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12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2019-08-17 11:17王金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7期
关键词:慢性期核型骨髓

王金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儿研所,河南 郑州 4500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青少年及儿童中较为少见,病因也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一般较长,其生存期普遍在3~5年间,而且对放化疗均高度抗拒,多经伊马替尼等药物治疗,治疗难度较大,而分析核型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情况。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8 例,均经由骨髓及外周血液样本经培养后,采用R 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急变期积极治疗者随访6 个月,以6 个月内患者死亡或6个月为随访截止,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 2014年 2月至 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8 例,对照组,男89 例(69.53%),女39 例(30.47%),年龄3~12 岁,平均(8.75±1.16)岁。纳入标准:①入院后均接受血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②年龄均≤12 岁;③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人格认知均正常;④所有患者、法定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除慢性粒细胞性以外其他类型白血病;②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传染性疾病,除血液系统以外其他脏器或系统恶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慢性粒细胞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细胞样本,并择期抽取骨髓样本,均经1~2 d 短期培养,经秋水酰胺处理、固定等一系列步骤后,在R 显带及染色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并分析核分裂像,参考《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描述染色体核型以及核异常者。其中骨髓活检方法如下:常规皮肤消毒,取患儿髂前或髂后上棘,局麻后,经骨髓穿刺针通过两步法抽取骨髓样本;骨髓样本处理后,以无挤压、至少包含3 个骨小梁间区、20 个分裂像为标准判断合格样本[4-5]。明确诊断后积极化疗者,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后6 个月随访情况。其中,ISC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为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规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pH 检测结果,变异型核型分布,染色体核型演变情况,以及其中包含的急变期患者、慢性期患者及加速期患者例数及所占比例;部分患者积极化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完全缓解标准为无pH 阳性细胞,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100 g/L,无效标准为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未见明显变化,部分缓解标准为介于完全缓解及无效标准之间);随访6 个月,以6 个月内患者死亡或6 个月为随访截止。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染色体分期诊断参考《WHO关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6]。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EXCEL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分期核型演变情况分布

128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包含pH 阳性者 115 例(89.84%),pH 染色体阴性者 13 例(10.16%);而pH阳性者中,变异型8例(6.96%),染色体核型演变者25 例(21.74%),包括急变期20 例、慢性期4 例及加速期1 例;附加染色体结构异常者25 例,包括单纯结构及数量异常者各 7 例、6 例,其他异常者 12 例。见表1、2。

表1 染色体分期核型演变情况及附加染色体情况分布

表2 染色体不同分期与染色体异常附加情况分布 例(%)

2.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

急变期29 例中积极化疗者10 例,完全缓解者4 例,部分缓解1 例,治疗无效者5 例(均染色体复杂异常),治疗后6 个月内死亡1 例。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以及慢性白血病,根据其疾病特点不同而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男性患者偏多。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于多能干细胞,其病变主要涉及髓系粒细胞以及外周血液循环粒细胞,以粒细胞异常恶性增多、不成熟及脾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于获得性异常,其特征性标志为pH 染色体,即费城染色体[9 号染色体易位至 22 号,即t(9;22)(q34;q11.2)],可分为3 个不同亚型,蛋白编码分别为P210 蛋白、P230 蛋白及 P190 蛋白[7-8]。而且 pH 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9]。相关研究多认为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这表明分析染色体核型对评估病情、判断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10-12]。

本次研究中,128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 阳性率89.84%、阴性率10.16%;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H 阳性率较高,不仅证实上述观点,还可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pH 阳性、pH阴性,两个不同类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变过程中存在不同时期,即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pH 阳性在不同时期内普遍存在。而pH 阳性者中,变异型比例6.96%,染色体核型演变者发生率21.74%,包括急变期68.97%、慢性期4.17%及加速期33.33%;其中以急变期比例最高;这表明pH 阳性+染色体核型演变意味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进展速度变快,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染色体核型演变率逐渐提高,故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及附加染色体情况,有助于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在急变期29 例中积极化疗者10 例,完全缓解者4 例,治疗无效者5 例,治疗后6 个月内死亡1 例;而治疗无效者中均为附加其他类型,即染色体复杂附加者;提示染色体附加情况与治疗效果、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并未就BCR-ABL(P210)融合基因、典型易位与复杂易位进行详细研究,且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与判断白血病患者预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而附加染色体的复杂程度越高,提示该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猜你喜欢
慢性期核型骨髓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总病程10年以上精神分裂症住院与社区治疗的对照分析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裸露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