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探索

2019-08-15 00:44王继军李国祥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1期
关键词:工科课程体系特色

王继军,李国祥

(广西财经学院数字媒体系,广西 南宁)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旋律,新工科建设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系统工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1-3],但目前工科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发展解决,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科教学理科化,对于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等[1-3],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工科建设下的一个新专业,也有同样的问题,因此推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2017 年1 月30 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数字媒体类专业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第一,要明确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第二,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要有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4],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结合教学质量国标要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弥补现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趋同,“闭门造车”现象严重

新工科建设,要以能培养出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要“根据现实需求建设专业”,要“根据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选择内容”,任何一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均有自己发展和服务的空间,这个空间要能体现出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核心走向和服务方向,能体现专业的特色优势,但该空间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空间,更不能代表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发展和服务空间,因此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必须真正搞清楚、瞄准自己所培养出的人才将来的发展空间和服务空间,要满足具体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泛泛的社会需求,更不是网上下载的、人云亦云的“需求”。很多院校通过查询其他学校的培养方案,简单对其加以修改即成,缺乏针对性的调查分析,“闭门造车”现象严重。

(二)不同学校相似专业课程体系大同小异,课程内容因师而异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人才的能力、素质高低,构建课程体系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不同区位不同学校尽管专业相同,但人才培养方案不会完全相同,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量身定做不同的课程体系,尽最大可能使其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求。但目前的现状是:不同高校只要专业相似,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就大体相同,课程体系也大同小异,缺乏多样性、缺少特色。更严重的很多学校的课程内容,没有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老师,讲解内容和讲授范围千差万别,教师懂什么就讲什么,只花精力研究课程名称叫什么,而从不认真思考课程应该讲什么内容。

(三)学生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很多学校都在寻求教学模式改革,但一直不改变原有的考评方式,只改教学,不改考试,不改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依然仅仅固定在最后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上,且考试的内容还是局限在原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这种传统考评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特别是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很多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实践考核,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测试,会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错误引导,学生会重理论、轻实践,把精力好到死记硬背,并且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二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思路

(一)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明确本区域、本行业的真实社会需求,做实人才培养目标。

特色人才的培养,核心是要做好需求分析,且需求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这种需求可以包含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要充分结合区域特性,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邀请业界专家、调查本专业校友、协同育人企业,真正弄清楚、并瞄准自己培养学生将来要面向的具体社会需求,真正制定出符合本区域、本行业真实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是要明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充实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培养出有特色学生。只要学生有特色,专业特色就会自然形成,因此做好需求分析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也是办出专业特色定位的基础。

(二)特色人才的培养,必须配套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1.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推动专业特色形成的核心要素,特色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目前大多高校的课程体系是公开的,所以很多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照猫画虎现象,使得不同学校相同专业课程体系都很相似,缺乏针对性,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通过调研岗位需求,理清职业素养和课程的关系,确定核心课程体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兼顾其艺术素养和工程素质两方面,课程内容要涵盖本专业相应的职业标准要求,要符合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尽可能渗透数字媒体行业相关资格考核的内容,帮助学生获取本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要严格杜绝“照猫画虎”,简单仿照其他院校课程体系,要严格杜绝因人设课,有什么老师就开设什么课。

2.课程大纲的编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要充分吸收数字产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认真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目前大多课程的教学大纲均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尽管每年都有教学大纲修订,但大多流于形式,因为术业有专攻,很多所谓的专家审核,看的多是形式,不能深入到具体内容,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通过专业老师、兄弟院校同行、用人单位、本专业校友、高年级在校学生等共同商讨,且编写教学大纲一定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精准编制教学大纲,真正让教学内容充分服务于专业预定培养目标。但目前很多专业都有较为规范的教学大纲,只是很多课程的教学大纲形同虚设,编一套给人看,课堂讲的又是另一套,老师会什么就讲什么,完全没有遵从教学大纲,因此,要将教学大纲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严格杜绝老师会什么就讲什么。

3.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体系是由一个个的独立课程组成的,课程名称相同,但讲授和选择的内容可以不同,因此选择什么内容,侧重于哪个方面才是关键,目前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是老师会什么,课程就讲什么,而不是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如:AutoCAD 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可以面向机械、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专业,对于不同专业,选择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如想重点发展三维设计的院校,AutoCAD 课程应侧重于平面规划、室内设计等方向,但因授课老师非常熟悉机械设计,不管教授对象是谁,也不考虑专业发展需要,就一直讲机械设计,会严重影响后续以此为基础的课程学习,也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特色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充沛合理的师资体系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手段,而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师来承担,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所在,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培养或引进师资,严格杜绝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要复合型师资,而现有教师尽管学历相对较高,但大多局限在某一领域或学科,真正熟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又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寥寥无几,再加之目前我国培养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生或博士生数量非常有限,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做好教师内培,大力支持教师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对成熟院校攻读博士,鼓励教师到高水平学校进行课程进修,到对口公司企业学习实践;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合作授课,给教师学生做专题报告,留出“实践周”,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为学生授课,任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一起开展企业引导下的项目实践,花大力气确保师资队伍可以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

(四)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

1.构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要构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程直接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更紧密。

2.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

可以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设计出专业领域内一些相对完整的项目,再通过前后衔接的课程,按照从分立到联合的机制,把项目内容进行分解,逐步细化为知识点,抓好项目任务确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应用检验、归档整理等各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

3. 扩展“项目驱动式”教学

目前很多专业的共性问题是学分不够,因此要注重第二课堂,实行以“专业导师+学长传帮带”机制,跨年级组建“虚拟工作室”,虚拟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把项目实践和专业竞赛贯穿于全过程,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虚拟工作室”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或竞赛作品,将真实的工作情景融入课程体系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让学生尽早全面地接触项目、融入项目,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五)特色人才的培养,要探索多维度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引导

要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引导探索多维度成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差异的发展,在各自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合理、多样化。目前课程培养的效果还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实施相对简单,也有较好的公平性,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 “设计为主,开发为辅”,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但更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简单的试卷式理论考试不足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进行改革,防止“高分低能”倾向。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放弃理论考核,要将理想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延用传统试卷考试方式,实践考核要结合学生课内练习项目完成程度、课后作品完成度、实验报告规范度、期末综合作品质量等要素,配以不同权重进行综合测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作品给出公开评价,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让学生实地体会作品评价标准,促进对学习成果的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往后的设计。在评价标准上,要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进步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明确考核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考核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 结语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针对新工科建设需要,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身的特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建设、授课方式改革、学生考评体系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出特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力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多方面的改革,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与国家发展、行业发展、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学科发展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工科课程体系特色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