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刚林
摘 要: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认知新事物时,会对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这也使得问题意识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师过去总是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次要地位,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的要求下,问题意识成为了初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结合问题意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分析
问题意识可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实力。基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出现的部分问题,教师需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动开展历史教学创新改革。
1 问题意识教学价值
1.1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个体对未知事物的主观探索认知,在求知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知识储备量,提高自我综合实力。在问题意识的导向下,个体不断的求知探索,通过问题的解决,个体可以从中获得愉悦感与收获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不断激发出学生自身学习潜力,驱动学生进行质疑与批判,通过学习探索不断追求文化知识的真理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1.2教学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基于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通过调研可知,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由于缺乏历史问题意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影响到学生今后历史课程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问题意识培养,可以逐渐增强学生历史学习自信心,激发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历史问题意识驱动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学习视域,可以从多个角度剖析理解历史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记忆效率,同时有效释放了学生历史创造力。
鉴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理念必须进行一定改进完善,主动接受现代历史教学思想,引入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辅助工具,以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改革工作開展时,教师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对知识的求知欲望,确保学生可以在兴趣与未知问题的促进下,主动对历史问题进行刨根问底,不断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与历史核心素养。
2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
2.1 学生学习主体弱化
由于部分初中历史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导致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如教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时,单一侧重自身教学主体,弱化学生历史学习主体性。由于长期学生历史学习主体性得不到突出,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断下降,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当教师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时,学生主要基于教师的教学引导思维与具体历史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问题意识,即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必须基于教师的引导与驱动,才可以发挥一定历史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历史学习主体性得不到突出,学生的主观历史理解思维与想象力无法得到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整体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需进行深刻的自身批评,并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意识”教育效能,重新定义历史课堂教学主体,合理突出学生历史学习主体性,达到预期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教学目标。
2.2师生互动不足
在培养初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时,由于部分教师未与学生开展高效持久的师生互动,导致教师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没有突出“举一反三”的互动原则,而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对有关历史问题的理解局限于某一视域,无法进行全面深入思考学习。
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作为主要的发起者,基本掌控了互动时间与方式,即教师担任了发起者与终结者,而学生仅是配合教师完成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学生并没有完成参与到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当中,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效果不佳。为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历史综合学习效率,教师需对师生互动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营造高效历史课堂学习氛围,以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3 问题意识培养措施探究
3.1营造氛围,敢于发问
由于我国孩子长期受到严重的尊师重教文化地熏陶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丧失了课堂的主动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们普遍比较保守,不敢于课堂之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课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效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明白在紧张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个性会受到极大地抑制,只有在开放包容、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
比如,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自己被自由、公平地对待,这样就会极大的鼓舞学生,学生就会极大地开放自己,学生就会有勇气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在课堂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要想办法和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爱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问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生环境等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从而充分地释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敢于发问。
3.2善于引导,有问可提
仅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如果没有问题可问也是达不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依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新课程地教学开始前,先抛出一些疑问,使学生先产生深思,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究并且可以与同学或者自己进行有效交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3.3 技巧训练,提升质量
有了提问氛围,也有问题可提了,这看上去已经完美无缺了,可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无关又或者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重点偏离核心又或者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质量可言,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从而阻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提问的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提问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和高质量行。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教给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历史、解读历史,这样的提问技巧的训练,会有效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从而巧妙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意识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教师和学生经过密切配合,长期努力才能形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徐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71.
[2]梁瑜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130-131.
[3]杨萍.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甘肃教育,2019(20):84.
[4]张艳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6-147.
[5]洪立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166.