙于训练,没太多时间和他在一起。我有点暗喜,S已经有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了,而且他对这段关系很看重。

“我刚才做作业,越想越觉得委屈,就跑出来,跑到你这边来了。”S有点不好意思。我想像着一个男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从班级里跑出来,一边跑一边流泪的样子。

“你一定很委屈。”我安慰他。

“老师我该怎么回去啊?我回不去。我觉得自己有点丢脸。”

“你觉得自己丢脸?”

“嗯,同学们会对我有想法,觉得我‘作,觉得我脾气差,觉得我不好相处。”

我本想安慰他几句,但看看他丧气的样子,就说:“晚自修去上的吧?”“当然了。”“那试试看,现在不做什么,等下吃了饭就这样回去了再看其他同学的反应?”“这也行?”“当然。”

我打消了他在我这里寻求庇护的念头,决定“赶”着他走。我也知道他的心情一定是七上八下的。

过了几天,他参加小团体工作坊时讲了这件事。他告诉我们,那天晚上,同学们该干吗干吗,同桌还是继续拿他的习题抄笔记,还给他带了一瓶可乐。“大家可能对我见怪不怪了吧,嘿嘿。”他有点尴尬地笑着。工作坊里有一个孩子说:“我们都太忙,忙得忘记其他人在做什么,但是情绪的记忆却一直在。所以和我们在一起时,就多留下点快乐的情绪吧。”那一刻,S似乎能感受到别人,能同步伙伴们的心情了。他点了点头。

S在交往中特别重视自己的感受,分不清自己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敏感、自责。比如,我在别人心目中是怎样的?别人喜不喜欢我?他为什么没有像我一样,这么看重我?大量的负面自我评价、偏激的观念,甚至讨好别人的思维,形成一个怪圈。对于S出现的新问题,我把接下来的辅导目标锁定在降低他的人际交往焦虑、提高交往自信上。具体来说,在以下两方面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认知:(1)与别人相处时,相信自己是被他人喜欢的;(2)自己单独一个人时,相信自己仍然被他人喜欢着。这将是我接下去要帮助他调整的方向。

七、结 语

对S人际关系的成长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看到他在慢慢融入班级,但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他像极了一个迷路的小孩,在大龄孩子的世界中彷徨迷茫。我只能扶着他?过人生的河流,让他小心试探脚底的石头是不是够坚实,是不是会硌脚。假使他不慎摔跤,我都会伸出手,笑着对他说:“来,别着急,我一直都在你身边。前方无恙,你且通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中学,舟山,3161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